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职高生习得性无助的个案研究

2018-08-18 09:08章俐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职高生个案研究

章俐俐

〔摘要〕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以越辉(化名)这个习得性无助的职高生为对象,对其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恰当干预,在理解、尊重帮他建立初步自信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归因训练,并辅以策略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咨询后,初步帮助其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使其逐渐从习得性无助中解脱出来,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职高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2-0046-05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体(人或动物)对目前环境变化完全无法控制或对以后即将发生的事情完全无法预测时,个体的认知功能因无法解决困难而失调,如果这种状况长期继续下去,个体将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的压力而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心境。按行为主义制约学习的理论而言,这是一种经过由操作制约的过程而习得的,故称习得性无能感[1]。后来,研究者又相继提出归因修订理论、目标理论、认知信念理论等,以不同的观点诠释了习得性无助。

对学生来说,习得性无助多集中在学业和交往上,而学生学业不良、社交困难则恰恰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界和心理界的问题,而习得性无助正是这类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以下便是一个习得性无助职高生的个案研究报告,此报告所使用的人名是化名,“我”是研究者本人。

一、一般资料

越辉(化名)今年19岁,身高178cm,就读于宁波市某职业高级中学,是烹饪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收入属中上,但父母对越辉教育管教不多。刚入职高学习,越辉表现出在先前求学阶段不曾有的兴趣,在烹饪技术等实践环节上表现得很好,但面对任何科目都为“理论+实践”的考核制度,越辉的学习动机下降了,意志消沉,每次作业总挑最简单的做,难一点的就放弃,常说“我很笨,不是读书的料!不可能做得出,这种题目我这种后进生用不着做!”他还逐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到了高一下半学期,许多科目不及格。面对高二只有通过才有职高文凭的职业会考,焦慮、恐惧、痛苦感强,厌学情绪更明显,于是前来咨询。(因越辉如果再拿不到职高文凭,鉴于初中的肄业文凭就意味着只有小学文凭,如此在社会上立足将相当困难。)

二、咨询师观察及测验

对于家庭作业,越辉完成的总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背诵也是难有几次流利。据我了解,他回到家很少学习,多数时间花到上网游戏或到外打台球等休闲娱乐上,而父母对其管教又甚少。

从与他的对话中,我体会到他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尊重,但这一切在他看来在学业上好像无法达到,于是将精神寄托于网络。

三、他人反映

老师反映:

班主任告诉我,据科任老师反映,他一开始实践性课程不错,自己劲头也很足,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问他基本上不能回答。课下,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拖拉不做很频繁,遇到有难度的,就会做得虎头虎脑。(我想这一定和越辉自己说的综合成绩下滑很多、自己丧失信心有关。)不过,班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他倒不太惹事,还算省心!”(不难看出,教师对越辉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同学反映:

提及越辉,同学们都认为他刀工不错,重哥们儿义气,游戏打得好,人不错,就是成绩差了点。有时有点自卑,明明可以做好的没有完成,会自暴自弃,如今各门课都不太好。

父母反映:

父母说到越辉又是气,又是无奈,他们的话鲜明地传递了越辉缺少学习能力、他们无力管教,对其期望也不高这样两种想法。

四、评估分析

基于越辉以往的表现。我对他的观察以及从他父母、老师和同学中了解到的一切有用信息,我发现越辉有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心理状态。表现为四点。1.成就动机水平低。2.自我意识消极,自卑感强。3.自我效能感低,坚持性差。4.学习习惯不良。究其原因,从各方谈话中无不折射出以下诸多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教师教育不当

(1)教育者的心理定式,对职高生存有低期望值。(2)教学过程、教育方法存在弊端。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脱离学生认知实际,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3)教学方法不当:没有正确运用表扬和帮助,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2.家庭教育不良

父母对越辉的期望值降得很低,并且对其“缺乏读书这方面的能力”深信不疑,觉得他不如人,同其真正沟通少,管教不多且随性而为,方式单一。

3.同伴影响

中职学生的同伴群体有共性的东西,比如,对学习不重视可以说是最明显的特征。长期在这种同伴氛围下,自然会对学习感到焦虑、恐惧,直到放弃学习,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

(二)内部因素

1.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越辉所追寻的是一种表现目标,而不是学习目标。

2.错误归因。他倾向于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无法激起他获取成功的动力。

3.错误的自我评估。越辉常常自称“笨,没有学习能力,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对自己多负面评价,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

4.学习方法不正确。越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妥。

该求助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自己对引起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讲述得很清晰、明确,有逻辑性,社会功能良好,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五、辅导过程

(一)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越辉的习得性无助感,帮助其摆脱厌学情绪,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习。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纠正其歪曲的认知方式,学会建设性地处理问题的方法,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使其人格完善。

