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庆 石 莎
本研究收集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者内镜活检证实,且均未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无化疗和放疗禁忌证。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71岁,平均(52.39±11.47)岁;发生于肠道17例,其中回肠6例,空肠3例,回盲部4例,直肠1例,升结肠2例,肠道广泛受累1例;发生于胃13例,其中胃体5例,胃窦4例,全胃1例,胃底3例。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73岁,平均(52.74±11.39)岁;发生于肠道16例,其中回肠6例,空肠3例,回盲部3例,直肠1例,升结肠2例,肠道广泛受累1例;发生于胃14例,其中胃体5例,胃窦4例,全胃1例,胃底4例。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均口服泼尼松,每天1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 mg,联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400 mg,每3周1次。观察组:先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 mg,24 h后再静脉滴注环磷酰胺400 mg,每3周1次。2组均治疗12周4个治疗周期。
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观察2组的半年、1年、1.5年以及2年生存率。根据WHO制定的标准[1]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①完全缓解:经过4个治疗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均全部消失;②部分缓解:经过4个治疗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最大直径降低超过50%,并且未出现新的肿瘤病灶;③无变化:经过4个治疗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增加小于25%或降低小于50%,未发现新的肿瘤病灶;④进展:经过4个治疗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最大直径增加超过25%或已出现新的肿瘤病灶。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 (χ2=6.239,P=0.012),见表1。
表1 2组近期疗效对比(例,%)
观察组的半年、1年、1.5年以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生存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生存时间半年1年1.5年2年对照组3026(86.67)18(60.00)16(53.33)9(30.00)观察组3029(96.67) 24(80.00) 21(70.00) 16(53.33) χ26.7939.52421.96510.895P0.0090.0020.0000.001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10/3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1/30),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0.00%(3/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属于非上皮性胃恶性肿瘤,是除肠癌以及胃癌以外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病原因。研究发现,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化学试剂、食物中含高脂肪以及高蛋白等[2]。因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起病隐袭,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
表3 2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不良反应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χ2P骨髓抑制0(0.00)0(0.00)0.0001.000胃肠道反应10(33.33)6(20.00) 4.1850.039白细胞减少4(13.33)1(3.33) 4.8760.035肾功能损害0(0.00)0(0.00)0.0001.000肝功能损害6(20.00)3(10.00) 4.7650.036出血性膀胱炎0(0.00)0(0.00)0.0001.000月经紊乱0(0.00)0(0.00)0.0001.000末梢神经炎0(0.00)0(0.00)0.0001.000合计20(66.67)10(33.33) 5.1890.028
以腹胀不适以及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率极低,且极易与克隆氏病、皮革胃等相混淆,常在病期拖延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而突然发生恶化[3]。由于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突出表现或者首发变相的全身性疾患,无论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给予适当的化疗是极为必要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方法包括术前或术后化疗、单纯化疗与放疗后化疗。而化疗的原则为短疗程、大剂量、反复治疗以及联合用药[4]。
序贯治疗是依照细胞周期的原理而设计的[5]。环磷酰胺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可通过促进DNA 断裂,从而影响DNA 的合成,抗瘤谱较广,对于M期细胞和G1/S期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力[6-7];而长春新碱则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而进一步发挥其细胞毒作用,能将细胞阻滞在细胞核分裂的中期[8]。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旦血浆中的长春新碱水平降低时,已经被阻滞在细胞核分裂中期的细胞会同步化进入DNA的合成期,这就会为环磷酰胺能高效地杀死这些细胞提供时机。本研究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观察组的半年、1年、1.5年以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10/3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1/30),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0.00%(3/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序贯治疗中长春新碱以及环磷酰胺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2种药物的敏感器官也不相同,这就相当于把不良反应分散给机体内的多个器官共同去化解。因此,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以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