赵梓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文章例话》序)是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但是从生活到写作,学生需要经历一定的心理内化与外释,那不是简单地指导观察生活就足够了。因此,笔者觉得“拍客作文”的具体操作策略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精准把握“拍客作文”的顺序性
在确定教学任务、实施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需要先确定教学目标,还需要考虑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顺序。顺序性则是“拍客作文”首要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说,这一新型习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顺序。
1. 整体操作渐进,彰显诱惑力。
笔者研究的“拍客作文”贯穿小学三至六年级,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而言,其要求定然是各不相同的。三年级的学生刚刚面对习作,习作对他们而言既陌生又有新意,也许还略带着一点儿高大与难以莫测,那么这个阶段,生硬的动笔写作一定会让学生远离习作,从而畏惧习作,谈何儿童本位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细致地观察并拍照,捕捉生活中动人的瞬间,让他们对生活产生兴趣,对拍照产生兴趣;渐渐地,可以让他们通过互联网、课堂等多种形式分享照片,留言评论,有述说照片的冲动与渴望;这种冲动与渴望就会继续推进“拍客作文”的发展,当学生想要别人了解自己拍摄的照片时,自然而然就有了对照片进行阐释的欲望,这就是“我要写”的强大力量,教师抓住这一心理,自然过渡到系统的写作训练,才能发挥“拍客作文”的诱惑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笔者所研究的“拍客作文”应该缓步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观物取象 放开手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拍摄,在享受拍摄过程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阶段
明象立意 逐步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捕捉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明确自己的拍摄目的与照片内涵;能够将自己拍照的经历、照片的故事等述说出来,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
成象行文 根据学生的表达欲望,逐步指导学生将观察内容形成文字,组合成完整的拍客作品。
“象”出自于魏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学生从观察生活到完成写作,中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内化与外释,也就是《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所提出的“取象——明象——悟象——成象”的过程,坚实地走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形成观察与习作的自觉,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这也是“拍客作文”所彰显的诱惑力。
2. 拍照形式百般,锻炼观察力。
以上三个阶段,观察生活是贯穿始终的。从学生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其观察敏锐度、观察角度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特点的把握。因此,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拍摄是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拍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拍照中所蕴含的丰富形式更是深得学生喜爱。以笔者进行的四次拍摄指导为例:
《早安!南京!》
形式:单图随意拍 《最爱的植物》
形式:近拍抓重点 《动物世界》
形式:聚焦显魅力 《自然的变化》
形式:多图我来组
《晨光》
宋正阳
《带血的花 》
曹仲赫
《遥远遐想 》
姚翼
《华丽转变》
张艺晗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四次拍摄除了相应的主题外,还有教师提供的拍摄形式,“单图随意拍”重在自由拍摄,教师可根据学生拍摄的情况把握学生的观察视角,确定学生的观察缺失之处,以待后续指导。根据学生整体的拍摄情况,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观察重在整体,观察所获也是泛泛。因此“近拍抓重点”“聚焦显魅力”重在指导学生发现细节,关注整体布局下的重点。以有趣的拍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镜头推进了,观察也就细微了。“多图我来组”则摒弃了以往单图的拍摄形式,学生围绕主题可以拍摄多张照片,最终选出代表性的照片進行组图。就如上述《自然的变化》这一主题,除了能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变化外,还无痕地要求学生在组图过程中学会取舍,找出展示事物变化特点的图片形成组图,辐射到写作上,学生也就学会抓住写作重点了。
3. 言语配文有序,赋予表现力。
到了第三阶段,根据学生的表达欲望,需要指导学生给照片配文了,此时不应着急,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诗歌也好,漫画也罢,那是他们真实的写作状态,是儿童本位的习作。见学生作品:
这种自由的配文方式唤醒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限定形式、不限定字数,真正达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中年段提出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一要求。再后来,自由配文可以与序列配文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年段特点、写作要点,选择合适的机会指导学生如何配文,将配文训练精细化、系列化,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例如,四年级时,笔者发现学生平时拍摄的景物较多,就抓住这个机会,将拍摄主题定为“自然”,引导学生连续三周观察拍摄,每一周的配文要求呈递进趋势:
第一周 拍摄你喜爱的大自然,介绍它的三个特点,让我们也爱上它吧!
第二周 拍摄生活中独特的大自然,将独特之处写下来,把你的感受写清楚哦!
