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英
〔摘要〕本文浅析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方案设计,促进小学生涯教学的具体化和实际化,为开展有效的、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生涯教育提供想法和依据。通过探讨课程的五个维度培养学生的三力,即生涯觉察力、生涯适应力、生涯发展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
〔关键词〕生涯教育;小学;课程建设;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0-0031-03
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曾提出:“生涯教育是以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构成的主要内容。”个体通过生涯教育从幼儿到成年提升了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生涯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范畴。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职业生涯容易“被规划”,造成对自己人生规划的边缘化。因此,小学生涯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生涯教育正处在生涯认知和生涯探索阶段,应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来确定教学目标,其具体教学过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倾向和性格成熟度来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涯探索的过程,小学生涯教育课程应以学生的需要和问题为关注点,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找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涯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社会群体中获得社会交往和行为规范的能力。此阶段,学生生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个体的生涯经验,提高个体对生涯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丰富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试着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与自己向往的生活和想从事的职业相联系,让自己学会规划,学会生存和沟通。
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五个维度思考实施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外在的他人规划顺利过渡为内在的自我规划。
(一)立足课堂,幸福教育——课程理念
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生涯教育理念,遵循“尊重差异、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社会适应、实践体验”的生涯课程核心理念,通过生涯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当下的职业发展现状和确立未来的职业倾向,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二)以生為本 ,关注学生——课程目标
总目标:依据生涯教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规律,满足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体现生涯教育的学科特点。
具体目标:1.认知方面:认识自我、定位人生角色,了解社会与职业。2.能力方面:体验生涯角色,开发生涯潜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社会适应、责任担当意识。
(三)创设情境,入情课堂——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生涯教育的阶段首先要学生学习认识自己,再认识自己的环境,再进行生涯角色定位。将生涯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目标。
1.第一阶段:自我觉察(一、二年级)——“故事中的他们”
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外部世界处于懵懂状态,通过了解探索自身的性格、能力、爱好等个人特质,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我是谁?”“我在哪里?”。
“故事中的他们”课程主要选用影视作品、新闻事件以及身边人的案例等资源开展叙事性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新闻报道、视频故事、文本故事、家长讲述、往届优秀毕业生故事等,多渠道进行生涯规划经验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不同工作性质,尊重和感恩每一行业的人与事,引导学生感悟,懂得体会和感悟别人走过的路是什么,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感悟不同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积极乐观有规划性的态度,以此领悟生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第二阶段:生涯觉察(三、四年级)——“故事中的我们”
三、四年级的学生对外部世界已有一定了解,可通过培养交际能力,帮他们知道身边部分职业的意义,引领他们寻找“我往何处去” 问题的答案。
利用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我往何处去?”可以把比尔·巴里(Bill Barry)“现实的系列游戏(小学阶段)” 课程引入课堂。“现实的系列游戏”是由加拿大研究者开发的一种生涯指导课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课程由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体验式学习活动组成,分别为六个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的游戏。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游戏,会使生涯教育更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在安全的教室环境下扮演一些成人角色,通过游戏,逐渐获得对学校课程与未来生活和工作机会关系的新理解。”激发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了解不同工作的社会价值,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团结互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游戏体验角色,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角色,让他们体悟这些不同角色对个体生涯和对社会的重要性。与“自我觉察篇”传统的故事叙述相比,体验性课程——“故事中的我们”将形象生动的体验式生涯系列游戏作为教学资源,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也促进孩子们积极动脑动手的好习惯。通过学会自我分析,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培养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提升自我生涯觉察力,从而提高生涯角色期待。
3.第三阶段:生涯规划(五、六年级)——“去帮帮他们吧!”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探索外部世界,利用角色体验职业,着手想象和思考职业向往。引领他们为自己寻找“我如何去”问题的答案。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同伴群体效应在小学阶段的影响非常大,利用同伴、群体的帮助,在助人中能深刻认识自己。利用“去帮帮他们吧!”的课程发展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根据学生相似性的生涯问题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通过个案学习,引领学生观察、分析、乐于去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从而达到了“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目的。此外,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涯教育的形式和意义。
(四)优化组合 ,营造和谐——教学方法
