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8-21 07:34陈娅芬
求知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阅读大学生

陈娅芬

摘 要:阅读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 学习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文章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在校生进行调查,以此为例来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高校学生特点,结合高校性质,提出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表面上看,阅读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就这一意义上而言,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值得研究。从学生个体成长成才规律上来看,在大学阶段形成的阅读习惯、阅读观念将会影响到学生个人一生的阅读行为,并且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教育者必须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阅读问题。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方案

1.研究目的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提出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具体对策。本研究的阅读指大学生教材以外的阅读。

2.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网络随机抽样自填问卷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将问卷链接发给在校生,并进行IP限制,防止一人答多卷的情况发生。在问卷设计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阅读时间、阅读数量、读本喜好、阅读环境选择等设计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基本阅读现状;二是从阅读的原因、阅读的态度以及阅读的感悟等了解学生潜藏于心的阅读动机。

此次调查共收到1023份问卷,有效问卷1011份(約占在校本科生数的10%),占问卷总数的98.83%。针对问卷,笔者采用了定量分析和交叉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人群分析

本次调研中,受调查者中男女性别比例大约3∶2。但参与本次调研的年级分布不均,各年级人数所占比例差距较大,大一学生约占24.1%,大二学生约占38%,大三学生约占34.6%,大四学生约占3.3%。被调查者中,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数所占比例较最大,约占78.2%。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等结构的分布上来看,符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际情况,因此样本比较科学,对样本的分析能够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整体在校本科生的现状。

2.每周的阅读情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本科学生中,每周阅读量在2h以下的占总受调查数的39.63%,其中高于9h的占受调查总数的15.47%,阅读时间在6~9h的仅占11.32%(见图1)。总体上,周阅读时间低于5h的(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到1h),占总数的73.21%,高于部分研究的调查结果,如钟赵蕾在《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与分析》中指出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少于1h的占52.5%。

3.阅读地点的选择情况

受调查的学生中52.08%的喜欢在宿舍阅读,喜欢户外阅读的仅占1.32%,喜欢在图书馆阅读的占38.68%,还有7.92%的学生喜欢在其他地方阅读(如图2)。从阅读地点上来看,宿舍和图书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阅读点,实际上也和学校提供的阅读环境密切相关。

4.阅读书籍种类情况

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文学作品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占69.43%;娱乐、生活类书籍占32.83%;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占28.87%;在调查中,我们把医学类归入自然科学类,该项占18.68%(部分可能与专业相关类有重复);政治、军事类书籍占10.75%;哲学、法律、历史类占13.96%;经济、管理类占10.57%;欢迎程度最低的为计算机类,仅占5.66%(如图3)。说明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轻松”类的书籍阅读,体现出大学生讲求实效的特征,实用观念越来越强,实用心理在学生中越来越普遍。

5.阅读方式情况

通过调查可见,当代学生阅读的方式主要分为电子书(46.23%)和纸质书(52.26%)。而阅读速度或者信息获取时间上,有58.68%的学生倾向于“快速浏览并提取信息”,这种现象在阅读电子书的方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占到82.45%;传统的纸质阅读上,“精读慢读”占51.26%,“快速浏览”占38.27%(如图4)。通过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快速浏览”在当下的阅读过程中占据较高的比重,实际上这是当前快节奏、浮躁、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等社会整体现象的一个缩影。

6.每学期的阅读量

在涉及阅读量的问题上,可以看出一学期读了5本以下的人占了53.77%,6至12本的占了31.13%,13到20本的占了7.36%,而20本以上的只占了全部的7.74%(如图5)。这一现象优于部分针对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的结果,例如,吕冬梅在《基于多校区大学生阅读新特点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出,每学期读 1~5 本图书的学生占 70.3%,读 5 本以上者只有28.7%。

