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间童袄褂的领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

2018-08-23 10:00张竞琼
纺织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绳带衣襟西式

李 荣, 张竞琼,2

(1.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122 )

近代中国处于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多种文化形态交织融合在一起,使这一时期的服装呈现出古今交融、满汉交融、中西交融的多元化趋向。童装在近代以前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小褂、小袄等成人服装的缩小版,直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风东渐”的历史潮流,童装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服装品种。服装的领襟及其系结方式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未见针对性的近代民间儿童袄褂的领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的研究成果。

本文基于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和上海艺风堂博物馆馆藏的127件近代民间童袄褂的实物测量和数据分析,对近代童袄褂的领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作进一步的研究。

1 童袄褂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

1.1 衣领的定义及形制

领,即衣服上的领子,通常和衣襟相连,以此来连接颈部。汉刘熙《释名·释衣服》:“领,颈也,以壅颈也”[1],意思是领围绕颈。衣领随商周时期上衣下裳的成型而出现,其中部分领型一直沿用至近代。近代童袄褂的领型主要有直领、交领、圆领和立领。

直领,即为长条状,下连衣襟,闭合时两襟交相叠压[2],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领型之一;交领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领型之一,其渊源可追溯到深衣,闭合时两襟交叉叠压;圆领,即圆形的衣领,与唐宋时期圆领不同的是,领口通常饰宽镶边;立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立体式领型,受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影响,衣领由原来的平面转向立体。

1.2 衣襟的定义及形制

对于衣襟的解释,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杜钰洲和缪良云在《中国衣经》中解释为:“前面相交,处在人体胸腹部的纵向中间位置,对服装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3]。《尔雅·释器》注:“衣眥谓之襟”[4]。即衣服开口部位的接合处为衣襟。衣襟是指始于领口,止于衣摆的一种服装结构。童袄褂的衣襟形制以大襟、对襟、琵琶襟、偏襟等为主。

大襟有2种形式:一种是衣襟由左向右掩,从左到右盖住里襟,纽扣分散于大襟右侧,这种开口形式大都用于汉族服装中;反之,还有一种衣襟是由右向左掩,这种衣襟形制大都出现于北方游牧民族服装中。

对襟,其形制为衣身中央两衣襟对开,纵贯上下,绳带或纽子在衣襟上系结,是一种较之其他衣襟更为便捷的衣襟形制。

琵琶襟,又称为“缺襟”,其形制与大襟相似,衣襟下部被裁去一块,呈弯曲状[2],于清代盛行,因其利于骑射。

偏襟,其距离领口部分与大襟一致,呈弯曲状,只是没有延伸至腋下,便转折向下至衣摆。兴起于民国时期,属于西方服装衣襟形制。

1.3 门襟系结方式

系结方式是服装细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扣合衣襟的实用功能,还有装饰衣襟的审美功能。近代童袄褂的系结件主要包括:绳带、纽扣、揿纽等。其中绳带、纽襻是我国传统服饰衣襟系结方式,而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出现了揿纽、扣眼式纽扣等西式系结方式。

1.3.1绳带

绳带,是指以织物为原料,裁成形状、大小相同的2部分,将二者进行系结的一种闭合方式。这种闭合方式简单而方便,是近代传统童袄褂的常用系结方式。

1.3.2纽扣

我国纽扣最初是以布料编结而成,唐代以后材质增加了金玉,到近代材质出现了金、铜、琉璃等,且同时出现了西式的合成材质纽扣。徐珂《清稗类钞·宫闱》中记载:“面料虽非缎类,钮扣皆金所制。[5]”纽扣是近代服饰衣襟中最常见的系结方式之一,依据其构成方式和原料的差异,可分成相连式、独立式和扣眼式3种[6]。

相连纽扣,即用襻条制成的盘扣,是中国古代延续而来的传统系结件,由纽及纽套共同构成,纽由纽头及纽脚组合缝制而成,纽套由纽脚和其对折缝合预留前端的纽环构成。相连式纽扣一般由衣身面料制成,对称分布于衣襟。根据纽脚造型的不同,又可将其细分为直纽和花纽。

