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萍 张雨婕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雄安新区相关信息的简单梳理,从银行、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服务三个方面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望政府和社会为雄安新区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雄安新区;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
一、引言
为解决京津冀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此作为北京、天津与河北对接、耦合的“齿轮城市”。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和天津的“反磁力中心”,其主要使命是创新。高起点、高标准意味着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时引进大量的创新型企业,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对于如何实现对雄安新区的金融支持,本文将从银行、资本市场、其他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分析雄安新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金融支持对策。
二、雄安新区建设中的问题
虽在宏观环境下,我国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新区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能力仍不强,主要原因将从银行、资本市场、其他金融服务方面进行分析。
1. 银行方面
发展初期,新区内各创新型中小企业因自身资本积累不足,无法依靠内源资本获取发展资金,且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许多企业无法在主板、中小创业板进行融资,银行贷款将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
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对大企业的贷款偏好,贷款审批时间长、成本高,新区内企业也因严格的区域性限制,无法向其他地方的银行进行贷款。加之银行针对创新型企业的贷款类型较为单一,新区创新型企业的正常信贷资金需求无法满足,严重影响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2. 资本市场方面
发展雄安新区资本市场,可为新区企业提供例如筹资、分担风险等金融支持。据经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大都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的。但困于传统融资方式的影响,新区的中小企业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资本市场功能未能发挥,企业的创新热情受到打击。
此外,我国证券市场虽已发展到较大规模,但市场上的流通主体仍是国债,企业债的发行也仅限于国有大型企业,审批流程繁杂,利率被官方限定(秦军,2011),雄安新区内大量中小企业不愿进入债券市场,新区发展受阻。
3. 其他金融服务方面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借贷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估值有关。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够完善,信用担保制度不全面,各类信息不对称,无法为新区企业提供全面的评估。且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部门全权操办,社会积极性被抑制,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限制雄安新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发展,延缓了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
三、雄安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对策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下文将分别进行金融支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一)银行方面的支持
1. 建立雄安地方银行。借鉴深圳发展银行的经验,在雄安新区中建立中国雄安发展银行(本质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其经营灵活、自主性强,可通过为河北雄安政府或新区内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来获取建设资金,或通过各项业务向当地居民吸收存款,创造派生存款(付士军,1992),从而加大贷款额度,加速新区建设中的资金周转。同时建立雄安科技銀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紧密合作,发掘有发展前景的创新企业,通过持股的方式获得新兴企业的股权,实现贷款与股权投资相匹配(谭中明,2012)。
2. 加强雄安新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促进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发展。针对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重点任务,新区政府可在新区实行试点式的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和“信贷歧视”,开放金融市场,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出创新型贷款产品。
新区银行在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时,应着重推崇低碳环保的理念,联合已入驻的京东金融,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新区,推动新区内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环保、低能耗企业发展,引导雄安新区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线。
(二)资本市场方面的支持
1. 发展雄安新区新三板市场。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夏勇,2014),但由于主板和中小板都旨在服务较为成熟的公司,创业板针对的是“两高六新”类中小企业,其准入门槛较高(方先明,2015),新区建设初期引进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要求,因此新三板市场将成为新区中小企业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首选。
雄安新区创新型企业众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持有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所发行的股票,减少风险的同时,能促进全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King,1993)。所以,为打造雄安“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政府应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提高市场活跃度。同时注意此类企业的信息披露,提高新三板上市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此吸引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向中小企业注入资金。
