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2018-08-22 11:25董改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5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缺血性

董改莲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原因是患者脑部后循环供血不足而引起短暂发作的眩晕症状[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且该病具有反复性,缠绵难愈,并且会增加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有严重的影响,小部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佳可能会发展为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佳[2]。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对其中的35例患者用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70例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相应的诊断标准[3]。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6±10.2)岁,病程0.5~4.0年,平均病程(1.8±0.4)年,既往病史情况(有重叠情况):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病史15例,高脂血症病史13例,观察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0.5±10.7)岁,病程0.4~3.8年,平均病程(1.7±0.5)年,既往病史情况(有重叠情况):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病史12例,高脂血症病史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针对性治疗:如高血压患者给予控血压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静滴给药,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观察组用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前列地尔,静滴,10 μg/次,取前列地尔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剂量均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治疗后眩晕症状显著改善,景物和自身的旋转感消失,有头昏症状,程度轻微,对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明显影响,TCD检查指标显著好转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改善,存在景物和自身的旋转感,程度轻微,对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TCD检查指标出现好转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TCD检查指标无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和[4]。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TCD检查结果,包括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 13.0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椎基底动脉TCD检查结果比较(cm·s-1)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与对照组(71.43%)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椎基底动脉TCD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LVA、RVA、B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发生脑卒中的常见类型,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眩晕、头痛、四肢无力、面部及肢体麻木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但是眩晕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病情加重时出现的急性脑梗死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7]。临床多用扩血管、改善循环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为主要成分,其中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具有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功效,川芎嗪为川芎的根茎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单体,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结果表明,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后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前列腺素E1静脉注射制剂,就是将前列腺素E1(PGE1)包裹在0.2 μm脂微球中,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前列地尔的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生成、动脉粥样脂质斑块形成等,能使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使TXA2的释放受到抑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9]。多项研究表明,前列地尔治疗微小血管循环障碍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得到显著改善,前列地尔对已经发生的血栓和进展型急性脑梗死血栓都有作用,前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后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前列地尔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倍受肯定[10-11]。对观察组患者用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12]对后循缺血性眩晕患者用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结果表明,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天麻素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天麻素治疗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LVA、RVA、BA血流速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方法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缺血性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