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组成,这些课文又以单元的结构形式存在,同时各单元编排了习作和阅读训練、学习园地等板块,都是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笔者认为紧扣年段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能更好地突破阅读以及写作之间的鸿沟,实现读写一体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策略;单元整合教学;读写一体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意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整合,合理安排教材资源,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单元整合教学可以实现一部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资源的整合,聚焦一个训练点,落实阅读与习作训练。
一、 尊重教材:以整体视角确定单元读写训练目标
(一) 依据单元导读,确定单元读写教学方向
单元导读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简要介绍,但却隐藏着单元读写训练方向。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单元导读的指向,厘清单元主线,合理整合资源。
如:第九册第六单元在单元导读中提出教学内容:“想一想,课文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出父母之爱的”。该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学会看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四篇课文。虽然四篇课文语言和描写重点上的描写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抓住了“父母之爱”这个主线。同时该单元课前阅读、习作模块、口语交际等模块均是围绕这个主线设计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导读确定单元读写教学方向。
(二) 根据习作要求,确定单元读写教学目标
如果说单元导读指明了本单元言语内容的主线,那么单元习作则是确定本单元言语形式的目标。各单元习作任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直接的读写训练阵地。虽然单元习作在编排上是独立的,但习作训练必须依托于单元中的每一篇阅读课文。同时,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也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篇文本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也很多。那么,到底学习什么,则要用单元整体视角来审视,将本组课文的写作目标聚焦一处。
如:第十册第八单元共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和《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我们阅读文本后发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写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品质;《威尼斯的小艇》则生动形象介绍小艇的外形及作用;《与象共舞》讲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彩色的非洲》一课,欣赏非洲的美景。但是根据本单元习作和交流平台要求,我们确定本单元言语形式目标为学习描写异域风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选择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文境界介绍德国风情;《威尼斯的小艇》选择用小艇这一交通工具介绍威尼斯风情;《与象共舞》选取“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展现泰国风情。
二、 聚焦文体:以文本特点确定单篇课文读写训练目标
(一) 依据单元目标,细化单篇文本读写训练点
在明确单元读写教学目标后,可以根据实际将单元目标分解细化到每篇课文。如此一来,使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和阅读训练有效整合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第九册第三单元习作主题为“我是小小推销员”,其习作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文写法、能初步有条理地对事物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等进行描述两个方面。《鲸》一文须引导学生掌握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松鼠》一文须引导学生掌握准确概括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新型玻璃》一文须引导学生掌握应用关联词介绍物品功能的说明方法。《假如没有灰尘》一文引导学生用表格对事物特点和作用进行说明的方法。
(二) 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单篇课文读写训练点
每篇文本在其文本体裁、作者风格、选材立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善于求同存异。同,指向单元整体目标(总目标)。异,指向单篇文本目标(子目标)。其目的在于将单元总目标分解到每篇课文中,以便于落实单篇文本的子目标。
如:第十册第七单元教材由《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百万英镑》组成,根据导读及习作要求判断单元总目标为:了解名家笔下的人物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根据本组课文各自的文本特点,可以确定单篇课文的子目标为:依托《小嘎子和胖墩摔跤》引领感知和尝试连续动作的描写训练、《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习人物衣着的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练习抓住典型动作细节描写、《刷子李》学习一波三折的构篇方法。
三、 活用教材:以语文园地渗透单篇课文教学训练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单元均有一个独立的板块——语文园地,其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提升,亦是单元整合读写一体化教学的重点。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回顾拓展等内容,这些内容虽是单元编排中的独立板块,但与前文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园地教学中,教师若将此独立进行教学或课后训练,必将使语文园地这个板块的教学活动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必须整合语文园地内容,打破教材编排顺序,灵活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将读写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如:第九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内容为“父母之爱”,这是该单元的教学主题,也是读写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编写顺序,活用教材。将此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到阅读教学中去。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将口语交际内容提出:你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建议,请提出来?或是让学生以巴迪身份给父亲(母亲)写一封信,说一说被父亲(母亲)批评后内心的委屈和渴望得到父亲(母亲)的谅解的心情。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课堂读写化教学目的明确,也能为学生独立完成“父母之爱”的习作做充分准备。
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尊重教材、聚焦文本、活用教材,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将习作目标分解到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读写一体的高效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怀源.课文、语文、人文,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讨[J].小学语文教学,2016,16(5).
[3]李怀源.一课一世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课型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7).
[4]黄森.语文教学如何构建“读写共同体”[J].福建教育,2014,22(6).
[5]王娜.探究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7,18(7).
作者简介:郝洁,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