2. 推动雄安新区科技保险的发展。雄安新区在建设初期就应建立雄安保险公司,为新区内创新型企业提供科技保险(谢科范等,1995)。依照科技保险试点情况看,科技保险可为创新型企业有效地转嫁风险,一定程度上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雄安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时,需明确财政补贴的实施方式(黄英君,2012),在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力度的同时,发挥其风险管理优势,针对各发展阶段为企业提供相应指导,以此分散风险。
3. 发展雄安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参考中关村发债的模式,组建雄安新区中小企业联盟,进行捆绑式债券发行,以降低企业债券的担保风险,鼓励中小企业形成联盟,进行互助信用担保(方健等,2003),将筹资风险分散化。
新区建设也应围绕“绿色金融”的总基调,发行绿色债券,以较低融资成本为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减少期限错配(安国俊,2017)、建设生态文明,创新推进绿色城市化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辐射和带动效应。
4. 构建雄安新区票据融资模式。在雄安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定会出现企业发展不均的问题,基于新区的初期情况,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数目将会十分庞大,但也不乏有如万科等良好营业业绩的企业,两者对于资金的潜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雄安新区建设票据融资市场,提高新区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新区的信用程度。
向人民银行申请资信评级并获取了相应的等级条件的企业,可在其资金短缺时,向另一资金充裕的企业或雄安发展银行开出商业票据,或直接向票据市场筹集短期运营资金(郑福鹏,2004)。同时,人民银行也要明确其信用担保职能,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调节雄安票据市场的供给,加强监管。
(三)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
1. 采用PPP模式建设雄安新区基础设施。通过建立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市场招纳贤才,以此构建新区投融资体系,开展土地、保障性住房以及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参股各类园区,解决新区建设初期的交通、水路等基础建设问题。
为实现雄安新区规划的以智能公共交通为主、无人驾驶私家车个性化出行为辅的出行方式,构成雄安新区的路网结构和空间分配模式,雄安政府可与百度集团合作,将其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应用于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但由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风险高、运营复杂,雄安政府可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以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促进私营部门的创新进步,为政府谋求最合适的同僚。
在PPP项目中,雄安政府应加强复合型、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在确保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如期完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2. 加强雄安新区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借鉴温州的中小企业协会的经验,新区可建立雄安企业协会,通过提供比市场一般利息低的贷款利率,解决成员企业的融资问题。并通过财政出资,设立与雄安发展银行和雄安保险公司合作、专门资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以合同方式确定保证责任、责任比例等事项(陈宏辉等,2001)。
3. 完善信用评级系统。在新区中建立多方参与、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体系,在实现资金合理流通的基础上,完善各企业的信用等级信息,加强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引入标准化的信用评分准则,建立不同的信用等级。各银行可根据企业相应的等级,为其提供不一样的贷款支持。
4. 开展雄安新区金融服务窗口。新区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会错失许多贷款机会,所以相关部门可借鉴浦东新区的发展模式,建立金融服务窗口,委派相应人员收集想融资的企业信息、梳理银行产品,通过推介会的形式,将二者对接、配对(李茜,2013)。
5. 实施专门的雄安新区高校引进金融战略。利用雄安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通畅,可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通勤圈),通过财政补贴和政策性措施引入科技型高校,打造高精尖学科集群,针对不同专业下撥不同等级专项基金。同时以高工资、高补贴吸引各类人才的涌入,促进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充分发挥雄安新区“一核两翼”的优势,大力支持惠普性民办园发展。
本文结合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及其余新区的发展经验做出以上的金融支持对策分析,关于雄安新区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其金融支持对策暂不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1]安国俊.推动雄安新区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7(08).
[2]陈宏辉,贾生华,周刚华.我国中小企业担保的实践、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2001(05).
[3]方健,马永开,李华林.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3(10).
[4]方先明,吴越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管理,2015(10).
[5]付士军.关于在内陆地区设立地方银行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2(12).
[6]黄英君,赵雄,蔡永清.我国政策性科技保险的最优补贴规模研究[J].保险研究,2012(09).
[7]李茜.“浦东模式”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上海金融报,2013-08-30.
[8]秦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01).
[9]谭中明,李战奇.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2012(02).
[10]夏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1]谢科范,倪曙光.科技风险与科技保险[J].科学管理研究,1995(02).
[12]郑福鹏.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与商业银行发展[J].中国金融,2004(02).
[13]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0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