(二)制定方案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产生负性评价过多,正常学习被打乱,这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习得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变化,都同样存在个体认知的偏差(不合理归因)的因素,而负性评价不断强化,会加剧情绪的变化,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适合以归因训练为主,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为辅。

1.适用原理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同时注意吸引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归因疗法”(attribution therapy)是在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它是由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发展来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由于归因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所以在心理学中归因疗法亦属于认知疗法。

2.咨询方法

咨询大致分以下三個阶段:

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主要问题、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帮助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的问题;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问题,引导求助者改变其不恰当的归因认知,学会正确归因。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主要任务为认知复习,巩固咨询结果,结束咨询。

(三)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为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阶段(第一、二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2017年1月10日)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量法

过程:(1)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有关事项及规则;(2)无条件积极关注求助者,倾听求助者的倾诉,营造一种接纳、信任、支持和安全的氛围。真诚地表达帮他一起走出困惑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通过获得的临床资料和心理测量结果,初步确定主要问题。(4)了解求助者的咨询目的,共同协商并初步确定咨询方案。

第二次咨询(2017年1月17日)

方法:会谈法、构筑周边支持系统

过程:(1)利用生活细节,对他进行积极的评价;(2)与其父母进行交谈,转变他们的不良教育方式。(3)根据其基础,帮他确立适宜可行的目标阶梯,为其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越辉不止是一两门学科成绩差,若是要求各门功课都跟上,就他的基础和现实而言,没有可能,齐头并进的结果往往只能增加他的挫折感而已。于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选择食品雕刻、烹饪技术、糕点制作三门课(这三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跟以往学习基础联系相对较少,易见效)作为突破口。如此目标的设立,越辉自己也表示有信心。(4)咨询作业:布置阅读“在中小学阶段被认为是后进生,后来成了影响世界进程的人物的简传”并谈感想的家庭作业。

第二阶段为心理咨询、帮助阶段(第三至七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2017年1月25日)

方法:归因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1)让他学会审视自己的归因意识。习得性无助主要是通过习惯化、自动化的归因方式起作用,而由于这种思维是习惯化、自动化的,平时不易觉察到。哪怕有时教师、父母指出来了,学生没有切身体会,也难以深入认识,因此首先需有意识地训练越辉审视自己的思维。对此我主要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在每次解决问题时我都要求他将自己脑中呈现的各种想法全部报告出来,与其一起分析这些报告,利用自我报告,将内部言语变成外部言语,越辉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自动化归因思维。(2)咨询作业:让他继续体会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认知的不合理处。

第四次咨询(2017年2月1日)

方法:归因疗法

过程:(1)引导他对一件事尝试做多方面的归因。引导他认识引起成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个体自身的因素,也可以是外部环境因素;既可以是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又可以是不可控的、稳定因素,因此可从多方面进行归因。例如,对于拒绝,可作以下几种归因:A.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B.他正忙。C.他讨厌我。D.他本身就是个讨厌的家伙。习得性无助者一般倾向于采用A的归因方式,将失败归结于自身这一稳定因素,这就会让人感到难过。教导越辉尝试在这种自动化归因出现时,立刻喊“停”,中止它,做出其他多方面的归因。让其明白可能是因为B、D才拒绝我,是因为他人而不是自己造成了失败,因此个人也就不会觉得难过,变得更积极。(2)咨询作业:练习此归因方法。

第五至七次咨询:

时间和方法:归因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教导他以积极的归因方式进行归因(说教法,主要集中于2月15日,其余穿插在其他方法中不定时进行、观察学习法,2月18日看录像、谈感想,19日再行巩固、间接法,20到27号这一周每隔一天进行两小时,前半段训练安排比较密集,主要集中到一两个时间段,后半段则相对时间段比较分散、强化法,3月1日到5日每天晚上不定时进行五次)。

过程:

教导他以积极的归因方式进行归因,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为了让越辉在试着做出多方面归因的基础上转变先前的归因模式,将成功归于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原因,将失败归为学习方法不当,不够努力等可控因素或题目太难等外部因素,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增添自信。在此,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1.说教、建议法

向他说明在学习活动中的正确信念和错误信念,指出学习潜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的确立,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树立自信。指出努力程度对成功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畏惧失败,指导越辉不断增强自制力,进行意志力训练,如每天看完半章节的书。告诉他其他因素如学习方法、同学帮助等对成功也很重要。