独立纽扣,是由非织物制成的钮和纽套组成[7],其与相连纽扣在构成方式上相似,差异在于纽的钮头和纽脚可分离,既可串在纽襻上,也可与连接环组合。

扣眼纽扣,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纽子和与其相扣合的扣眼构成。这种形式的纽扣不再是2个部件进行联结,纽子是独立个体,将其穿过对称位置的孔眼来完成系结。扣眼式纽扣的造型多样,圆形较为常见,材质一般为金属和合成材料,与衣襟上的扣眼组合搭配使用,赛珞璐纽扣就是其中一种。

揿纽,又称子母扣、搭纽或暗扣,其一半是凸型,一半是凹型,将二者扣合即可形成,材质大都为非织物。揿纽一般缝于衣领、衣襟等处,在近代西式服装中运用较为普遍。

表1示出对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上海艺风堂博物馆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近代童袄褂的衣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的数据统计结果,共选取127件馆藏童袄褂(中国传统型116件,包括汉式 58件、满式58件;中西合璧型13件)。根据近代童袄褂衣襟的系结方式及其组合搭配的不同,将其分为绳带式、直纽式、花纽式、扣眼式、独立式、综合式。直纽式、花纽式本属于相连式纽扣,但因其在衣襟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将其独立成一种类别;扣眼式也属于纽扣式系结方式中的一种,因其属于西式系结方式,不同于其他种类,所以也将其独立成一种类别。将一件衣服上同时出现2种系结方式称为综合式,综合Ⅰ为绳带和直纽的组合,综合Ⅱ为绳带和花纽组合,综合Ⅲ为花纽和揿纽组合。

表1 近代童袄褂的衣襟形制及系结方式的组合搭配统计结果Tab.1 Modern children′s coat and jacket of collar-placket shape and tie way with combination of statistical results 件

数据表明:近代童袄褂的衣襟与系结方式的组合搭配形式已不再禁锢于传统的绳带与纽扣系结,而出现了多种新的组合搭配形式。主要搭配形式有:绳带与直纽或花纽的组合,花纽与揿纽的组合。但不管如何搭配,还是以与传统的组合搭配形式为主,即与直纽、花纽的组合搭配形式。也有少数大襟和对襟袄褂,其系结方式是中西结合的组合搭配形式。总的来说,传统型衣襟形制与其系结方式仍占主流,衣襟的系结方式经历了由繁杂到简单的变化过程。图1、2分别为中国传统型和中西合壁型童袄褂的形制示意图。

图1 中国传统型童袄褂的形制示意图Fig.1 Chinese traditional children′s coat and jacket shape drawing. (a) Han style straight collar, front opening, rope belt;(b) style cross collar, placket, rope belt; (c) Manchu style stand collar, placket, linked buttons tied;(d) Manchu style stand collar, front opening, independent buttons tied

图2 中西合璧型童袄褂的形制示意图Fig.2 Chinese and Western type children′s coat and jacket shape drawing

2 相关馆藏童袄褂分析

2.1 基本形制分析

近代童袄褂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形制,还融入了西方服饰元素。根据其形制变化可分为中国传统型和中西合璧型2种类型。中国传统型童袄褂的基本结构沿用我国古代传统的服装形制,加入一些近代装饰元素,一般样式为直领对襟或交领大襟,以绳带或纽扣系结,连袖且一般为长袖,衣长至臀部、两侧开衩,整体造型宽松。中西合璧型童袄褂则在保留传统中装直身、连袖、宽大的基础上,添加了西方服饰元素,具体表现在衣襟的开襟形式及系结方式等方面。

