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8-20 10:22贾兴美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传统美德初中语文

贾兴美

摘 要: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传统美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从古自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善于感恩不但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更是新课标下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肩负着培养孩子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识的重要课程,与感恩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并加以实践。

一、语文教材中挖掘感恩

(一)父母的养育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忘恩负义必遭唾弃。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成人。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章从各个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父亲在家中祸不单行的情况下,仍蹒跚着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那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刻在了多少人的心中!《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宽容隐忍、仁慈温和,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胡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师长的教诲之恩

学生对老师要感恩,感谢老师给予做人的道理和丰富的知识。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藤野先生》中老师对于一个弱国学生的尊重以及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了在困境中奋斗的鲁迅多少鼓舞,而莎莉文老师以无私的爱再塑了海伦的生命,使一个盲聋哑的女孩成为杰出的人物,成为许多人的楷模。

(三)朋友的帮助之恩

在社会上处处都有感人的事,只有学会分享,学会谦让,学会心存感激,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好朋友万芳对“我”的友恩;从《出师表》中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四)自然的赐予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赐予我们壮丽秀美的山川,让我们获得愉悦的感受,还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二、情感體验中懂得感恩

若在感恩教育中没有情感体验,它将是十分肤浅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感恩教育能够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一)在朗读中进行情感体验

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文质兼美,对于通过朗读来体现恩情以及感激之情是比较适宜的。所以,在经过上面的知恩教育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进行感情朗读时要注意抓住重点,一方面是直接抒发出感恩感情的段落;另外是能够对人物特点有突出作用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使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验出人物的崇高与伟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对景物描写比较细致的段落,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其能够在文章中对大自然之美进行体验,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激发出来。

(二)通过想象来进行体验

对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深入到其意境中,这样就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还可以让学生走入大自然亲自去感受,比如在《春》这篇课文中,让学生来想象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春的世界,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于描写中华儿女英雄事迹的文章,可以通过想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在思考中进行体验

在语文课文中,有些是表现事物意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思考对事物有一个深刻认识体现恩情。比如说对于《敬畏自然》和《喂,出来》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地球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有一个深刻认识,体会地球对人类恩情,人类应该怎样感恩。

三、行动实践中学会报恩

感恩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对给予我们生存资源的大自然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是对给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最好的回报;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一)感恩就是承担责任

感念父母之恩,就不应当让父母为自己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木兰诗》中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等等。而学生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好本领,将来好赡养父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二)感恩就是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就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老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告诉我们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罗红.初中语文与感恩教育[J].广西教育,2011(26):12-13.

[2]高羽清.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20(20):79-80.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传统美德初中语文
身边的传统美德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