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8-21 05:05霍蓓蓓
学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问题小学数学

霍蓓蓓

摘 要:小学是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成效。通过对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的分析来看,重习题练习,轻原理讲解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01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低下,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为了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获得学习新知的喜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并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作出积极调整。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习题练习,轻原理讲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是在对公式、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后,要求学生在习题练习中,逐步应用公式、概念进行解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认知,是一种学习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基础不好的学生由于不能马上理解,导致不会做题,甚至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其实,枯燥的公式、概念背后隐藏的是丰富的数学思想,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形成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成绩提高,轻能力培养

“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存在于部分小学生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重知识掌握,轻思维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思维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习惯于一味地灌输知识,只关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背景知识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强于理性思维能力,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概念、原理的兴趣大得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该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活动设计。数学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是高度浓缩概括的科学,所以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涉及的历史故事开始,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二)培养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数学课程具有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由于小学生特有的思维习惯,整节课都专注听讲是不容易实现的,同时,受班容量和教学任务的影响,教师只能最大限度地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不能做到适合所有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针对自己不懂、不会的内容重点听,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使他们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为预习活动的开展搭建好平台。

(三)发挥情境教学优势,在应用中提高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的开展要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教学情境,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設置多样化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每个学生的先前学习经验的不同,使得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逐渐变成了“学优生”或“学困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这样既可以促进“学优生”的更好发展,也可以使“学困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形成发散性思维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普遍存在着一题多解的现象,学生采用的解题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解答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三、结语

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实际等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在教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区别化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融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强,李伟.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2] 崔起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问题小学数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