选取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具有代表性的近代童袄褂作进一步的分析。

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馆藏近代童袄褂1件(以下简称为款式1),其尺寸为:衣长36 cm,通袖长 63 cm,胸宽32 cm,袖口宽10.5 cm,下摆宽 38 cm,横开领8 cm,开衩长7 cm。图3为款式1的形制示意图。面料用大红暗花缎彩绣散点花卉纹,印花棉布夹里[8]。其形制为直领、对襟,开襟处以花纽和绳带系结,领口装饰领抹,上面绣彩色花卉纹,丰富美观,领抹底部饰大云头,具有典型的中国汉族民间传统服饰特色。直身连袖,衣身宽松,衣摆两侧开衩,保留了我国传统服装形制。

图3 款式1形制示意图Fig.3 Style one shape schematic drawing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童袄褂2件(以下简称为款式2和款式3),款式2尺寸为:衣长 39 cm,领高6 cm,领围33 cm,横开领11 cm,直开领 8 cm,盘扣长4 cm,胸宽36 cm,通袖长86 cm,袖口宽13 cm,下摆 36 cm。图4为款式2的形制示意图。 面料为黄色印花图案,粉绿色缎质地,内絮绵,蓝色缎衬里,其形制为单立领、大襟右衽、领襟处以花纽盘扣进行系结,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特点。衣身右下角里襟处用揿纽固定,直身连袖、衣身两侧开衩、衣长至臀、衣身合体。适度地强调了领、襟和下摆的结构,并通过立领、大襟、盘扣的运用,强化了服装的封闭性和保暖性。

图4 款式2形制示意图Fig.4 Style two shape schematic drawing

款式3尺寸为:衣长33 cm,领高3.5 cm,领围25 cm,横开领8 cm,直开领5.5 cm,胸宽36 cm,通袖长68 cm,袖口宽9 cm,衣襟长28 cm,下摆宽 36 cm,叠门襟宽1.5 cm,纽扣直径长1.5 cm。图5为款式3的形制示意图。 面料为印花图案,红色棉质地。形制表现为单立领、对襟,右襟增添西式叠门襟,衣襟处以圆形扣眼式单纽进行系结,直身连袖,衣袖较窄,胸部有分割线设计,腰身里收,衣身两侧开衩。叠门襟与扣眼式纽扣的使用,以及分割与收腰处理,增加了西方服装元素,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从上述馆藏童袄褂的基本形制看,款式1是汉式,款式2是满式,这2款都属于中国传统服装形制。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这2款形制的童袄褂在近代中国占主体地位。款式3是中西合璧型,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产物。

(3)钻孔爆破要求高。①由于该水电站工程为长缓坡钻孔模式,而高拱坝拱肩槽开挖基面坡度最低在1/2.3之间,整体坡度变化趋势不够明显,对预裂钻孔角度控制提出了较大的难题;②在工程施工期间,要求预应力锚固区质点振动速率在1.5~2.0cm/s之间,而岩体振动速度应在9.0cm/s以下,对振动爆破要求较高。

图5 款式3形制示意图Fig.5 Style three shape schematic drawing

2.2 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

在对3款近代童袄褂的基本形制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其领襟形制与系结方式等细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款式1的直领是由古代传统领型继承而来,直接在衣身前片挖领,属于平面单一化领型。领口饰一个长为42 cm、宽为4 cm的缎彩锈花卉纹的领抹,领抹两端饰如意云纹,有1 cm宽的镶边。此领抹采用手工缝制,单层面料。取长为8 cm的横开领中点对准领抹的中点,绕领口一周缝制,增添装饰美感。在对襟距离下摆12 cm处缝有2条绳带,如意云头处钉一对四方盘扣(花纽),使用绳带和盘扣闭合衣襟,该结构对于儿童来说较为复杂。图6示出款式1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

图6 款式1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结构示意图Fig.6 Style one collar placket shape and tie way structure schematic drawing. (a) Collar shape;(b) Placket shape and knot way

