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为什么这样动人

2018-08-23 10:12赵仿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盆子祈福钟声

赵仿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让习作打动人的方法。

2.用这些方法,反思、修改自己原有的习作。

3.感受习作修改的乐趣。

【教学准备】

1.习作原稿和修改稿。

2.课件。

3.每个学生原有习作一篇(叙事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是不是觉得作文有点烦啊?怕作文、烦作文的请举手。(统计人数)

师:你觉得,你的习作最大问题是什么?我们来吐槽一下吧。

出示(课件):“流水账”“重点不突出”“不能打动人”

师小结:我们的作文,成了“不具体”“不集中”“不生动”的“三不”作文啦。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二、第一轮修改

(一)明白如何选择材料

出示(课件):《春节在路上》全文,默读,你觉得这篇作文写得好吗?小作者吴晨波在习作里,写到了哪些事情?

春节在路上

602班 吴晨波

春节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我的家人分工合作:爷爷、奶奶在家打扫着,而我和爸爸妈妈则去庙里烧香。

在路上,我们走走停停,移动得太慢了(因为堵车)。我们从上午八点半出发,本来十分钟的路程,我们花了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但到那儿,才发现我们还是来得比较晚的,连一个车位都找不到,幸好,走到底的时候,有车准备离开,我们才停了车,拿着买好的蜡烛和香,走向寺庙。

刚走过一半,我发现这周围有一些乞丐,其中一个最特别,我发现他的双腿已经没有了,躺在一个滑板上,靠着双手往前滑行。他在马路上时,差点被一辆黑色的车子给撞到了。我一边看一边走,也差点撞到电线杆,我越想越感觉他很可怜,摸了摸口袋,发现里面有几块钱,掏出来放在了他的碗里。他一边点头,一边说着“谢谢”。然后,我就继续向殿堂走去,到了里面,我发现每个人都在虔诚烧香拜佛,但我想了一下:“电视里不是说过,想要得到菩萨的保佑,不是要积德吗?可这些人,又有几个做到了真正的行善呢?那在菩萨这里,他们的心愿怎么会被实现呢?”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虽然变得富裕了,但还是会有一些人,在贫穷的日子里一天天熬过去,他们多希望人们能够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

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儿爱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师:好,我们来罗列一下小作者写到的事情。

师: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材料品种太多啦,太不集中啦!怎么办?删!删!删!

师:那么,删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师:其实删哪儿都行,只要我们围绕一个材料来写。删去的材料,可以用在另外的习作中。不过,当老师看到“没有双腿的乞丐”“烧香”这两个材料时,眼前一亮,有了!就只写这两个材料,路人对乞丐这么冷漠,却对烧香这么热心,这强烈的对比,不是可以想到“行善积德,是更好的祈福”这样的主题吗?围绕这样的主题,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呢?

(师生交流,删除)

出示课件,删除后的习作。这样一来,材料集中啦。于是,修改后的习作,就围绕“祈福,在路上”这个主题来写。

(板书:材料集中)

师:孩子们,你们自己的习作,是不是也存在着“材料不集中”的问题呢?大家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如果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来“删”吧。

师:删了,跟同桌交流交流,你删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师:谁能展示自己删后的成果?

师小结:你们已经学会第一招啦。可是,这样删,是不是有点儿心疼啦?是不是遇到新问题啦?怎么办?

出示(课件):删后重建,放大材料!

三、第二轮修改

(一)学习如何放大材料

师:那么,怎么放大材料呢?请看吴晨波修改后的习作《祈福,在路上》。下面,老师就做一回朗读者,你,就做回聆听者,边听,边画出被增加了的、放大了的地方。

祈福,在路上

602班 吴晨波

春节里,我和爸爸妈妈去福严寺烧香祈福。

福严寺正门前,有一条宽宽的街道。街道上,人来人往,时而传来的庄严的钟声,好似给热闹的街道披上了一件祥和的袈裟,让人心中骤然升起神圣之感。

“老板发财,行行好吧!”一声又一声乞讨的哀求声,让我从神圣中回过神来。循声找去,发现街道中央排着一列乞丐,他们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躺在地上,个个披头散发,面容凄惨。

其中一个最特别。他的双腿已经没有,躺在一个滑板上,靠着双手支撑往前滑行。每滑行几步,他就停下来,一手撑地 ,一手举起一个斑驳的搪瓷盆子,低低地叫着:“老板发财,行行好吧!”那双期待的眼睛,盯着一双双穿着体面的皮鞋,轻快前行的高贵的脚。可是那些体面的脚,并没有一点点停下来的意思。一转眼,脚就离开了他的视线,弥漫在他眼前的,只有脚步扬起的灰尘。