第三周 拍摄一种不起眼的大自然,从它身上想到了什么?写一写自己的联想。
景物描写在中年段就所有涉及,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有顺序地将景物写清楚,那么四年级该训练什么呢?上表中,学生三次配文,从学会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到学会加上自己的感受、学会结合自然景物进行联想,看似要求各不相同,但其观察视角、配文要求都是呈递进趋势,它能引导学生往更深处去观察,往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言语表现力。
(二)珠联璧合——多元体现“拍客作文”的融合性
说到融合,“拍客作文”就是将写作与生活进行了融合,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现实生活融入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形成思维助力。其实,“拍客作文”还需要进一步与语文教材、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吸纳一切“减负增效”的因子,快速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步伐。
1. 语文教材为中心,合成资源磁力。
如果我们把“拍客作文”当成区别于国家习作教材的另一张皮,那么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以及学生的负担,此前提下教师何以有时间研究?学生也会产生倦态,何谈“儿童本位的习作”呢?因此,“拍客作文”必须与习作教材合成一张皮,联手合作,形成强大的磁力共同前行。纵观三至六年级的习作教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确立拍客主题,引导学生提前观察、拍摄、记录,相互交流评论,形成丰厚的资源库,等到真正习作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现象了,已有的拍摄观察经历以及配文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们能帮助学生将情景定格、放大,能帮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与思考痕迹,学生写起来形如流水,写出来的文章也能鲜活起来。
以执教五年级下册习作1《大自然的变化》为例:
教师以“自然界的一种变化”为拍客主题,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围绕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持续地观察并拍摄,最终形成组图。
师:现在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自己的图组,瞧瞧,你最喜欢哪一张?
生:我最喜欢第四张。两段雾气把紫峰大厦分为了三部分:第一段雾气就像一条白色的腰带,缠绕在紫峰大厦的中部,这样更显得紫峰是世界第七的高楼;第二段雾气就像少女的面纱,飘在脸上,让人看不清她的面庞。
师:你的描述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仙境。还有哪位同学对这张照片有疑惑,或者有想知道的地方?快来采访采访这位小拍客吧!
生:你的角度找得很好,我想知道你在哪儿拍的?为什么选择紫峰大厦?
生:在妈妈单位。因为晴天下的紫峰我们常常看见,不稀奇,而雾中的紫峰不常见,雾气飘在周围,像仙境一样,肯定跟平时不一样,值得我们去拍摄观察。
生:当时风大不大?雾气是怎么消散的,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生:还好,不太大,所以雾气散得比较慢,我拍摄这几张照片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可见雾气是一点儿一点儿地消散的。
师: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上,说出了自己欣赏的理由,说得越详细,大家就越会心动。看来,要介绍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不仅要找准变化,说出特点,说清变化过程,还要聚焦到令你心动的一瞬间。
要将自然现象的变化写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将“拍客作文”融入习作课堂,学生带着自己的图组随时观察,既可以唤醒自己之前的记忆,又可以进一步加深感官和体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根据图组说清变化过程,还引导学生聚焦瞬间,在说清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说具体,这一打破常规的教学活化了学生思维,无痕中帮助学生理清了脉络与重点,学生当然乐于表达。
2.信息技术为载体,焕发交流活力。
“拍客作文”的研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拍摄到上传,从点赞到留言,从课外到课内,都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与支撑的。在开放而多元的网络环境,除了给予“拍客作文”自由交流与评论的机会,还给了学生一种表达的宽松环境,为儿童本位的习作提供了绝佳场地。同时,因为它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恪守公民的表达责任与义务,培养其合理表达的素养,还形成一种隐形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想法设想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拍客作品。
以“拍客作文”课堂《分享照片的故事》为例:
学生手持移动学习本进行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环节如下:
教学环节 现场照片
【现场投票】每个学生都给自己的照片取了名字,教师通过QQ群发起网路投票,请学生给感兴趣的名字投票;采访得票数最高的学生,获得取名字的秘诀。
【自由采访】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名字欣赏相应的照片(每位学生已经将自己的作品上传QQ论坛),并走到拍摄者的身边听他讲照片的故事或拍摄的经历,可就感兴趣的地方现场采访。
【优化作品】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拍摄的经歷中有趣的情节,打开自己的帖子,写下自己的故事。写完后,读一读坐在自己左边同学的帖子,进行点赞或评论。
