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在某高铁客运站深厚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8-08-23 12:56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成桩填方管桩

封 志 军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1 工程概况

西南某高速铁路客运站为枢纽内新建客运站,位于昆明呈贡新城,距新建的昆明市行政中心约3 km、滇池约7 km,距昆明站约28 km(铁路里程)。昆明南站主要办理云桂、昆玉、渝昆、成昆、沪昆客专客车作业。车站北端衔接沪昆客专、渝昆、枢纽客车线及车底出入段线,南端衔接云桂、昆玉线,按16台30线(含正线)规模设计。

2 工程地质条件

站区属滇东南高原低中山、丘陵、断陷盆地地貌。昆明南站位于滇池盆地东侧,属昆明盆地边缘与云贵高原丘陵地貌交接地带,东为小尖山,地势起伏大,西为呈贡新城及滇池,地势起伏不大,相对较平缓。高程1 910 m~2 006 m,相对高差约100 m,自然坡度约5°~15°,局部较陡。山坡、丘陵地表植被发育,多为树林及灌木丛,盆地及缓坡地带多辟为耕地,测区民居密布,既有铁路、公路较多,交通条件便利。

车站横跨一“U”槽谷,槽谷右侧为白龙潭,有一岩溶泉出露,横向漫流穿越站场范围流入下游白龙潭水库。出水点高程约1 922 m,呈股状涌出,枯水期流量150 L/s~200 L/s,丰水期流量约800 L/s。

本工程范围主要不良地质为淤泥质土(软土):褐灰色、黑色、灰黑色、浅灰色,软塑为主,由于该段长期有地表水浸泡影响,表层1.5 m以上多为流塑状。含水量不均,夹腐植物根茎,质轻,承载力较低[1,2]。

3 工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

1)地基条件差,淤泥质土层厚度超过20 m,地下水极丰富。

2)填方高度近11 m,填方面积近40 500 m2,属于大面积高填方工程。

3)填方施工完毕后,需修建车站多线刚构桥,填方工程的工后沉降对于桥梁结构有重大影响。

总之,该深厚软基高填方工程工后沉降控制,是本工程关键技术,要求填方工程工后沉降按Ⅱ级铁路标准控制,即不应大于30 cm。整个工程如图1所示。

4 管桩现场成桩试验及设计参数确定

4.1 管桩现场成桩试验

结合软基的分布,在现场选取了5个区域进行成桩试验,每个区域试验6根桩,桩长20 m~30 m,桩型分别选用柔性桩方案(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及刚性桩方案(预应力管桩)[3,4]。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采用双轴多向搅拌桩机施工,胶凝材料用量分别采用了65 kg/m,60 kg/m,55 kg/m,50 kg/m,试桩结果显示水泥砂浆搅拌桩强度低,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足1.5 MPa,桩身完整性差,成桩质量不满足要求。

预应力管桩方案现场采用静压法沉桩,压桩平均速率2 m/min,穿越淤泥质土层时的沉桩压力约300 kN,进入持力层约5 m后达到最大沉桩压力3 000 kN。试桩施工结束28 d后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了桩身完整性,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试验管桩为Ⅰ类桩,对其中的6根桩进行载荷实验,结果显示单桩极限承载力均大于2 600 kN,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 000 kN,满足要求。不同地层成桩压力值检测显示,管桩打穿淤泥质土,进入下部持力层5 m,承载力即可满足要求。

4.2 管桩设计参数确定

地基加固根据现场试桩结果,最终选用预应力管桩方案[5],桩径50 c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正方形布置,桩间距2.0 m,管桩长要求打穿淤泥质土,进入下部持力层5 m,单桩设计承载力1 000 kN。采用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顶设置顶宽1.2 m×1.2 m C30混凝土帽石,管桩施工完成后于桩顶设置0.6 m碎石垫层夹两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80 kN/m。为增加预应力管桩横向稳定性,边坡范围内的管桩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纵横向连接。

5 管桩加固路基沉降测试和分析

5.1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6,7]

软基处理范围内间隔50 m设置沉降观测板,共计64个观测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 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前三个月内,每7 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15 d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沉降观测要求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5.2 沉降结果及分析

截至2014年10月10日,基底沉降板累计观测215 d,累计沉降44.55 mm~66.08 mm,比较2014年7月中旬观测数据,桥梁桩基础施工后,沉降增量2.96 mm~4.45 mm,其中大部分测点变形增量约为3.5 mm,两次累计沉降变形统计见表1,代表性曲线见图2,图3。

表1 基底沉降板累计沉降变形统计表

表2 路基面观测桩累计沉降变形统计表

断面里程观测时长/d测点编号总沉降/mm测点编号总沉降/mmJK1+380810001380G13.160001380G22.73JK1+410810001410G13.510001410G23.97

5.3 路基面观测桩

截至2014年10月10日,路基面观测桩累计观测81 d,累计沉降2.73 mm~3.97 mm,见表2,代表性曲线见图4,图5。

5.4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1)路基本体填筑完成后至桩基施工期间,沉降速率已逐渐减缓,根据沉降曲线,未见沉降不收敛的异常情况。

2)桩基施工期后,基底沉降板沉降增量2.96 mm~4.45 mm,其中大部分测点变形增量约为3.5 mm,相同观测时间段内,路基面观测桩沉降变形与基底沉降变形增量基本匹配,并得出沉降变形主要来自基底部分,路基本体变形量小。

目前车站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毕,2016年年底投入使用,监测表明,沉降稳定,无病害发生,整治效果良好。

6 结语

1)昆明环滇池分布的深厚淤泥质土,应优先考虑预应力管桩加固。预应力管桩采用了工厂化预制,较旋喷桩、CFG桩等措施,施工速度快,质量更好控制。

2)大面积预应力管桩现场施工,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应力释放孔等措施,防止挤土效应或超孔隙水压对邻近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3)由于静压沉桩是一种可以实现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成桩质量高、压桩速度快等的环保型施工工艺,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4)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采用管桩进行地基处理后的整体稳定性检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成桩填方管桩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研究
深厚杂填土地层中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机场高填方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