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联网+时代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

2018-08-18 11:06邵如洁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互联网

摘 要: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

关键词: 互联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文化、民生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产业行业进入互联网化时代已成趋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互聯网+”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热词,它也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三地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基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对产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意义重大,关系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久动力根基。

一、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现状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弊端,京津冀三地在区域协同发展上,由于三地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上存在相似性,以及三地区域壁垒、产业结构趋同、合作意识薄弱,造成三地盲目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抢夺科技创新资源的恶性竞争。三地逐渐从原有的钢铁、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产业竞争模式中退出,争相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成为京津冀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二、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还存在诸多困难,难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因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还需要通过以下保障措施来实现。

1.建设高端人才聚集

人才分布不均衡是造成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河北、天津两地大量人才流入北京,尤其是河北省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河北省急需制药工程、光伏产业的高端人才,但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才除被沿海城市吸引之外,还面临着北京、天津两地的竞争,因此,人才缺口巨大。人才流通工程要从三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实现三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培育高端技术为目的,通过打造三地户籍、认证、社保的互认机制,实现人才自由流动的目的。建议以优惠条件引进知名的行业领军人物,以这类人的影响力推进相关行业发展。直接对创新人才等最核心、最活跃的创新要素进行资助,体现“人本位”的科技创新思维。

2.以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建设保障科技创新协同进步

在抓紧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带来的利好条件的同时,面对三地协同缺乏统一领导的局面,应首先成立能统领三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工作组”,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保障三地科技创新协同进步。强化三地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职能,弱化地方政府对创新市场的干预,积极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互惠工作,强化政府的协调职能,建立三地政府合作推进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3.以产业大项目带动三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由政府牵头领导的大项目对带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此外,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大型项目对接活动,是鼓励开展京津冀跨地区科技合作的有效形式,这对三地科技管理、技术攻关、招商引资以及创新风险分担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列为首要发展目标的同时,三地要积极认清各自的区位优势,以统筹划一的思路推进三地科技资源的对接,有效提升地区科技整体优势,形成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区。

4.以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资源的着陆离不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借助中关村科技转移的资源优势的首要前提是做好科技金融工作,在天津、河北两地形成与北京作为科技创新金融中心相呼应的金融副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天津、河北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规范和加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采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性分配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

5.积极承接北京教育与科研的功能转移

在首都功能疏解的提案中,天津、河北都将面临着对北京的教育与科研单位承接的问题。其中,天津、河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现有教育、科研在空间以及领域上的布局,都会对北京单位的迁出地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天津、河北两地在承接北京优秀的教育与科研单位过程中,势必产生竞争关系。通过对首都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归类和研究,明确哪些属于要转移资源,哪些属于可利用资源,在教育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积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高校、科研硬件设施建设,增强津冀两地教育资源的吸附力,为有序承接有关教育资源和功能奠定物质基础。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参考文献

[1] 蒋铁柱,杨亚琴.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科技创新模式比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

[2] 张琦,袁东.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探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6).

[3] 陈泓汲,罗璎珞.互联网+网络安全新特性与发展建议.互联网天地,2015(10).

[4] 石友康.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科技成果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 王静. 新常态下“互联网 + ”科技创新思路与对策研究——以西咸新区“互联网 + ”建设实证分析为例.经济问题,2015(8).

作者简介:邵如洁(1982.06),女,天津市人,汉族 ,硕士研究生,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