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冠航
基于互动生成模式构建的初中物理学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自身的学科能力也可以得到良好锻炼.教师要给互动生成教学的融入创设良好的实践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独立展开问题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教师也可以丰富在课堂上和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在良性互动的依托下,营造轻松愉快的整体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这样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功效更容易得到发挥.
一、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
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在灵活设问的背景下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并且积极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教师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和侧重点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而进行灵活调整与变化.对于不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给学生的思考过程设置必要的铺垫.而对于实用性非常强的知识内容,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知识应用与实践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进行良好教学互动的依托,会让课堂的整体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问题探究的趣味性,也会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有效理解问题背后体现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课堂中讲解到第八章内容“重力”时,教师可以先将重物落地的演示内容准备完善,演示内容会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会好奇:质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时为什么会是同时着地的呢?从不同角度抛出的物体为何最后都落到地上?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这些疑问后首先鼓励大家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运动过程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分析.如果学生还是找不到突破口,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或思维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再来揭示问题的实质,一点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渗透方式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致更高,大家也会紧密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一点点探寻问题的究竟,直到最后彻底将问题弄懂.整个互动过程轻松有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實践能力
物理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这也是物理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验题材的原因.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动手参与的实验题材,还可以引入一些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内容,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良好课堂互动的实现.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展开流程,了解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认识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误区和漏洞,作为后续教学的侧重点.
例如,在对“电阻”进行讲解时,在讲解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锰铜以及镍铬分别安排给小组代表的同学,使它们与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并指导学生用导线连接电流表以及开关和电源.让学生动手闭合开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让他们分别将锰铜和镍铬的电流进行对比.通过对两个灯的发光情况以及两合金线电流的强弱的对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问题可以设定为:这两条合金线都能导电,但是电流大小不同,这说明什么?学生在自主展开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现象有非常直观的获取,学生会相应形成对于这个问题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样的教学实施环节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学生会慢慢探寻出问题的实质,最终找到答案,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互动生成课堂教学设计
在以互动生成模式构建课堂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展开合理设计,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基本特征,并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这样设计教学实施模式时才会针对性更强.同时,教师要将更多趣味化的学习活动乃至游戏过程引入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加积极.最后,教师还可以多将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和素材引入课堂,在补充原有教学范畴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具体教学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吸收,这也是对于互动生成教学的一种推动.
例如,在苏教版物理教材中,有着很多有趣幽默的漫画题材,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些漫画题材加以灵活利用,将其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特点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终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对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展开模式有灵活设计,可以引入更多学生自主展开的问题探究活动,或者是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探究学习任务.这些都是丰富课堂的互动生成,提升课程的综合教学实效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