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喆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触手这一次又伸向了中东。
今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就在堪称“史上最强制裁”的阴霾下,全球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出逃”,这也使得伊朗国内经济前景扑朔迷离。
标致雪铁龙“知难而退”
6月4日,法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集团发表声明称:迫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压力,已暂停本集团旗下的合资车企在伊朗市场开展业务。与此同时,目前,包括标致雪鐵龙
集团在内的法国企业,也正在法国政府支持下与美方保持积极沟通,以争取获得特朗普政府的豁免。
尽管此前标致雪铁龙方面表示,在伊朗市场的业务额不到整个集团业务额的1%,暂停在伊朗市场业务不会影响集团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但作为集团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2017年,标致雪铁龙集团在伊朗销售汽车达到44.46万辆。
去年,由于对伊制裁“松绑”,法国两大车企集团,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纷纷加码伊朗项目,与当地车企霍德罗和塞帕两家汽车制造企业迅速签署了新的生产协议。彼时,标致雪铁龙集团中东地区首席执行官曾说:“这是标致雪铁龙加速发展的好机会,我们已经领先一步,还要将优势继续保持下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范围的贸易战争端,法国车企从“迎难而上”到“知难而退”,也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然而,受影响的不只是标致雪铁龙和雷诺法国两大车企巨头,从目前来看,虽然欧盟的立场足够坚定,欧盟方面也表态要继续维护伊核协议,不会退出或实施新的制裁,但是对于广大欧洲企业,尤其是汽车和能源企业而言,中东局势的不明朗也让他们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举步维艰。
中国车企“前途未卜”
一方面,是以法国车企为代表的“急流勇退”,而另一方面,也为在伊朗市场如日中天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中国车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朗等中东国家布局产能。数据显示,截至2017财年,中国共有14家车企进人伊朗市场,在伊朗车市2017财年新增产能中,中国车企的贡献占到37.5%,高于法国车企的26.3%以及伊朗本土车企的19%。
尽管中国外交部方面指出:“中伊之间保持着正常的经贸往来,中方也将继续同伊朗进行正常与透明的务实合作。”业内也有声音认为,标致雪铁龙此次退出伊朗市场,中国车企有望再度获得发展良机,但是,在《汽车人》看来,对于包括伊朗市场在内的中东国家,中国车企在布局时也应该提高警惕,及时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同样是在中东,在2013年,非洲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埃及政局动荡期间,包括长城、力帆在内,大多数与埃及合作伙伴有业务往来的中国车企都在当时暂停相关业务。与此同时,在产品推进方面,中国车企在当地市场也采取了“稳”字策略,不盲目冒进扩张。
而经过了多年在海外市场的打拼之后,现如今,中国车企也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应对风险的经验。相关海外车企中方负责人也指出:出现类似情况时,可以采取中止订单,或增加订单数、减少单次出口量等方式来降低风险系数。除此之外,选择拥有一定实力的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长久的互信互利关系,在遇到外界变化时也共同协商采取应急措施。
当然,一味地规避仅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对于志在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车企而言,未来的出路又在何处?或许伊朗、中东都不会是终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不仅是今年我国的第二场主场外交活动,同时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扩员后的首次元首峰会。因此,广大中国车企应抓住此次峰会的难得机遇,不失时宜地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此外,要深化同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产能合作,把产能合作打造成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支柱,并加强两国企业间的协同及技术交流,以期早日在优势区域形成竞争力优势,如此才能更有利于自身,做至进退自如,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