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瀚璘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制作、场景、宣传与传播都受新媒体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新媒体对文化类综艺传播产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主持、嘉宾、选手多元一体化,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形式创新的传播内容,结合互联网、多屏互动的传播途径,传播受众广泛化,传播效果呈扩散性。文化类综艺与新媒体不断契合,加快了文化类综艺的传播,也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在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类综艺;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113-02
新媒体已成为综艺传播“高互动、高效率”的表达手段,也在文化类综艺传播中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应和作用,新媒体自觉地与文化类综艺的主流价值观和实际制作做多角度、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传播过程的5个基本环节也呈现出更多的实践选择性。从5个传播维度下探寻文化类综艺的传播特征,能不断丰富文化类综艺思想内涵、增强艺术品质、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
1 传播主体:主持、嘉宾、选手多元一体化
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成为信息源。在传统文化类综艺时代,其传播主体都是主持人规范式的阐述,有较为样板化的选题以及内容。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更加渴望参与其中成为传播主体的一部分,满足互动的需求。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该节目中的“外卖小哥”“武亦姝”这样富有个性化的素人层出不穷,对于传播主体素人的打造,他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诗词气质和故事,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主持人表达能力和技巧为这档文化类综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品五千年诗词文明”可以说增添了一定的文化色彩[1]。
主持人作为文化类综艺的传播主体之一,董卿能把诗词需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为这档需要大量播读诗词作为考题的节目增色不少。例如百人团答题时,嘉宾康震笑谈如果有人答不上题目,那就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董卿即兴说道:“如果有人答上来了,还得了本期的擂主,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啊!”董卿提到的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传播主体主持人、嘉宾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将诗词文化合理地运用并表达给观众,营造了很好的节目氛围效果,诗词的内容与嘉宾的点评相呼应,又与节目的赛制巧妙结合,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另外,在节目中,节目组特邀的嘉宾:郦波、康震、蒙曼等被受众喜爱的文化专家会在选手答题的过程当中,或者遇到难点时,适时地对诗篇、词篇创作时间的社会文化背景给大家做深入的解读,还会鲜活地讲述其鲜为人知的故事,传播主体多元化也使得这档节目丰富的文化内蕴更加体现出来[2]。
2 传播内容:形式创新、技术运用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文化类综艺的内容与制作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类综艺时代,整个节目流程参与人员少、技术不够高、互动程度弱,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受众已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新媒体技术的更新给文化类综艺带来了更多的实践选择。
以该节目为例,其中参与的素人们来自各个行业,涵盖各个年龄阶段,采用“以一敌百”和“击败体”内循环竞赛机制,这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和互动性,不仅体现了题目的难度,更增加了赛事的戏剧性,让水平高的选手有“返场”的机会。观众既能感受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刺激,也能看到半路杀出“黑马”的惊喜,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期待度。
不仅如此,该节目弃用了以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的传统样式,创新运用新媒体技术,将节目演播间改造为一个“LED世界”,大舞台的屏幕与百人团挑战答题时面前设置的100多块小LED屏幕相呼应,当诗词题目揭晓答案时,主屏幕LED上显现出好似“万箭齐发”的恢弘场面,一齐射向百人团,而每人前面的小LED屏幕则出现“盾牌”的模样,答上题目的选手,前方的“盾牌”则“防御”住了攻击,完好无损,而错误的选手“盾牌”则会破碎,仿佛把整个演播大厅变成了一个大型放映厅,让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受众耳目一新,再加上一系列中国风背景,场面恢宏,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3 传播途径:结合互联网、多屏互动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文化类综艺的单一的传播途径,广泛结合网络传播,最突出的是借助B站进行广泛传布,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通过这一新兴网络媒体节目一开播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和互动性,瞬间圈粉无数,同时也通过新浪微博、微信等流媒体进行传播,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了1亿,统计收看节目的观众总数为11.63亿,B站累计点击3 000万人。先前文化类综艺通过传统媒体播出,再转移到其他互联网新兴媒体上,而该节目结合时下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多屏投放同时播出,受众可以在不同客户端进行互动、交流。在前期节目策划时,节目组还做足了功课,详细地调研了在新媒体时代,观众观看电视运用哪些途径。
调查的数据显示出,在中国,新媒体时代下有达到71%的受众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端来收看节目的。文化类综艺既然要借助新兴媒体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多的关注度,自然需重视起这71%的受众来,受众即市场,而且目前的受众市场呈不断扩张的态势,会转为互联网下我国电视节目收视主要平台之一,为了达到理想传播效果,只有抓住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成长的倾向,不竭地创造传播途径[3]。
4 传播受众:广泛化
新媒体时代,节目组在节目于互聯网上开播后,采取了多种传播渠道并存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践行了节目行业一直以来提倡的联合三网政策。节目在新媒体时境下的宣传以及网络平台上的投放,最大程度地拓宽了此档文化类综艺的覆盖率,让更多的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能够收看到,这样一来也会更加贴近这档优秀文化节目的制作宗旨,而且极大促进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在新媒体收视率的形态下,受众与受众之间、受众与节目之间的交流互动度一直会得到重视,进而也促进了文化类综艺运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吸引更多受众,更好地提升节目传播效果。
《见字如面》关正文导演认为,在过去公众曲解了新媒体,它并非总会传达负面的东西,受众们的主流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一直都没有发生较大改变,节目视频在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时,受众可以用手机移动端、电脑、iPad等设备及时互动交流,节目与大批收看者们搭建起了毫无阻碍的沟通途径,如此通畅而且卓越的互动性、广泛性,传统媒体无法相比。
5 传播效果: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
有数据显示,文化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仅第一季总决赛在综合频道的收视率为1.19%,单期最高收视率1.24%,央视网互动总人次超3840万,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网络诗词创作大赛》共征集到超过5 000首原创诗词作品,节目定制开发的“看图猜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为你度身定制的古诗词”等个性化新媒体互动方式让受众和用户们耳目一新,同步答题互动量最高达572万人次。在B站的点击量和参与度更是高居不下,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追捧,收获了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很大受众表示看了节目后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增长古诗词知识。
多家媒体评价,节目成风化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活力,为浮躁的社会带来清风[4]。《中国诗词大会》文化类综艺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证明了文化传播在互联网的需要和新的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化、微信化、微博化的重要性,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的成长也要跟着加快时代步伐。
6 结论
文化類综艺“新媒体+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有效地拉回受众重新获取关注度,互联网普及率一直的拓大和中国大量的网络受众群体,同时奠定了往后文化类综艺的发展更离不开新媒体,并且在新媒体时代中急需运用新媒体从根源头上改进传播形态而满足受众的多样化的需求。节目与新媒体联合所体现出来的参与度、互动性,使节目与广大的网络受众毫无距离感,能第一时间参与互动、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新媒体传播样态,受众越来越广,在娱乐的同时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助于受众的知识增广和有助于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共同双赢,同时新媒体的参与也促进了“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加倪.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策略研究——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广电聚焦,2016(14):50-52.
[2]罗琦,唐苗.浅析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新闻知识,2016(10):27-29.
[3]周璞.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见字如面》为例[J].视听,2017(5):4-6.
[4]朱莉.央视原创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融合传播效果突出[J].央视倾听,20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