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助育人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接班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资助育人能保障为国家、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资助育人是保障大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四位一体;模式探究
1.“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的模式
中共中央发了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将教育和资助相融合,资助以教育为导向,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利益,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国家层面上的资助,依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核心力量,高校事业收入中的经费投入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而社会与个人捐助的投入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元资助体系,较好的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问题,对他们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形成了“经济资助、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四位资助育人模式。
1.1经济资助
经济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根基,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阻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資助工作进行的前提,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9月中旬对全校提交经济困难认定申请的同学进行认定,健全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库。
1.2制度建设
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国家政策和实际结合起来,汇编成册,于新生入校时发放于学生手中方便了解政策。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于2013年通过并执行了《西华师范大学困难资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这保障了资助工作顺利开展。
1.3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要得稳定、长效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思想中政治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都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感恩活动,走进小学做长期义务辅导、走进养老院关爱老人、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座谈会、主题班会、一封家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该校受助学生由获得变为回馈,从接受变为给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祖国、回报社会。
责任教育,资助的目的还有让受助学生学会去承担、学会负责。在日常资助工作中不断渗透责任教育。如在勤工助学中,同学们通过自己劳动来获得报酬,即让他们了解了劳动的不易,更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使得他们更有家庭责任感和承担能力。社会类助学金让受助同学感受到来自社会、企业的关心,同学们在感动的同时也身体力行的延续社会责任。
诚信教育,诚信作为人最基本的素质,在宣传贷款的同时也做好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诚信征文比赛等来做好诚信教育,通过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并汇编成书,
励志教育,“自助者天助”,励志教育致力于让受助学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不等不靠不依赖,而是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去创造价值。学院可以举办励志交流会与同学们分享经验、互动,通过朋辈榜样的影响力量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一批自立自强、励志成才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在学校内形成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1.4能力提升
新时期下的发展型资助应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资助不能局限在经济支持方面,在能力方面的提高才能真正将资助与育人的结合。而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如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经济困难同学大多不太自信,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容易偏激,自卑。做好自我认知教育极为重要,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加强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和合作,做好心理辅导。通过励志成才报告会,通过朋辈的榜样让同学们相信梦想,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帮助经济困难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观。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设立对于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大部分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各类评优评奖的对象。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将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至关重要。校内勤工助学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在日常的上岗中不断去学习创新工作的能力;青年志愿活动也搭建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平台,不仅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构建更加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
2.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中四要素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人们考察事情、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联系包括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资助育人工作作为个整体,由许多要素组成,主要有“经济资助、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
“经济资助、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四位”着力于家庭贫困学生,这“一体”形成“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
家庭经济困难将影响甚至阻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的出发点就是从经济上保障困难学生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经济资助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根基,只有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才能更好的开展资助的其他工作。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确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专项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的建立,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推进高等教育和高校资助育人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资助育人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达到育人的目标。通过感恩教育激发和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责任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励志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作为高校资助育人的途径。
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和重点是要实现受助学生的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励志人物报告会来感受来自周围的自强不息的氛围,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能力,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来积累、创新自己的工作能力。
3.结语
“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为途径、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多维资助育人模式是资助工作继续发展坚持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杰出的专业能力,因此新时期多维资助育人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新时期资助政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7)67-69
[2]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3]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政治学导刊,2013(04).
作者简介:王琳,女,1989年7月出生,汉族,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思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