7.阅读的动因

在调查中,有71.13%的学生觉得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是最大的动因;37.17%的学生是为以后生活工作准备好知识;有32.64%的学生阅读是为了应付考试;34.15%的学生是自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长年累月,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平常事;33.4%的学生去读书是因为写文章时需要阅读来查询资料;24.91%的学生认为书就是自己的“精神食粮”,读书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充实;19.43%的学生读书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有6.23%的学生读书是由权威人士所介紹,产生阅读兴趣(如图6)。可见,阅读的动因丰富多彩,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34.15%,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临时起意”,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8.影响阅读积极行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惰性以及课业繁重是影响学生读书积极性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有57.36%和54.34%的学生选择了这两个因素。其次,有51.7%的学生认为缺少阅读氛围影响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此外,38.87%的学生认为是缺少阅读习惯,31.7%的是因为自己本身课外活动太多而缺乏阅读积极性。还有13.4%的人认为获取图书途径太少,影响了自己的读书积极性,没有自己爱看的书(如图7)。

9.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设计这一问题探索的是从学生自身角度理解阅读对个体产生的影响。调查显示,64.3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11.7%的学生认为阅读可以让自己学习到实用的操作技能;11.32%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影响主要在于完成了考试或者是为了取得一些专业资格证书;12.6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如图8)。总体而言,大学生对阅读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的内心对阅读的意义是普遍认同的。

三、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具体对策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作用,教师要为学生阅读起引领示范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这充分说明了书目选择的重要性,但许多学生却没有合理选择书目的能力。需要读哪些书?为什么读书?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阅读?怎样把所读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这些问题阻碍着他们阅读的脚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课授课推荐书目,可以开设专门的公选课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可以带领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等。

2.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对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是提供形式多样的导读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开展各种导读活动,帮助大学生有效率地阅读。一方面,可以提供实时咨询服务。很多大学生的阅读是盲目的,导致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推荐真正适合大学生的读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或面对面形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书心得与阅读技巧,推荐优质书籍。二是组织多样形式的读书活动。图书馆可以举办读书节、专家讲座、寻找阅读之星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追求学术性的同时,也要讲究趣味性,让学生爱上阅读,自觉阅读。三是完善校园设施,增加校园人文气息。可以通过设置阅读走廊、名人雕塑等,从硬件上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欲望,创造更为便利的阅读条件。

3.开展校园系列阅读活动

围绕阅读举办系列活动,“阅读周”、“好书鉴赏会”、阅读量排名、教授推荐好书等活动。一是发挥校园社团作用。要加强读书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如读书会、阅读周、晨读组等读书社团组织。团委等学生部门要加大对读书社团的支持,开展各种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二是组织阅读讲座、开设阅读课程。可以对图书馆各项功能进行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设相应的经典阅读和通识类课程,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呈现。如中国人民大学在2014年就将“经典历史著作课外阅读”纳入必修课范围。特别是人文学院,可以举报经典阅读大赛、朗读者等活动,尽可能开设营造阅读氛围的课程。三是要充分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微博、校园网站、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阅读。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社交平台,多管齐下,定期宣传阅读,让“书香校园”的思想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公众平台上,可以开辟专门的读书、解说专栏,能培育更多学生的读书兴趣。

4.提供更多优质图书

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场地,要发挥图书馆的核心作用。高校图书馆要丰富馆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结构合理的优质资源,及时购买新书,增加热销图书量。图书馆书目的质量好坏与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状况的好坏。图书馆要与各学院经常互动,了解专业设置及学科发展动态,以保证所购书目的针对性,避免资源浪费。图书馆馆藏要涵盖各专业相关书籍。另外,图书馆要与时俱进,丰富阅读方式,在纸质阅读之外,要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库文献。

四、结语

大学生担任着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能够认识和重视阅读,并能够亲身去阅读,这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形的阶段。阅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若在这一阶段加强阅读水平,培养阅读求知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必然能促进高校学子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多走进图书馆并利用好这一资源,多看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从而扩大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钟赵蕾.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

[2]张昕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习惯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9).

[3]陆红燕.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2012(6).

[4]李援朝,李庚明.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经验 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J].现代语文,2006(12).

[5]黄润芬.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阅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