2.观察学习法

通过让越辉观看上届一位进步学生年初的经验介绍录像(录像中该生畅谈了自己怎样通过努力获得了进步)。然后,让越辉分析该学长为什么取得了进步,最后还在烹饪比拼中获奖。越辉认为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改进学习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周密的学习计划,踏踏实实地执行是学长进步的重要原因。并且,他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我问他理论课为什么差。他说老师讲得太快,上课听不懂。我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他说:“有的是,有的不是。成绩差的以前没学好,听不懂,那些成绩好的还是跟得上。”我说:“也就是说是由于你前面的知识没掌握好,听起来难懂,所以跟不上,你同意我这么说吗?”他点头表示赞同。我问:“那你像那位学长那样努力向前赶了吗?”他道:“我也想赶上来,但做题常做不出来,也就没太花时间了。”我抓住时机:“这么说,其实你在理论课上花的时间并不多,不够努力是这样吗?”他抓了抓头,不好意思地说:“是的,可能也因为我太笨了,嗯,不是,(他很快转换过来)就像那学长一样,沒找到方法吧,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应该能上去!”

听到越辉这番话,我很高兴,他跨出了“认清自己不足,初步形成正确心理归因倾向”的坚实一步,也调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3.间接法

间接法是一种传统的归因训练方法,指导者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向学生提供归因评语和信息反馈,学生并不直接对自己提供归因评语,而是根据指导者的评语去认识自己的成败原因。

当越辉成功时,我会给予诸如“你的阅读任务完成得很好,因为你昨天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你的记忆很好,这么多配料都记得很准确。”“最近你的进步很大,这跟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的这个解题方法很好,制作步骤也写得很清楚,真不简单。”之类的信息反馈。

当其失败时,则给予诸如“这道题不难,如果你再认真复习一下昨天讲的,肯定可以做出来。”“这个答案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完整,你有能力做好的,需要更加努力。”“这个问题,有点沾边了,你再仔细考虑一下。”“这道题你如果能够改变一下解题方法,肯定可以做出来的。”之类的信息反馈。

4.强化法

在前面的基础上,当越辉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时,我让他自己分析成败原因。当他进行积极心理归因时,我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当他有归因偏差时,则给予暗示和引导,使他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

与此同时,通过语义分析技术,纠正越辉核心错误观念:“我很笨,不是读书的料,是个没有价值的人。”替代为:“我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基础不牢固,在学习上暂时成绩不理想。”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越辉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归因。

在归因训练的同时,进行策略训练。如果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越辉就难以成功,一旦学习依然连续失败,就很难改变其无助的倾向,之前的一切都将成为徒劳。所以在归因训练的同时,我对他进行了策略训练,意在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首先是基本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是对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方法的指导,如对资料的编码、组织等的辅导。其次是支援学习策略,即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技巧,让其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积极的效果。最后是认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能对他使用的基本策略和支援策略进行监控、检验、调整计划等。在策略和方法的训练中,对于他的每个进步我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他不正确的方法也给予反馈共同改进。同时,要求他做作业、试卷,学习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而非结果上,提高自我控制力,使其成为过程倾向者。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方法:测验、会谈

过程:(1)重测(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归因量表)。(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努力提升。(3)基本结束咨询。

六、反馈与评估

咨询结束时,越辉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七个项目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前次;从归因量表亦发现其由原来倾向于将学习上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智力低、能力差,而现在倾向把成功归于运气好、任务容易等不稳定的因素转变为将成功归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将失败归于努力及一些外部因素。

自我评估:越辉自己说最近一段时间对学习焦虑、恐惧感下降,觉得学习生活充实,不再沉迷于玩游戏,偶尔玩玩也全当放松,对于获得参加省里雕刻比赛的机会更是信心十足。

家人及教师的评估(电话反馈):

父母:人情绪好了,学习有劲头了,在家里也能和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了,做父母的很开心!

教师:班主任向我反映越辉变化很大,尤其是学习态度,乐学了,在食品雕刻、烹饪技术、糕点制作三门课上进步特别快,实践课上不仅表现出了刚入学时的干劲,而且在理论课上能认真听,记摘笔记,更可贵的是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上去,自己主动琢磨在实物上怎样操作,作品“龙腾虎跃”在全校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如果在四月底的选拔中突围,还能获得前去扬州培训进而参加省赛的机会。在其他学科上,越辉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进步,虽然还有些反复,成绩不是直线上升,但毕竟也有所起色,关键是他本人肯学、有信心学好。客观地说,英语、数学由于基础差,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很不容易。

咨询师评估:结合测验结果,充分肯定求助者的积极配合所取得的进步,求助者已经基本消除了自卑、厌学等无助情绪,自我评价积极,敢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处理。

当然,由于先前落下太多,要在那些基础课上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还有很长一段路走,但是我想只要他有信心,用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努力学,一定可以赶上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宁波,31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职高生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德育塑人助力职高生圆梦大学
浅谈职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