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鹏
在动力电池领域,松下一直以特斯拉供应商的身份出现。虽然是三元锂电池的全球领先者,松下并未争取到特斯拉以外的客户,更缺乏中国客户。从这一点上看,松下并没有理由在中国部署动力电池产能。
松下的中国计划
事实不完全是这样。经过两年建设,松下在大连的动力电池工厂的一期工程,在去年4月份竣工,拖到年底,才开始投产。而原定于2017年年底开工的二期工程也被拖延,尚未开工,基本上是不着急的节奏。
但在今年3月份,松下汽车业务负责人、副社长伊藤好生突然表示,松下正准备与江苏省企业合作,进行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生产。据悉,松下的中国合作方,将是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公司,苏州市政府也透过投资平台参与。
松下在2001年就在苏州拥有两家3C产品锂电池生产厂。现在,松下急于将这两家的生产线都升级为汽车锂电池生产线。还有传言认为,松下将出让现有锂电池生产线。但考虑到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池生产线,很容易改造,转而生产动力电池。因此,还是“升级改造说”比较可信。
有人认为,这是特斯拉将要国产化的预兆。理由是松下动力电池产品,目前惟一的战略客户就是特斯拉。只有特斯拉在中国落地,松下在华部署动力电池产能才有意义。考虑到特斯拉一直试图和上海谈判落地事宜(显然不怎么顺利),而苏州距离上海很近,拥有地利之便,选择苏州扩产在情理之中。
松下动力电池的中国战略是公开的,但战略意图则是秘密的。松下不会透露它要将电池供应给谁。不过,捷星拥有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
松下的中国客户在哪里?
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合作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电池厂商将电池单体系统以及储能装置总成打包卖给主机厂;第二种,电池厂商为主机厂提供电池单体,主机厂白产储能设备和BMS(电池管理系统);第三种,电池厂提供电池单体,电池系统企业提供储能包,主机厂只负责提技术要求,只有规模偏小的主机厂才会采用第三种合作方式。
松下与特斯拉则采用第二种合作方式,因为特斯拉拥有全世界一流的BMS设计能力和储能设备生产能力。而在中国情况有点特殊,不少主机厂缺乏BMS设计经验,希望电池企业提供打包方案。
而捷星新能源就具备这样的能力。该企业由香港捷华设立,后者是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的设备供应商。捷星是国内最早从事BMS研发和电池包研发的企业。捷星称18650三元锂电池的BMS技术“不亚于特斯拉”,对于18650的放大版21700电池系统控制技术,自然也没有问题。捷星白诩为“不制造整车的特斯拉”。
显然,如果松下打算在中国为特斯拉国产项目配套电池,它是不需要捷星的。
捷星和松下的组合,可以向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池包(包含BMS、冷却系统)方案。松下的目标客户是中国整车企业。
政策与市场的变化
不过,截至目前,松下没有赢得一个中国主机厂的长期订单。那么,松下如何消化中国产能?为什么在大连工厂投产后,还要扩张动力锂电池产能?
松下已经在中国投资多年,在把握政策方面,和西方企业一比,高下立分。2016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将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与《蓄电池规范》捆绑。如果采用了目录外电池的整车,将不能进入目录,无法拿到补贴。
在随后的4个月内,有4批57家电池企业入选《蓄电池规范》的企业目录,但三星SDl、LG化学和松下都没有进入。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外资企业没有通过TS16949认证,同时未能提交研发流程的管控文件。有人认为是当时愈演愈烈的萨德事件造成韩国电池企业被歧视,不过这种说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解释松下未能入选。
也有人说,因为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是镍钴铝酸锂(NCA),而中国缺乏钴资源,而磷酸铁锂电池所需矿物国内能够自给自足。同时,因为日韩企业的三元锂电池技术上比国内企业强大,在电池单品上,前者良品率98%,而后者良品率90%。因此,借口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将其束之高阁,给国内企业赢得发展时间。
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确不如铁电池,但前者能量密度高,而且可以通过BMS技术,以及高强度铝合金封装电池包,解决安全问题。
值得玩昧的是,当时预计2016年8月份公布的第5批电池目录,直到2018年也没有消息。在此期间,三星SDl在西安的生产线、LG化学在南京开发区的电池工厂北汽和SKI的合资公司的电池生产线,都因电池订购量减少而停止生产。松下的大连工厂投产计划,也被拖延。
到2016年年底,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五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接近7成。
到了去年夏天,事态起了变化。2017年6月发布的297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信息公告》公示中,采用LG化學电池的整车产品赫然在列,譬如长城WEY混动系列车型。
因此,舆论判断,所谓的电池白名单政策,已经不了了之。三元锂电池已经占据了国内电动/混动乘用车市场的60%,再行阻塞政策,已经不合时宜。而且,不管白名单当初的意图如何,客观上的确给国内企业争取了发展时间。
经过市场选择,三元锂电池重新占据上风,松下必须重新回到扩张在华产能的轨道上来。只要政策允许,客户会有的。苏州工厂就是集研发、销售和生产于一体的全功能企业,而非单纯的生产线。
至于特斯拉是否国产,不在松下启动苏州计划的考虑范畴。松下相信,政策松动的情况下,以合资方式获得“本土电池”的帽子,就可以无障碍地参与电池供应链。在三元电池逐渐占上风的技术情绪下,松下对市场前景的判断也趋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