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姜艺佼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学课堂教学成效获得显著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空间与时间被重新定义。借助互联网平台,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资源、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要素发生巨大变化,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云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一系列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教学成效 提升策略
1.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工作、学习、交流等方式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需求者们提供了崭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与教学任务的推进,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前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2)》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从宏观层面指明了教育改革应全面走信息化发展道路[1]。通过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提升大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2.“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特征分析
2.1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方面体现。不是对媒体单一性的应用,而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旨,将视频剪辑动画、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多媒体信息融入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拟通过该种方式减少传统文字化“灌输式”教学的枯燥性,进一步唤醒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界线,促进了互联网与教育领域、大学课堂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间的深度融合[2]。
互联网时代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吸收到的最前沿知识、信息进一步整合、加工、处理,为学生搭建具有丰富知识与信息資源的学习平台,学生有充分的课下自主学习与交流时间,与教师及同学们互动。从知识传递到知识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紧跟时代与社会需求,注重给予学生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更适合于培养基于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2“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过程的合作性与及时性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封闭模式,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3],提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三方合作。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传统教学方法中,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封闭性。而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课堂教学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共享平台,该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更丰富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4]。教师们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教学经验的共享、教研成果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从师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传统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师生关系有所转变,在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中参与者和建构者变成了学生,而教师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存在的;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方面来看,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更加凸显了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根据一定的学习效果测评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方式调整。同时,通过实时交流沟通、网上互动等多种方式实现合作式学习模式,增强学习效果。
3.“互联网+”技术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动
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远程教育系统,包含基于视频会议的实时远程教育、基于Web的远程测试、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实时交流和教学管理系统等,受到了许多高等院校的重视[5]。“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开放性和协作性的特征加强了学生个体独立性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学模式是与一定教育目标相适应的特定的教学结构[6]。在传统教学教育模式中,单向灌输为其主要教学特征,着重强调知识传承教育目标,然而该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随着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网上教学课堂的出现,教学从封闭的知识体系逐渐过渡为开放性的知识体系,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学为中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模式的转换方面均有显著体现。远程教学模式降低了面对面讲授知识的课程时间,而将大部分教学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实现自主的学习活动和独立的研究学习,这是在量的方面的体现;而从质的方面来看,远程教学的出现增加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丰富性和智能结构的合理性,激发并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力和独立性。
4.“慕课”对大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推动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慕课”,其概念在2008年首次提出[7]。慕课课程从最初仅有2000余名注册用户,发展到至今拥有数百万名注册者的大型平台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现如今,慕课已经发展到“井喷”阶段,2012年度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元年,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或自行组建慕课平台,为教育机会不均等地区带来了便利[8]。慕课的逐步兴起,激发了慕课平台的多种发展,诸如“爱课程”、“学堂在线”等中国本土慕课平台开始逐步扩大课程范围,并与其他国家高校进行联系与合作。这种基于开发多种优质课程的理念让更多高校融入其中,带动高教之间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慕课”不仅是对传统大学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传统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颠覆。这种基于在线的教学化方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目前高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习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弊端[9]。通过慕课平台的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主探求能力为主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主动权转交给学生。在进一步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认知情况调整学习步伐,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慕课的出现推进并显著改善了高校的教育成效,使得高等教育更加灵活化。
5.规避“互联网”负面效应的对策
21世纪,我们称为“互联网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技术与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早已经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机遇和挑战伴着互联网的发展接踵而来,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教师及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然而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一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盲目使用不做探究,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获得互联网带给我们教育教学成效提升效果的同时要注意规避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使用观引导和带动学生,才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成长生涯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在微课、慕课、云课堂、雨课堂等新型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实际问题,如高入学率、低完成率、教学方式固化、缺乏感情沟通等。传统的教育方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可以面对面交流,网络教育方式会造成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减少,弱化教师与同学生们的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健康等诸多负面影响[10]。因此,互联网时代需要创建学习情境线上、线下课堂都十分重要。既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同时传递的线上、线下课堂,更需要设置与创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情感关怀的交流空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熏陶,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政治导向,各大高校都需给予高度重视[11]。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线开展一些妙趣横生、丰富积极的网上教育、交流等活动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对学校网絡平台支持与主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高等院校应积极引进与开发相关资源与相关设施建设[12]。高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高校学生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学习进展情况,多沟通多解惑,鼓励与倡导学生对网络课程更积极地自主独立学习,进而使大学课堂教学成效得到更大提升。
6.结语
互联网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这种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给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更在教学成效的提升上起着显著作用。在大学教学中要懂得利用其开放、便捷、快速等优势,同时采取相关办法规避互联网带给学生的负面作用[13-14]。不断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成效提升方法,拓宽互联网应用于教学的途径,不断探索新情况、创造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高校教育教学要从教育核心需求出发,合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平台,抓住机遇,让高校教师、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崭新的“教”与“学”[15],让大学课堂教学获得更多喜人的成绩,让大学生能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互联网真正为大学教育服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维.MOOC应用中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
[2][15]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3]陈国恩.大学课堂对慕课的利用:关于SPOC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6(07):66-72.
[4]潘露.MOOC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李媛.基于MOOC推进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6]洪明.影响大学课堂教学成效的因素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3):31-32.
[7]陈舒.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解性学习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8]刘霞.大学课堂教师角色定位与分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9]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10]鄢进波.高校本科生课堂环境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1]仝飞.微课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20):27.
[12]王欣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06.
[13]赵治巨,于丽霞,李旭阳,等.翻转课堂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对《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的学习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7-18.
[14]朱春晓.“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范式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