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生
摘 要: 我国是最早生产诗词的国家,我国古诗词在写作方法上讲究平仄相配,富有音韵美。古典诗词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文坛和民间带来不少难以忘怀的情调,最快速理解感受古诗词的方式就是诵读,但是当下教学环境中,多半教师注重的只是学生对古诗词的硬性记忆,很少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诵读训练,适当运用歌曲曲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感受学习诗词的奥妙,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诗词诵读 阅读感受 诗歌鉴赏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国度,自古以来人们喜爱朗诵诗词,更感动于那些将民心民意附着于文字上并予之广为流传的诗人们。诗词朗诵对于学生的意义更加重要,学生不仅能从朗诵诗词中提升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思想感情[1]。教师要明确最有效的教育不是通过实验或者理论逻辑推理出来的内容,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接触、理解、感悟、想象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独立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带来的美的意象和意境。
一、欲读其情,先知其意
古典诗词因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承千年不衰,成为我国文化历史上一道经典的风景线。古典诗词朗诵是一种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方法,也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自古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是意义深刻的,经常会用到一些文学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古诗词创作丰富的年代毕竟距离我们现在较远,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古文化的知识储备,欣赏诗词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部分学生会对古诗词学习很难提起兴趣,更有甚者会出现惧怕、排斥的情况,所以要读好古诗词必须先理解其含义,做好经典诵读必须自身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尽可能多地接触诗词相关文学作品。
如何让学生对于古诗词提起兴趣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当学生对古代知识文化储备不足、难以轻松理解古诗词情感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将古诗词中的故事情感以最简单的方式引入课堂中[2],学生大多自我意识较强,渴望被关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教学,指导学生按照诗词内容进行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明了,学生在准备扮演的时候也会投入更多精力揣摩学习,其他观看的学生也会因为观看了实际的展示表演,对诗词的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课堂生活轻松明快,还可以使学生快速感知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道理。
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首古诗,抒发了作者在他乡久居多年回乡时的急迫心情,以“儿童相见不相识”展现自己身在他乡的伤感。这首诗可以排练成一个生动的课堂小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分为旁白、贺知章和儿童,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这首诗向学生展现出来,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快速导入新课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比学习,辅助记忆
我们常用的对比法在阅读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内容、形式、效果相类似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由此及彼,相互辅助记忆,使学生简单轻便地掌握对于相类似知识点的意义[3]。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每一首诗词都不是完全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样可以运用对比法教学。
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是描写送友离别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送别,与当时环境情节相结合,孟浩然当时是准备去广陵游历的,本首诗是带着诗人李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离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诗人王勃在长安送别姓杜的少府到四川做官,表达的是诗人王勃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胸怀,运用对比法分析讲述这两首诗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赋予想象,情景再现
流畅的富有感情的诵读不仅能快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能学习诗词中语言的各种表达形式,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美,古代诗词的美好之处大多表现在诗词营造出的意境。古语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是诗词作者在创作诗词主观意识上的情感,加上所描绘的客观事物的共同展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呈现出的壮美情境,不可否认古典诗词诵读是离不开想象的,但是亦不可胡思乱想,必须遵循诗词本身所涉及的目的、性质,以原作者的情感为寄托发挥想象,类似于情景再现。
比如《静夜思》这篇诗词,主要描写秋日夜晚,李白于屋内抬头望月时的所感所想,诗中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描写手法,表达身在异乡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简洁韵味无穷,我们在诵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读字,确实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结合作者原文中的深意,根据作者的描写自己可以联想出一幅深秋、寒夜、月光和一位孤独诗人的画面,有如此具体的想象之后再诵读,便更能表达出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巧用方法,表达情感
诗词的朗诵除了要注意情感注入之外,还要注意韵律、节奏、体态等一些小的技巧,首先要读准每个字的发音,其次要注重节奏、语调,掌握一定的技巧[4]。
比如在设计岳飞的《满江红》的诵读教学时我归纳了以下几个训练环节,由简到难,可根据逐步感受、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一)读音准确
如:“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诗人满怀壮志、誓要杀敌的激奋情感,重点要注意加点字的诵读。
(二)节奏明确
要确切表达出语句的实际意义,如:“抬望眼,仰天长啸”表现了诗人一颗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中“长”字应有停顿。
(三)赋予情感
要注意表现情感的词,准确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情感。本首诗主要表达了岳飞对匈奴的憎恶,有心想除掉匈奴,却因朝廷奸人作梗,皇帝昏庸无能,惨遭陷害,不能报效国家,一腔热血不能为国征战的无奈。
(四)情态结合
在富有情感的诵读上再加上一些语音、语调的小技巧,也可以加入一些体态上的不同姿势,这样更能体现诗词的艺术美。
五、赋予新意,提高兴趣
当下很多流行歌曲在创作时会借鉴古诗词中的诗句,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体现[5],学生正处在新鲜、活跃的阶段,乐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流行歌曲的内容通常通俗易懂、感情丰富,学生比较喜爱,也是学生课余生活经常接触的娱乐活动。教师可以把一些古诗词相关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拉近学生与课堂诗词的距离。
比如王菲和邓丽君都演唱过的《但愿人长久》就是古代诗人苏东坡所做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在课堂之初,先将歌曲引入课堂,学生对歌曲都很熟悉,新颖的上课形式可以使学生快速产生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再加以定向引导,详细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再将诗词的表现形式与流行歌曲相互对比讲解,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达到高效学习。
六、结语
要做好古诗词的诵读研究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姿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在倾听学生诵读时要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氛围,学生诵读时要组织学生认真倾听,相互点评,既密切学生之前的友好关系,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互相接纳,互相提高,让学生在我国美好的诗词环境下形成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体会其中的绝美境意,全方面丰富學生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中华经典诵读在校园文化平台上的实践研究——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17(20):246.
[2]范亚荣.秋日撷英——浅谈古典诗歌颂秋、悲秋的抒怀方式[J].甘肃教育,2016(1):87.
[3]魏武兴.浅谈小学如何开展经典诵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205.
[4]孙纯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教育,2016(7):53.
[5]李炜炜,樊孟轲.概念整合理论下中国古典诗歌意义浅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