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如叙事教学、团体辅导、自主体验、家长讲座、情境游戏模拟、实地调研、企业实践等教学方式。开展实地调研体验式活动,增强生涯体验。
生涯的发展也是自我生命丰富、成长的过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帮助小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式来更好地认识自己。比如: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设置以下环节:“我的位置在哪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的个性我做主——气质类型”“为人生植一棵能力树”“人生价值辩论会”等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认识自我,明确自我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体味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总之,这种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生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知生涯”“悟生涯”“践生涯”。
(五)审视课堂,总结提升——评价方式
教育像一个工程系统,生涯教育具有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特征。它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这也是一个生态化的系统。生涯教育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与生涯规划的实践性结合评价,建立健全学生生涯成长档案袋,体现学生对自己、对生涯、对未来的设想,依据生涯教育能知道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让孩子们有梦想,而且还有实现梦想的有效路径。
教学主要围绕能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 “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内容,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及要求,培养学生的“生涯觉察力”“生涯适应力”“生涯发展力”。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过程,主要培养小学生独立、自立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学生参与式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的目的,促进基本的社会适应和生涯决策发展能力。
(一)遇见未知的自己——生涯觉察力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好多梦想,也有渴望成为什么角色的期待。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性。而随着时光推移,岁月洗礼后越来越多的人被定型。小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兴趣、性格、价值、能力等自身影响因素变化特别大,所以越早实施生涯教育,越能在生涯发展的关键期注入重要的成长要素。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学会自主分析自己优缺点,造就一个全新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覺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生涯觉察力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高预见性的能力,通过自身生涯体验,内心关注生涯发展。学会生存,学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得提前准备,学会觉察,培养自己面对职业能具备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本领。美国著名生涯心理学家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分为5个阶段,0~14岁为成长阶段,4~10岁为空想期,11~12岁为兴趣期,小学阶段对各种类型的职业特别好奇,开始在“幻想”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此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根据个人爱好、性格特质、兴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更好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觉察的关键,增强自我觉察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生涯觉察力。
(二)遇见更好的自己——生涯适应力
美国生涯心理学家savickas提出的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生涯适应力包括“生涯关注(能够对自己的未来生涯有所关注),生涯控制(能够强化自己对未来生涯的掌控感),生涯好奇(能够展现出对未来情景探索与可能自我的好奇心),生涯自信(能够不断增进自己对实现生涯目标的信心)。虽然生涯适应力在大学阶段应用比较广泛,但小学阶段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明确自我的选择,并为自己选择规划付出汗水和努力,做好自己的生涯角色定位。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应引导学生认识从“现实的我”到“未来的我”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获得自己设想的角色,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探索,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生涯发展力
生涯教育是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关键和有效动力。帮助学生发展,提高个体的生涯发展能力是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生涯教育课程设置三个阶段“故事中的他们”“故事中的我们”“去帮帮他们吧!”是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生涯认知—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学生生涯的自主性,最终达到学生自我的发展,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促进生涯发展力的提升。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正处于生涯探索期,这是生涯发展早期阶段,也是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发展的顺利与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特点,设计适合小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成长,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客观认识社会角色,参与到社会角色的体验中,通过学生参与式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的目的。促进基本的社会适应和生涯决策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1]李丁起.觉察力[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2]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赵金香.从外在规划到自我规划——对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朱凌云.生涯适应力:青少年生涯教育与辅导的新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9):92-100.
[5]王华.加拿大“现实的系列游戏”生涯指导课程及其启示[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8):62-64.
[6]栗新.美国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管窥[J].教学与管理, 2015(20):57-58.
[7]王红云.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27(5):153-155.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成都,6100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