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18-08-20 11:02吴涛
学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吴涛

摘 要: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朗读作为主线。文章总结了分角色朗读、小组互读、情境读、重点句导读、难点句反复读、想象读、自选展示读、班内评读八种朗读方法,以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形式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70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传递学生情感,使其获得思想的熏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从而培养语感,从小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一、分角色朗读——融入角色 互动体验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容易进入文本表现自己朗读水平的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担当角色,引导他们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培养朗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如在教《柳笛声声》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把 “我”的害怕胆怯和卡廷的热心经过对比读出来,让大家欣赏点评。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使其竭尽所能地将自身价值展示出来,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令班级气氛更加活跃。

二、小组互读——学生相互提高

小组内自由读书的形式很多,可以自己读,可以每人读一句,也可以每人读一段,还可以一人读其他人听。灵活的读书形式让学生觉得有趣且易接受。

小组互读其实是班级里一个小单位的试读,让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增加了表现的机会,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胆小的学生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小组互读在教学上经常使用,收效很好,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情境读——增强情感的渗透力

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少,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知之不多,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将课本描述的语言环境展示给他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播放音乐营造这样的意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还未读就已身在其中的感觉。指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重点句导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示范指导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要引导学生沉浸于课文的意境之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

在教《谁的羽毛》一课时,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小动物各自不同的心情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注意文中的重点词句。如文章中“小乌龟扛着羽毛往前走去”一共出现了四次,引导学生体会之所以用“扛”不用“拿”,说明乌龟小,羽毛大,很费力,所以要指导学生重读“扛”字,读出小乌龟的费力。

五、难点句反复读——感受句意变化、激发朗读积极性

在教学难点句时,我更倾向于反复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鸟路》时,文章第3、4自然段都有一个“啊”字,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当时情境, 感受句意变化,反复揣摩作者的心情。通过品词析句,大家体会到“啊,笔直的小路上都是白鸽,像盖了层白雪”中的“啊”要读出小路的美丽,还有对出现那么多白鸽的惊讶和喜爱的语气。通过反复读,感受句意的变化,深刻体会文本深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六、想象读——发展学生不拘一格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也不能只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例如《荷叶伞》,讲到小青蛙在风雨来临时,各自打一把荷叶伞,随着雨点敲击荷叶发出的答答声欢快舞蹈的场景。朗读起来应通顺流畅,一气呵成。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想象“鼓点”和“欢乐的舞”指什么,再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雨点落下来会发出怎样的节奏。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朗读中的想象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最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朗读风格,从而提升原有的朗读水平,使学生更加喜欢朗读。

七、自选展示读——展示自我

在自选展示读中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这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如在教《郑和做舟》这节课时,我让每个学生自选读得好的一句或一段展示讀。学生展示读“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重读“多么盼望”,读出郑和急切盼望驾船远航的心情,语气是迫切的、深情的。

展示读更像是学生的标杆,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是一次肯定,而对于读得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又是一次引领的过程,从而带动全班形成朗读之风,提升整体朗读水平。

八、班内评读——促进整体水平提高

学生在班内朗读时,应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人人参与评价,边读边评,共同提高。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读过的学生希望得到肯定与表扬,没有读过的学生也会想通过评价其他学生的朗读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班内评读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全班同学的朗读水平。如《阳阳和田田》一课,有这样一句:“阳阳一把拉住他的手,大声说:‘田田!是田田!”在这次教学中我让6个学生去读这一句,读完后,我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刚提完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指出朗读不足之处,还提出许多建议,就连班里平时最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都积极发言,这让我不由得感叹,一个正确的教学思路是多么可贵!

总之,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读,课堂才是属于学生的,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 杨永彬.寻求感情朗读的支撑点[J].教学与管理,2008(35).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