他眼睛黯淡下去,放好那個斑驳的糖瓷盆子,双手撑地,又艰难地向前滑行起来。

他真可怜!我摸了摸口袋,掏出仅有的几块钱,放在了他的搪瓷盆子里。

福严寺的大殿里,佛香缭绕,“阿弥陀佛”的诵经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在虔诚地烧香拜佛,每个功德箱里都装满了各种面值的钱币。看着这些虔诚的人们,我突然想:“想要得到菩萨的保佑,不是要积德吗?可这些人,又有几个做到了真正的行善呢?那在菩萨这里,他们的心愿怎么会被实现呢?”

烧好香,祈完福,我们离开了福严寺。

回到街道,福严寺的钟声依然沉稳地敲响着,乞丐依然苦苦乞讨着,虔诚拜佛的人依然冷漠地奔走着。

祈福,应该在路上。不是吗?

1. 根据学生回答,师将课件上“街道上,人来人往,时而传来的庄严的钟声,好似给热闹的街道披上了一件祥和的袈裟,让人心中骤然升起神圣之感。”“福严寺的大殿里,佛香缭绕,‘阿弥陀佛的诵经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在虔诚地烧香拜佛,每个功德箱里都装满了各种面值的钱币。”“回到街道,福严寺的钟声依然沉稳地敲响着”转为红色字。

师:这些内容,是对环境的描写,这些环境不止出现一次,多次呼应着。

(板书:环境——呼应)

师:当时福严寺的环境,不仅仅是“钟声”和“诵经声”,还有人来人往的声音,还有店铺林立的场景,作者为什么只选择“钟声”和“诵经声”呢?

师:同学们说对了,在这样“祥和”的钟声里,路人却对残疾的乞丐这么冷漠,请问,烧香有何用?这样的环境,是不是对衬托主题起到了“助攻”的作用?

2. 根据学生回答,师将课件上的“每滑行几步,他就停下来,一手撑地 ,一手举起一个斑驳的糖瓷盆子,低低地叫着:‘老板发财,行行好吧!”变成红色字。

师:我们来关注乞丐的动作、神态、语言,圈出相关的词语。

师:你们看动作——滑、撑、举、叫、盯,动作不再是单一的了,而是自然地连在了一起。

师:你们再看乞丐的语言,这才是乞讨者的语言。

师:你们看神态,低到了尘埃里了。

师:这样特定的动作、神态、语言方面的细节,经过作者有心的放大,让可怜低微的乞丐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细节——放大)

3. 根据学生回答,将课件中三处“斑驳的糖瓷盆子”变成红色字。

师:为什么三次出现这个盆子?

师:原来,这样的盆子是乞丐特有的。就好比老师手中的粉笔,是老师特有的。这样的道具反复出现,可怜的乞丐,更加形象。

(板书:道具——反复)

4. 根据学生回答,将课件中“那双期待的眼睛,盯着一双双穿着体面的皮鞋,轻快前行的高贵的脚。可是那些体面的脚,并没有一点点停下来的意思。一转眼,脚就离开了他的视线,弥漫在他眼前的,只有脚步扬起的灰尘。”“每个人都在虔诚地烧香拜佛,每个功德箱里都装满了各种面值的钱币。”变成红色字。

师: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师:乞丐的苦苦乞讨,得到的是“脚步扬起的灰尘”。同学们,从灰尘中,你是否看到了冷漠的“人心”呢?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肯停下来施舍呢,原来他们要去“烧香祈福”,要把钱塞进“功德箱”里。一冷一热,强烈的对比中,人心的矛盾与滑稽,不言而喻。

(板书:对比——巧用)

(二)反思自己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

师:材料放大有这么多方法,再读读自己的习作,你已经用到了哪几招?你还打算用哪些招数来修改?我们来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师:我们来展示你的修改成果。

師(小结):四位同学展示了他们的修改成果。这些招数他们都在努力地用,真棒。同学们用到了哪些招数来修改?我们来统计一下。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研究的招数,管用吗?那以后,我们要经常尝试着用,用得不好没关系,用着用着,就用熟悉了。怕作文、烦作文的孩子,有没有觉得,稍微有点儿不太怕作文了,不太烦作文了?

猜你喜欢
盆子祈福钟声
捞月亮
盛世钟声
摸螺蛳
新年的钟声
拍马祈福
大屠龙虾
投币祈福不如感恩当下
日记一则
海楼钟声(上)
为飞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