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增烈
结直肠病变虽有多种,但对健康威胁最大的莫过于结直肠癌(CRC)。
优点:范围可及全结肠,没有“盲区”,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能同时取病理标本,做某些内镜下治疗,减少部分外科手术。公认为是结直肠病变,特别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缺点:术前准备,尤其是肠道清洁处理十分重要;准确性受内镜医师的经验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影响甚大;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与穿孔,少数心血管突发事件;无痛肠镜收费增加。
接受程度:多数能接受,有轻-中度不适,主要为憋胀、下坠感。无痛肠镜虽可减少不适感,但增加麻醉风险。
适应症:普查筛选、确诊、随访与治疗。具体包括:肠道本身或全身疾病引起的肠道病变;结肠息肉、早期结直肠肿瘤、出血、炎症性肠病、异物等的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肠套叠)手术中的配合治疗等。
优点:除工作范围限制外,与结肠镜相同;清洁肠道要求比较简单。
缺点:工作范围限于50厘米以内,即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与直肠,完全可能漏掉50厘米以外的肠道病变,而此段的重要病变并不少见。
接受程度:几乎无不适感。
适应症:50厘米以内病变的确诊、治疗与随访。
优点:工作范围可及全部结直肠,同时能提供某些肠道外病变情况,为此法独有;检查时间较短。
缺点:对设备有一定要求;是对病变形态的“间接观察”,不能取病理标本作诊断,也不能用作治疗;有辐射损害;费用较高。
接受程度:好,为体质衰弱或高龄患者乐于接受。
适应症:高质量的筛选或治疗后复查。
优点:可观察全部结直肠病变的影像,同时可了解肠道运动情况,可协助少数疾病的治疗,为其强项。
缺点:受检查者经验水平与设备条件影响较大;无法取病理标本确诊,不能用作治疗;对凹陷性及平坦性病变识别能力较差;有辐射损害。
接受度:好。
适应症:全部结肠病变的筛选普查、初步诊断与术后随访。
优点:取材容易;轻度创伤(抽血),安全,可重复检查;某些指标的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及预后。
缺点:特异性不强,即非肿瘤性病变、非胃肠道肿瘤、不同部位的胃肠道肿瘤都可出现阳性。
接受度:好。
适应症:筛选普查,适用较大规模人群;某些指标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预后的参考。
优点:取材安全、容易,无伤害;设备要求简单,收费低廉;出结果快。
缺点:只提示有无出血,但不能说明出血来源于何种病变;常规方法受食物、药物、检测标本次数等影响因素多,即假阳性、假阴性多(用免疫法测定,准确性可提高)。
接受度:好。
适应症:筛选普查。
优点:肿瘤细胞具有突变的DNA,其更新与脱落速度远较正常细胞快,这种细胞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很容易取得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将肿瘤细胞的DNA与细菌的DNA分开,从而发现肿瘤细胞。目前已经有商业化产品供应。
缺点:由于CRC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基因的渐变过程,因此必须多基因联合检测才能提高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待积累更多经验;不能准确定位;设备要求与技术条件、收费均较高。
接受度:好。
适应症:筛选普查。
上面简要介绍了各种常用检查方法,下面进入“知己”,也就是根据受检查者自身的情况: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一般危险人群:无肠道疾病症状,无危险因素,1~2代亲属中无癌症患者。可初步在筛选普查类中选择数项方法,如出现阳性,应进一步选择协助或确诊类检查方法。
中等危险人群:有或无症状;存在一项或数项危险因素;家族史中有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协助或确定诊断类中的检查方法。
高危险人群:有肠道疾病症状,个人史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家族史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者,尽早采用确诊类方法作检查。
其他: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40~50岁,故年龄可作为附加因素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