网络实时投票,便于欣赏,快捷形成票数,能迅速凸显优秀名字,引导学生关注取名的奥妙,并引发学生看照片的兴趣。现场采访,自由性强,想看谁的照片、想听谁的故事可以任其选择;受教面广,每个人都有讲故事的机会,都有被采访的可能。优化作品和现场点赞,形成自由的评价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时间固定的限制,有效避免了学生因为害羞、害怕造成课堂失语的尴尬,令他们在玩中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俱收并蓄——积极开发“拍客作文”的加盟者
“拍客作文”需要以融合的心境整合课程资源,更需要以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积极开发一切有利其发展的因素,开拓为加盟者,达成新的蜕变。
1.与“趣味阅读”齐飞,注入创作潜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朱自清曾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对于“拍客作文”,阅读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阅读能促进言语能力的形成。每一个阅读材料都有言语训练的生长点,教师可以据此确定拍客作品的配文要求,以期将拍客配文与阅读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实效。其次,阅读能赋予拍客更大的观察活力。大量的阅读生活,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它不仅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言语学习的过程,更是情绪体验的过程,认识的升华过程。学生阅读过后产生的情绪和认识隐存在心中,会与生活中的所见进行碰撞与交融,从而升华学生对生活观察的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平时的阅读与生活相勾连,可以将阅读时产生的疑惑、受到的启发带进生活,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与书籍中相似或相反的场景或人群,可以将阅读时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模拟或再创造。用心将阅读与生活相连接,用相机记录下观察、思考、创造的点点滴滴,让思维动起来,让观察活起来,让生活丰厚起来,让习作素材积累独特起来。
以《书籍的影子》拍后点评课为例:
师:我想采访一下大家,当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拍摄任务后,你准备拍什么?
生:我准备去拍一个兔子洞,看看能不能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那样从洞里掉进一处神奇的国度。
师:好神奇的想法,你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我找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洞,就是没有兔子洞。
师:多有趣的经历!其他同学呢?
生:我很喜欢看《狼图腾》就想去拍狼。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拍到了狼,但是这里的狼和《狼图腾》里的狼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可以进行深入思考。
……
将阅读所获引向生活,学生的“拍客”视角会变得独特,“拍客”生活会变得有趣。上述实录中,没拍到兔子洞的学生,他有着旁人没有的有趣经历,也许在寻找的过程中,他还会有更多其他的发现,这样的写作素材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拍摄狼的同学,他虽然寻找到了狼并进行了拍摄,但是对比书籍,却发现大相径庭,这就是阅读带给这位拍客的思考,如果他將动物园的狼与草原的狼进行对比,这种深层的发现不正是阅读带给他的吗?
2.与“思维导图”联姻,开启创作脑力。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巴赞把思维导图解释为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可以优化人脑的记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开拓思路,加强联想,促进想象。将它与“拍客作文”联姻,确实如虎添翼,“拍客作文”重在观察与积累,而“思维导图”重在整合与发散,它以层递的线型知识链赋予“拍客作文”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弥补了“拍客作文”的不足,为儿童本位的习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以五年级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不起眼》为例,一位学生利用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思维导图,如下:
这位学生在石缝间发现了不起眼的一丛绿草,上面点缀了小花。于是她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几张照片,这些照片作为制作思维导图的材料,以XMind这一思维导图软件为载体进行了简单的导图制作。
从导图中可以看出,她先点出了这从绿草生存的环境——杂草丛生、石块成群,并用照片进行了展示;又以绿草和小花的顽强生长作为重要分支展开思维发散,在描述绿草时重点想象着它生长的艰辛与快乐,面对石块和大雨践踏的不屈服以及吮吸细雨和沐浴阳光的幸福,在描述小花时她从小花的形态、触感、数量等联想到了小花的可爱与旺盛;最终又联想到了课文中像海伦·凯勒、阿炳那样身残志坚的人。
从照片生发而去,时而回忆,时而观察,时而感受,时而想象,把拍照时飘忽不定的思想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删减、整理、完善、开发,由此及彼,由浅趋深,不断闪现灵魂的火花;相反,在思维导图中梳理思想的同时不断回忆拍照场景,观察照片细节,在照片的定格下,兴趣渐浓,思维渐开。这是“拍客作文”给予“思维导图”的有力支撑,也是“思维导图”赋予“拍客作文”的无穷魅力。在正确的指导下,“拍客作文”与“思维导图”联姻,无疑是正确的决定,它们的合力能开启学生无限的创作脑力。
“拍客作文”是一门课程,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拓宽学生写作时间与空间的有力武器。笔者的研究还很浅薄,仍在继续,望此项研究能带给学生一段烂漫无比的写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