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反复性心绞痛患者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8-08-21 12:20周福良王慎旭
关键词:冠脉造影心绞痛

周福良,王慎旭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1282部队,河北 保定 07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老年冠心病在临床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较多,病情重,治疗难度大,而针对性研究在临床较少。本研究以在我院诊治的年龄>60岁的AMI伴有A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4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7例,女119例。入组条件:①主要症状:发作性胸痛,时间>30 min,硝酸酯类药物缓解欠佳;②来院时间:自胸痛发作到达医院时间≤12 h;③ECG:至少两个相邻的胸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根据有无AP发作史将其分为AP组248例与非AP组17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于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直接送入介入中心,以多功能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阻塞血管,分别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搭桥术或保守性药物治疗。出院前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左室功能。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6.5)个月,分析出院后的283例(66.49%)资料,了解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及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AP组与非AP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结 果

两组冠脉病变特征及治疗措施对比,将患者一般临床特征、主要症状、ECG、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特点对死亡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发作前>1个月有反复心绞痛症状是AMI患者心脏性死亡(OR值3.95,96%;CI:2.35~7.28,P<0.05)及复合终点事件(OR值,3.23,94%;CI:1.85~8.68,P<0.05)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冠状病变特征及治疗措施比较例 [n(%)]

3 讨 论

从临床特征上看,AP组的高危患者较多。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可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了老年人重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方法改善心肌缺血和预后。本研究发现AP组前壁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非AP组大,尤其是死亡性危险仍较非前壁性梗死者大,因而可见AP组的高危患者较非AP组多。

从冠脉造影结果来看,AP组中LAD多于非AP组,LCX及RCA则与非AP组差别不大,但AP组的冠脉病变较非AP组复杂,即单支病变少三支病变相对较多,提示AP组冠脉病变较非AP组广泛,这与国外研究提出的AMI前心绞痛者可能存在冠脉严重病变的观点相似。

基础病情决定患者预后。本研究发现,患者危险性在于病变基础,大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变导致血管严重迂曲甚至慢性闭塞、中度钙化及普遍血管直径细小等特点,完全血运重建带来更大的危险和困难,而一些高龄冠心病患者其病变相对局限和简单,成功的完全血运重建。本研究存在较多的多支病变病例的AP组中,其对非梗死区心肌提供的侧支血流十分有限,甚至难以形成缺血预适应机制,随访中发现AP组的心绞痛复发、总死亡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均高于非AP组,提示AP组较非AP组容易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这可能与AP组冠脉病变基础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在ST抬高的AMI中,伴有前壁心肌梗死或既往有心绞痛的高危因素者,其静脉溶栓者30天的死亡率增加。

本研究表明,有AP的AMI患者,其多支病变较多,AMI发作后心绞痛反复发作,死亡率及心脏死亡率较高,复合终点事件增加,临床预后较差。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样本量仍较低,对老年患者随访较困难,也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尚待将来的前瞻性研究的证实和补充。

猜你喜欢
冠脉造影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心绞痛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