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玲,徐红丹,翟慢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输血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长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后短期内会存在贫血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计数(RBC)显著降低,对患儿体格、智力的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1]。近年来的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均显示,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造成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已经成为常规手段[2-3]。但目前针对rhEPO的给药时间存在不同的观点,以往大部分学者以出生后第3周开始给予rhEPO干预,而近年来部分学者建议早期应用rhEPO[4]。本研究探讨了rhEPO不同给药时间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患儿输血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84例。纳入标准:胎龄28~36周,体质量≤2.5 kg;出生后2周内外周静脉血Hb≤140 g/L,2周后外周静脉血Hb≤110 g/L[5];既往胎检发育正常;无先天性发育异常;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先天性溶血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者;重度黄疸者;合并rhEPO禁忌证者;濒危患儿。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胎龄29~36周,平均(32.15±2.12)周;体质量1.51~2.39 kg,平均(1.91±0.34)kg。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胎龄28~36周,平均(31.85±2.25)周;体质量1.47~2.36 kg,平均(1.87±0.35)kg。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儿于出生后第7日开始口服维生素B12(规格:5 mg/片)5 mg/(kg·d)、叶酸(规格:5 mg/片)5 mg/d;于出生后第3日开始口服蛋白琥珀酸亚铁(规格:铁元素4 mg/kg)5 mg /(kg·d);同时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进行干预,如给予温箱干预保持体温,持续低血红蛋白者给予输血干预等。对照组患儿于出生后第3周开始给予rhEPO(规格:36 000 IU/支)1次250 IU/kg,皮下注射,1周3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儿于出生后第2周开始给予rhEPO(规格同上)1次250 IU/kg,皮下注射,1周3次,连续治疗12周。诊疗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1个月(T1)和治疗3个月(T2)的Hb、红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治疗期间的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T0时,两组患儿Hb、HCT及Re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患儿Hb、HCT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患儿Re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输血率为45.24%(19/42),低于对照组的57.14%(2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略高于对照组的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b、HCT及Ret水平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Hb, HCT and Ret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本组T0时相比,aP<0.05;与本组T1时相比,bP<0.05;与对照组T1时相比,cP<0.05;与对照组T2时相比,dP<0.05
Note: vs. this group atT0,aP<0.05; vs. this group atT1,bP<0.05; vs. control group atT1,cP<0.05; vs. control group atT2,d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输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cases (%)]
新生儿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贫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约93.2%的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即出现贫血表现[6]。如不能及时纠正,不仅对新生儿的体格、智力发育构成影响,且严重影响患儿免疫、消化等功能[7-8]。张国荣[9]通过Meta分析证实rhEPO可明显减轻早产儿出生后Hb与Hct水平的降低程度,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RBC及Ret水平。但rhEPO作用比较缓慢,一般在治疗2~3周后才开始显效,部分学者主张针对早产儿贫血应早期用药[7]。
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时,两组患儿Hb、HCT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早产儿出生后Hb、HCT生理性下降有关;与早产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不成熟,易发生溶血反应有关;还可能与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有关[10]。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转换成完全成熟红细胞的过渡细胞,其水平变化可直接反映骨髓造血的功能,是评价rhEPO治疗贫血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11]。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Ret变化情况,结果显示,T1、T2时,两组患儿Re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hEPO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生成的作用。早期(出生后第2周)应用rhEPO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较佳,这可能是由于早产儿贫血多数发生在出生后的2周内,而rhEPO作用相对缓慢,早期给予患儿rhEPO干预可有效刺激红系祖细胞增生,促进红细胞成熟,Hb、Ret水平增加明显,从而可减轻贫血程度。
输血是治疗贫血的最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地缓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输血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病毒感染及溶血反应等,尤其早产儿的输血不良反应表现更为显著[12]。而应用rhEPO干预早产儿贫血可减少输血率[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输血率为45.24%(19/42),低于对照组的57.14%(2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与临床为避免医疗风险,避免并发症,进行了早期干预有关,还可能与纳入观察的样本量不足有关。另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输血率仍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