款式2的衣领形制完全不同于款式1的平面领型,由2层面料边缘内折,对齐叠合手工缝制而成,领高6 cm,上领围29 cm,下领围33 cm,衣领两端钉3对花纽盘扣。其结构已脱离衣身,单独制作,且转向立体化领型,立领符合人体圆柱体状的颈部结构。衣领闭合处使用3对盘扣,增强了衣领的功能性和审美性。整个大襟部分采用盘扣和西式揿纽的综合式系结方式,在右侧大襟上部并行分布2对盘扣,衣襟侧缝处分布3对盘扣,从腋下到下摆分别以8.5、5、5 cm间距分布。在右下摆距离侧缝 1 cm的里襟和大襟处钉1粒直径为0.8 cm的揿纽,使整个大襟与里襟闭合得更加牢固,同时也保持了大襟的平整,且揿纽相对绳带和盘扣系结更为简便高效。中式盘扣和西式揿纽的组合搭配,使领襟闭合更加严密、牢固与便捷。图7示出款式2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

图7 款式2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结构示意图Fig.7 Style two collar placket shape and tie way structure schematic drawing. (a) Collar shape;(b) Placket shape and knot way

款式3与款式2的领型相似,同是立领结构,只是领高不同。款式3领高为3.5 cm,相对款式2的 6 cm较低一些。除此之外,衣襟与系结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款式3采用对襟形制,右侧衣襟增加一个叠门,长为28 cm,宽为1.5 cm,与宽为3 cm的里襟相连,衣襟闭合时,叠门被左侧衣襟遮挡,可见叠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纽扣的连结。我国传统服饰中从未出现此衣襟形制,显然这是吸收了西方衣襟形制的结果。衣襟系结采用单一式纽扣系结,即扣眼式。衣襟右侧钉3粒西洋舶来品赛珞璐圆纽,直径为1.5 cm,从领底到下摆分别以8.5、8.5、10 cm的间距分布于前片衣襟,左侧在与之对应位置锁扣眼,系结时将纽扣穿过扣眼即可,操作简单。相比而言,这3款袄褂中,款式3的领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更适合儿童的身体结构,系结操作更简单、方便,也更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功能性要求。图8示出款式3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

图8 款式3的领襟形制及系结方式结构示意图Fig.8 Style three collar placket shape and tie way structure schematic drawing. (a) Collar shape;(b) Placket shape and knot way

3 童袄褂的领襟细部形制演变

3.1 中西融合

我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动荡的时代,西风东渐的历史潮流使服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童袄褂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中式样式,还出现了中西合璧样式,呈现出以中式为主体,中西式融汇的形制特征。并且在这种中西融汇的处理方式中采取了化西的原则,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以本土化的意识与视角全面溶解西方文化,使西方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这是我国服装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本土化方法。传统的中式童袄褂沿用我国传统的固有开襟形制与系结方式,在开襟形制上表现为大襟、对襟形制,在系结方式上表现为绳带、直纽和花纽系结;中西合璧童袄褂则在开襟形制或系结方式上皆有别于传统中式服装,呈现出明显的西化特征。除此之外,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儿童还穿着衬衫、西装等西洋舶来品,只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就服饰衣襟而言,童袄褂的衣襟除保留了传统的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开襟形制外,还吸收了西式服装的开襟形制,出现了偏襟、叠门襟等,丰富与发展了我国的衣襟形制,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就系结方式而言,童袄褂的衣襟系结方式除传统的绳带、直纽和花纽系结外,还出现了西式揿纽、扣眼式纽扣等连结方式,以及几种系结方式组合搭配的使用情况。总之,无论从衣襟及系结方式的种类,还是从其组合搭配形式来看,此时都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大共和星期画报》[9]等近代文献上刊登了若干儿童穿着立领、大襟、纽扣系结和立领、对襟、扣眼式圆纽系结的近代袄褂的情景,支持了上述结论。图9示出穿着立领大襟和对襟袄褂的儿童。

图9 穿着立领大襟和对襟袄褂的儿童Fig.9 Children wearing stand collar and front opening placket coat and jacket

