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华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
为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330例,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33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79例,女性86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9±1.1)岁。实验组男性80例,女性85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0±1.0)岁。经过比较发现,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儿行传统手术治疗,取患儿下腹部皮肤横纹处切口,逐层切开患儿皮肤及皮下各层后,显露精索,并对游离疝囊解剖至疝颈部,缝合后高位结扎,对切口分层关闭[1]。实验组患儿取头低脚高位,经脐下缘切口,并建立人工气腹,置入0.5 cm气腹针及腹腔镜。对患儿双侧下腹壁探查,了解是否存在腹股沟疝存在。必要时牵动患侧睾丸,使得牵动同侧精索,判断疝内环口所在位置[2]。并对内环口大小进行了解。确认手术后,切口后置入气腹针及抓钳,腹腔镜下用自制钩线针带丝线从疝内环口内侧做一半荷包。自制钩线针退出后,将线头留在患儿腹腔内,,再沿着外侧至腹膜做另一半荷包。将线在皮下打结,腹腔镜下可见内环口闭合,疝内环口环扎一圈,达到高位结扎效果[3]。
1.2.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行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行常规护理,如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室内整洁等。B组行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应认真清洁患儿皮肤,尤其是脐部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应叮嘱患儿术前少食牛奶、含糖食品等,防止胀气。术前引导患儿练习床上大小便,并引导患儿家长掌握方法,以便患儿术后大小便可不用来回移动。还需要对患儿家长做好健康宣教活动,掌握有关手术治疗的知识,并了解手术护理的相关知识。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保持手术室干净,并将温度及湿度控制在合理水平。还应对患儿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出现手术低温。同时,还应该与麻醉师进行良好配合,做好对患儿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监控[4]。③术后护理。应做好对患儿的麻醉复苏护理,待患儿气道通畅、呼吸频率正常后将其送回病房。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家属宣教活动,及早的对患儿的陪伴安抚。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儿进行烦躁评分,对于评分较高的患儿进行重点关注,主动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儿烦躁症状。
1.3 观察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对A组与B组舒适护理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手术各项指标比较:由表1可知,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d)术中出血量(mL)自主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实验组 18.7±2.4 28.5±1.5 18.4±1.3 2.0±0.8对照组 26.4±5.1 46.1±1.3 26.8±2.1 5.1±1.7
2.2 两组患儿舒适度比较:A组患儿舒适度得分为(7.01±1.24)分,B组患儿舒适度得分为(9.24±0.51)分。经过比较发现,B组舒适度得分优于A组得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疝气手术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疝囊,常规腹股沟疝高危结扎术需层层解剖腹股沟管,才能准确找出疝囊,而这种操作对正在发育过程中的腹股沟管四壁具有较大破坏性。且随着小儿成长,很容易导致复发。另外,传统手术在精索解剖过程中,对精索供血血管、提睾肌等都有较大损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运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且这种手术在腹腔内行内环疝囊就可进行高位结扎,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不会产生破坏,对精索内部结构也不会产生损伤,防止传统手术可能造成的局部粘连出现。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330例,对其中165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另外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部分使用舒适护理,发现可显著提升患儿舒适度,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也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