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菁 曾莉晶 叶少霞
摘要:科研经费的设立目的有两种哲学,一是促进研究的发展(一般目的),二是促进研究对社会的贡献(特定目的)。科研经费又可以分为四类,一般目的竞争性、一般目的均等性、特定目的竞争性、特定目的均等性。本文通过阐述日本国立大学以“讲座制”为代表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和以“科研费”为代表的竞争性科研费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经费分配方式与大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探索财政科研对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为促进我国财政科研经费的配置体制机制实现“既能够鼓励应用性导向的研究,又能促进求知导向”的目标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思路。
关键词:科研经费;创新;大学
财政资金投入的科学研究取得的产出是什么、资金投入与分配的方式是否有效等是一个需要理清的现实问题。日本的高等教育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迅的速发展享誉全球,建设了诸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数所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标志的大批学术精英,取得了众多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大学在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方面逐步形成了诸如讲座制在内的富有日本特色的范式。日本国立大学财政制度则形成了以自由与规制为主要特征的科研经费供给体系,它切合了大学科研的自由性、意外性、远期性等特征,培育和激发了特定大学和特定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
一、非竞争性科研经费——讲座制
讲座制是日本大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讲座是日本大学教育科研的基本单位,由讲座组合成学科,再由学科组合成学部。一个讲座由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一个助理和若干研究生组成。日本大学中的讲座独立性很强,教授可以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自由的支配经费。讲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促进日本国立大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一是体现在“财政权力”上,讲座制下文部省直接将预算拨付到讲座,讲座拥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二是体现在“学术权力”上,以教授自治为核心的体制下讲座具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权力。财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叠加使得讲座制成为日本国立大学基座和重心。讲座制的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在经费分配上,讲座制下的研究费除了对年轻的科研人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对其他年龄阶段的研究人员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当一个大型项目完成后,若研究人员还有相关的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意愿,就可以使用讲座费提供的资金开展研究。能够基于自己的想法对课题开展研究是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心声,自由探索不仅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基础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条件。在“项目制”风靡一时的情况下,讲座费为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讲座制下每一个讲座获得的经费是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最初研究的宝贵资金,为日本大学营造了自由探索研究的良好氛围。日本竞争性科研经费的分配比较注重申请者的资历和前期成果,年轻学者能够获得竞争性科研經费的比例很低。
二、竞争性科研经费——科学研究费
“科研费”的定位在研究的应用方向,是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费除了讲座费之外的另一项重要来源。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是“科研费”推出的时代背景。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科学研究费辅助金”,简称“科研费”。战前帝国大学以讲座制为基础形成了明治时期的学术体系,被批评为“封建制度”“最好的科研人员和最坏的科研人员获得同等的研究经费”,讲座制有很高的独立性,封闭、存在割裂学部之间、讲座之间的宗派主义的倾向、远离产业。科研费的目的就是打破讲座制下经费分配和均等性和普遍性。从“科研费”的性质定位来看,“科研费”主要定位在资助“一般目的—竞争型”的基础研究,重视研究者的自由,支持研究人员的独创性、先导性的研究,支持纯粹学术研究、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部分的研究,同时也重视资助“特定目的—竞争型”的应用性研究、特定研究等。从经费来源上来说,“科研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根据研究类别不同分别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和文部科学省管辖,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日本学术振兴会所管辖的研究类别和数量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少部分类别科研经费是文部省专项下达的,对科研活动进行直接资助的“科研费助成金”(科研费补助金),需要通过对大学科研活动进行质量评估来确定标准,据此提供相应的财政拨款①。日本的国立大学通过跨部门研发管理系统在线来申请竞争性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分配则通过计算机直接下达给研究机构和研究者。跨部门研发管理系统由文部科学省牵头,汇集了内阁府、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等职能部门。
三、日本财政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特点
日本财政科研经费的分配机制特点,第一是实现多部门合作。日本财政科研经费配置机制的特点概况起来就是实现了多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体现了对科研和学术创新的鼓励,保证科学研究的自由性和多样性,鼓励以求知为导向的研究。日本预算拨付给大学的运营费,用于维持大学日常运行和开展基础性研究,其与教学经费分别预算,财政一揽子拨付,竞争性研究经费只占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财政拨款对于大学科研活动而言,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支撑。
第二个特点是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比重大。科研经费的分配以竞争性为主,会分散研究人员的经历,非竞争性科研经费与科学研究的本质更加契合。竞争性科研经费的立项权和管理权在主管单位,而非竞争性经费使得在选题、资金使用上研究人员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激发科研人员自主管理、长期研究的热情。竞争性科研经费的弊端是使得大学的研究功利色彩明显,申请项目过程耗费科研人员大量精力等,竞争性科研经费的优势是重点突出,能够减少重复研究,研究表明竞争性科研经费分配制度与科研产出有正相关性。日本国立大学的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在“机构经常性补助金”项下,是基础性科研经费,主要面向大学、院系或学科,一般不指向具体研究项目。
第三个特点资金分配时是重视基础研究,鼓励以求知为导向的研究。大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基础研究。基础性学术研究,包括应用研究的基础阶段。我们一直强调产学研结合,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高新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原因就是基础研究做得不够,没有东西可以转化。转化来着基础研究,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应用领域的突破创新。扎实的基础研究发现转化为应用是水到渠成,不需要拔苗助长。
四、完善我国财政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机制的思路
中国高等教育在十九世纪创立初期受到法国模式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苏联模式的影响。90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高等教育因此也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立大学的建立是基因德国模式,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政治、经济、高等教育深受市场力量的影响。这是在借鉴日本经验时应注意到的两国制度文化的差别。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治理的不同原因之一,虽然两国都是从西方引入高等教育,但是中国模仿法国,美国,苏联;日本模仿德国,且引进的过程中还受到本国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德国大学是研究型为导向的。我国财政科研经费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政府教育拨款(包括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是各种基金形式的科研经费。举例来说,有面向研究者的国家自然基金,面向学科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面向学校的985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者主要是政府,包括各个职能部门,如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资助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分散管理,概括来说就是全国人大批准预算,资金下拨到各个研究单位,由研究单位的财务、科技部门来管理经费。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不鼓励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传统的竞争思维和对成果亮点的追逐,对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管理评价和奖惩,不利于大学创新能力的培育。各个基金制定的项目申请指南,无法确保科研的多样性和自由性,束縛研究者自由探索,无法真正基于个人的研究兴趣和优势来进行科研。日本财政科研经费的分配呈现出相对的自治性、均等性、稳定性、重点性等基本特征,这些价值取向是从根本上促成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借鉴日本国立大学的经验,完善在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上形成了完善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并存的二元资助体系,确保基于研究人员兴趣的自有研究通过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渠道获得资助,基于国家社会政策导向的研究开发,通过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渠道获得资助,构建开放的科研体系,使得一流大学逐渐成为国家科研体系的中心。
注释:
①巴玺维.日本大学的竞争性科研经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100-103
参考文献:
[1]巴玺维.日本大学的竞争性科研经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100-103.
[2]夏欢欢,钟秉林.论日本竞争性经费配置机制对我国创新科研管理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6(05):87-93.
[3]乌云其其格.日本政府研发资助体系研究[J].全球科技瞭望,2016(09):15-27.
[4]节艳丽.战后日本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清华大学,2004.
[5]丁建洋.学术取向:日本“科研费”制度演进与运行的基本逻辑———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一个视角[D].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63-75.
[6]张耀方,白杰.非竞争性经费支持高校自主科研路径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1):19-23.
[7]张文玉.香港公立高校财政投入机制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7(06):62-67.
(通讯作者:叶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