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汉杰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因椎间盘蜕变和阶段性不稳定因素,刺激颈椎周围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该病症状繁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医者多推荐患者口服药物搭配牵引法和理疗,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但疗效不甚理想[1]。有医者指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理气疏肝降浊,补脾胃定虚风,保证内循环稳定,利于缓解病痛,效果显著[2-3]。本文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资料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6±3.4)岁;交感神经兴奋型36例、交感神经抑制型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7±3.3)岁;交感神经兴奋型33例、交感神经抑制型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行牵引疗法(借助枕颌引带实施颈椎牵引疗法,叮嘱患者解开衣物,放松颈部肌肉,将枕颌牵引带长带托于患者下颌,短带托于枕部,调整牵引带松紧度并固定,牵引带上方吊带通过绳索、滑轮及重锤牵拉患者颈椎,起初牵引每次30 min,逐渐增加牵引时间,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感,同时注意牵引角度、重量、时间、频率及疗程),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行床上斜面自重牵引、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坐位重锤牵引、动力牵引、徒手牵引及自我牵引。研究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行加减治疗,药方:甘草1.5 g,蔓荆子、天麻、白术、陈皮、茯苓各3 g,半夏4.5 g、生姜2片、大枣3个,后枕部疼痛加藁本6 g,晕眩加黄芩6 g、偏头痛加川芎6 g,加水煎熬,早晚温服,连服15 d。
临床疗效:痊愈,MRI检查显正常,晕眩、恶心呕吐、心悸症状消失;显效,MRI检查有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仍有颈椎功能障碍;无效,患者病情有恶化倾向。自制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从躯体健康、精神状态、疼痛指数、睡眠质量及社交关系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10分,分值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佳。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为中老年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国民患病率逐年递增且呈年轻化趋势,早期颈椎病患者多伴有颈部、肩背部酸痛发紧问题,无需接受特殊治疗仅需调整用枕习惯、适当休息、积极锻炼、热敷即可,随着病情进展不仅会损伤颈椎功能,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吞咽障碍、视力障碍,牵引疗法作为颈椎病患者经典治疗方法借助外力作用于颈椎可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维持关节力学平衡,但随着研究深入有学者指出部分颈椎病患者行“牵引”治疗后病情有恶化倾向,为改善神经功能,当下多数医者在常规牵引治疗的基础上搭配颈通颗粒,在发挥该药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散风利湿功效的基础上矫正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促进血液循环,以减少神经根受压问题,缓解临床症状,但效果不甚理想[4-5]。
调查统计,我国现有颈椎病患者达1.5亿,其中200万民众因该病丧失劳动能力,众所周知颈椎病不仅会导致肩膀酸痛、脖子僵硬还会连累全身多个器官,影响生存质量[6-8]。中医称颈椎病为“项痹病”,主张患者服用中医汤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散风除湿,本文旨在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有抗炎抗过敏功效;蔓荆子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关节;天麻能息风定惊;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陈皮能理气健脾;茯苓能健脾宁心;半夏能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姜抑制肿瘤、开胃健脾;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可最大程度发挥平肝息风的功效,缓解患者晕眩症状,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远期疗效更佳。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2 23.6±4.1 42.3±3.8对照组 42 22.9±4.3 38.4±4.6 t值 - 0.764 4.236 P值 - 0.2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