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军
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如在栽培过程中不能对不利环境条件加以调控,引起水稻产生生理病害,将会严重影响水稻米质。
1.1 物理性倒伏。主要包括外界机械性侵袭,如大风、严重洪水内涝、严重低温寒冷、严霜、严重缺水引起干旱造成枯萎等均能导致倒伏。
1.2 生理性倒伏。首先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差,茎秆纤细柔弱耐倒伏能力差;其次是生育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养分不够协调平衡,使各部器官发育不正常,抗倒伏能力减弱。缺少钾、硅是引发倒伏加重的主要因素;第三是土壤理化性状不良,通透性差,亚铁毒害等使根系发育受阻,根系活力差,吸收力弱,直接影响对养分的正常吸收。
1.3 病理性倒伏。一是超标准污水灌溉,使土壤毒害加剧,水稻根系发生病害,如根腐病,地上部发生病害,如纹枯病,叶鞘遭受菌核危害而发生腐烂,使茎秆支撑力减弱,诱发倒伏;二是由于水稻的水肥管理不合理,大水大肥,使水稻茎秆生育不良,致使抗病力减弱,节稻瘟、叶稻瘟加重,影响对养分的吸收,使倒伏加重。
1.4 防治措施
1.4.1 采用经济、科学安全的施肥方法。提倡科学施肥就是要改变旧的施肥观念,不要大量施用氮肥,造成水稻猛长,为倒伏埋下祸根;安全施肥,就是要防止引起倒伏的危险期施肥,在施肥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按水稻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用。
1.4.2 保证灌溉水质量。严禁超标污水灌田,这是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中最重要一环,必须加强灌溉水质的监控和检测。
2.1 缺钾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时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缺磷型赤枯生产上红黄壤冷水田,一般缺磷,低温时间长,影响根系吸收,发病严重。中毒型赤枯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如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插秧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以后气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有机酸、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随着泥土沉实,稻苗发根分蘖困难,加剧中毒程度。
2.2 防治措施
2.2.1 于水稻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多功能高效液肥万家宝500-600倍液,隔15天1次。
2.2.2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2.3 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
2.2.4 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667m2施30kg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
2.2.5 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
水稻毒害是指土壤中还原性的有毒物质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因致病物质不同。
3.1 硫化氢毒害:当稻田中硫化氢含量达0.7-2.0时即会受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呈黄褐色,随后下部叶片枯死,拔起稻根是有类似臭鸡蛋的臭气,整个根系呈黑色或暗灰色,严重时根部腐烂。致病原因主要是硫化氢抑制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和根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其抑制顺序为钾>磷>硅>锰>氮>镁>钙,所以,硫化氢毒害常伴有缺钾和缺磷的症状。
3.2 二价铁离子毒害:当土壤中二价铁含量达到了50ppm以上,就会受害。其主要症状为下部叶片自叶尖开始出现棕色或褐色斑点,逐渐向叶茎发展,直至全叶变褐。稻根缺少褐色锈套或仅少数根有局部锈套,近根端处多须状分枝,根系土壤呈青灰色,致害主要原因是二价铁阻碍了稻根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其抑制顺序为磷>锰>钾>硅>氮>钙。故常伴有生理缺磷症状。
3.3 防治措施
以上毒害经常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的低温稻田,这些稻田还原性过强,稻根的泌率能力衰退,稻株易被毒害,而且往往几种毒害相伴发生,各种症状同时并存。因此,在发生后要立即排水晒田,增温,增氧,以利扎根,并深中耕,使有机物分解,使有毒物质氧化,还要施用速效氮,钾肥料,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对有机物质的抗性,而根本措施在于培育壮苗,加强稻田排水和禁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插秧前直接施入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