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珍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1
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之一,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症状主要呈现出壳核以及丘脑颅内出血的现象,因为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病情进展较为快速,所以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加以治疗,以此说明微创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76岁,平均年龄为(60.59±7.15)岁;发病时间为2h~22h,平均时间为(10.29±1.79)h;观察组(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岁~77岁,平均年龄为(60.65±7.19)岁;发病时间为3h~23h,平均时间为(10.32±1.82)h;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以及家属全部同意;对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选择保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观察组:选择微创引流术展开疾病治疗;对于对照组,首先对患者展开血压水平控制干预,确保舒张压水平以及收缩压水平分别为小于110mmHg以及小于165mmHg,针对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脑水肿控制治疗干预。此外,于营养神经、应激性溃疡预防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纠正方面加以治疗;对于观察组:于临床对患者展开CT检查操作,依据结果对患者的血肿情况展开认真分析。于临床准备开展穿刺手术工作前,选择1%、15mg利多卡因展开静脉注射,合理完成局部麻醉操作。之后选择最大血肿层面作为本次手术治疗穿刺靶点,将患者额部作为手术治疗穿刺点,之后合理展开定向颅内置管干预[2]。于血肿腔位置将血肿引流管置入后,于穿刺靶点位置进行延伸,合理展开脑内血肿清除治療,完成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干净彻底做出保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症状全部转为正常,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结果在90%以上;显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症状全部获得显著缓解,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结果在46%与90%范围内;有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症状全部获得缓解,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结果在20%与45%范围内;无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症状未获得缓解,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结果在20%以下[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组间对比以 形式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同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15%)对比,观察组(98.46%)获得明显增加(P<0.05)
2.2 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对比
同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
3 讨论
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微创引流术加以治疗,呈现出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以及操作便捷等系列优点,并且不需要对患者展开颅骨修补治疗,从而临床可以获得确切手术效果。
本次研究中,同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15%)对比,观察组(98.46%)获得明显增加(P<0.05);同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充分证明微创引流术的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选择微创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加以治疗,对于患者疗效提高,颅内压、血肿体积与脑氧摄取率的改善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促进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及康复。
参考文献
王亮.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5):309-311.
王亮,陈治强.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18):1838-1839.
黄艳娇.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血清AQP4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564-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