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三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阜新 123100)
有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引起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升高,并且与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有密切关系[1-2]。本文就NT-proBNP床旁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62.51±12.04)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男50例,女13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0.34±10.43)岁。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符合WHO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且除外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史。所选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Ⅰ级30例,Ⅱ级25例,Ⅲ级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例,所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血液标本,采用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6JY0401265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使用配套试剂板[3]。登记所选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信息,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比较年龄在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患者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比较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与大于Ⅱ级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为(1643±3299)ng/L,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为(1229±2756)ng/L,经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在60岁以下患者的NT-proBNP检测结果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60岁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心功能KillipⅠ级患者的NT-proBNP检测结果明显低于KillipⅡ级及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KillipⅠ级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KillipⅡ级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60岁上下患者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s)
表1 比较60岁上下患者的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s)
组别 <60岁 ≥60岁 P NT-proBNP检测结果(ng/L) 209±344 2260±3722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 62.20±8.02 57.41±13.52 >0.05平均住院时间(d) 9.63±3.01 14.53±10.43 <0.05
表2 比较心功能KillipⅠ级和Ⅱ级及以上患者的NT-proBNP检测结果(±s)
表2 比较心功能KillipⅠ级和Ⅱ级及以上患者的NT-proBNP检测结果(±s)
组别 KillipⅠ级 KillipⅡ级及以上级 P NT-proBNP检测结果(ng/L) 562±860 3166±4517 <0.05平均住院时间(d) 12.22±6.72 13.72±11.05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 63.11±8.42 51.63±13.73 <0.05
有关血中NT-proBNP水平的研究报道显示其在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治疗和预后,均起到了重大意义[4]。有相关报道,心肌缺血坏死时,收缩功能受到抑制,周围正常的心肌细胞受到牵拉,此时会合成和释放BNP,缺血坏死面积越大,血液中的BNP和NT-proBNP水平就会越高[5-6]。研究表明,NT-proBNP和BNP活性成分是由生物体内合成的BNP前体裂解而来,临床上常常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来反应BNP活性成分的水平,而BNP活性成分水平的高低,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7],与本次研究中心功能KillipⅡ级及以上患者的NT-proBN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KillipⅠ级患者结果较为一致。研究还显示,NT-proBNP水平的高低与年龄因素呈正相关的关系[8],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总之,NT-proBNP床旁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