3.2 便捷化

相对于成人,儿童活泼好动,对扣盘扣这样的复杂动作尚不熟练,因此,童装的整体廓形及其衣襟的系结方式等设计应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尽量做得简洁、方便。相比中国传统型童袄褂,中西合璧型童袄褂袖身更加合体,袖口变窄,腰身内收,总体更适合儿童的身体结构,满足儿童丰富的课外活动。近代报刊《大共和星期画报》[9]中多处描绘了穿着中西合璧型服装的儿童进行日常游戏的场景。图10 示出正在做游戏的儿童。此外,叠门的应用与单纽式纽扣、揿纽等西式纽扣的应用也使儿童摆脱了繁复的绳带和盘扣,即由传统的繁复外露过渡到西式的简约内藏,其衣襟系结更加简单与便捷,更加适应近代儿童的生活状态。

图10 正在做游戏的儿童Fig.10 Playing children

我国近代童袄褂的衣襟与系结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结构,开始追求简便、实用、美观于一体的服装形制,这与张竞生先生所提倡的合用、美趣[10]的服装原则不谋而合。

3.3 多元化

多元化,此处是指文化多元化,指在坚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文化交织、兼容、发展的态势[11]。近代中国处于古与今、中与外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每种文化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体,而若干个体形态的交织与融合,就使这一时期的服装呈现出古今交融、满汉交融、中西交融的多元化趋向。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一种民族,不能不吸收他族文化,犹之一人之身,不能不吸收外界之空气及饮食,否则不能长进也”[12]。在古代时期,中国是世界先进文化的输出国。到了近代,我国也愿意借鉴与吸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通过这种借鉴与吸收来解决在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服装上表现为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性问题、收腰与收省的结构性问题等。经清末民初的多次寻求和尝试,最终认定“德先生”与“赛先生”是学习的对象,于是中国服装也开始走向西化、现代化、世界化的道路。而正是因为抓住了现代化的本质,近代中国服装才得以在观念、样式、结构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创造出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式多元并置的近代服装风貌。

近代服装多元化的基本表现为: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如袄、褂、袍、衫等服装品种,也引进了衬衫、西装、连衣裙、大衣等西洋“舶来品”,同时还出现了中西融合的服装品种,如中西式袄、改良旗袍等。多元文化融合使近代中国服装呈现出多样化风貌,让不同年龄、不同观念、不同职业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们有了丰富的切合实际的选择。

近代服装多元化在近代童袄褂形制中表现为:在衣身整体形制上,尺寸缩小,袖身变窄,腰身收敛,这是西化与多元化的重要体现。在细部形制上,衣领形制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的直领、交领与满族服装的立领,门襟形制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大襟与对襟,而同时也融入了西式服装的叠门与对襟;衣襟的系结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中国传统的绳带、直纽与花纽,也添加了西式揿纽和塑料纽扣等。这是西化与多元化的又一个重要体现。总之,多元文化的融合丰富了近代中国童装的造型,使其更加适用近现代儿童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4 结束语

在近代时期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服装呈现多种文化融汇的局面。近代童袄褂的形制呈现出中西融合、便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就其衣领形制而言,在保留汉族传统的直领、交领外,还吸收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立领,实现了领型的民族多元化。就其衣襟形制与系结方式来说,在我国传统对襟、大襟和琵琶襟的基础上,又融入西式偏襟和叠门对襟,体现了衣襟的中西融合与多元化。衣襟系结方式也在传统绳带、直纽和花纽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简洁实用的揿纽、塑料纽扣等西式纽扣,系结方式更为多元化、便捷化。

我国传统的领襟形制及其系结方式在近代儿童袄褂中一直被沿用。从纵向来看,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吸收了西式服装元素;从横向来看,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近代中国服装在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共同涌入的环境下,在保持了民族服装特色的同时,将他国文化用“本土化”的方式融入自身,为包括童装在内的民族服装增添了新的生机,这其中包含了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大根基,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

猜你喜欢
绳带衣襟西式
绳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校服绳带安全要求及控制措施
婴童服装使用说明和绳带安全市场调研及建议
刚刚好
新时期下西式面点制作的创新发展
汗水湿透衣襟
浅谈我国儿童服装绳带要求与欧美标准的异同点
初 春
又一年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