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太阳鱼试验

2018-08-18 02:19叶霆胡金春毛泽楷余乾通方柳青
中国水产 2018年8期
关键词:养殖区鱼种流水

文/叶霆 胡金春 毛泽楷 余乾通 方柳青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荐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流水养殖槽,将养殖品种集中“圈养”,并配备推水增氧、底部增氧、集污排污、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密集型生态健康养殖系统。衢州市于2015年开始引进集成推广该绿色养殖模式,目前已建成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5家,运行养殖水槽28条、示范面积1000余亩,主要养殖草鱼、黄金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彭泽鲫和太阳鱼等品种。2017年,笔者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太阳鱼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与条件

该试验在衢江区步胜水产养殖场进行,该场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独立通畅,供电充足,交通便捷。

(二)池塘准备

试验池塘面积14亩,分为流水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流水养殖区建有砖混结构流水养殖槽4条(长×宽×高为22m×5m×2.2m),流水养殖区进水口、出水口均用金属网片拦鱼栅与水质净化区隔离。用生石灰100kg/亩清塘,曝晒后,加注新水至1.3m~1.5m高,一周后放养鱼种。

(三)设备配套

流水养殖区推水系统每槽配置2.2kW气提式推水机1台,增氧系统配置3kW罗茨鼓风机1台,集排污系统配3kW吸污泵1台、1.5kW牵引电机1台。水质净化区配置功率2.2kW气提式推水机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2台。另配置45kW备用发电机组1套。

(四)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3天全塘施用阿维菌素1次,鱼种放养当天再用聚维酮碘结合硫醚沙星全池泼洒1次。流水养殖区放养情况详见表1。水质净化区适当搭配放养鲢(夏花,3000尾)、鳙(夏花,1000尾),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五)饲料投喂

放养后第2天开始喂食,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34%的全价膨化浮性饲料。养殖前期每日投喂3次;7天~10天后,每日投喂次数增加至4次~5次。投饲率为流水养殖槽存塘量的1.5%~2.5%,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分钟~45分钟内吃完,具体视天气、水温、吃食和鱼体活动情况等及时调整。水质净化区不投饲。

(六)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重点监测水质净化区和流水养殖区的水温、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5项重要指标,4月~10月每月监测2次。每隔20天左右交替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或生石灰等进行水体消毒;每周使用EM菌进行调水改水。高温季节(6月~10月)每10天~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5cm。水质净化区不用药。

2.流水养殖槽吸污

每天投喂2小时后开启集排污系统,每次吸污15分钟~20分钟,具体视吸出来的污水状况而定。

3.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至少巡塘3次,密切注意池塘水色变化和太阳鱼活动情况,检查吃食、有无病害发生、是否缺氧浮头。同时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4.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维护电、气及各设备装置,保障生产安全。建立用电安全定期检查制度,每月备用发电机试运行一次并做好运行维护记录,及时清理风机进风口防尘罩、清洗流水养殖槽拦网和微孔增氧管等。

5.病害防治

6月~10月,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隔1个月左右交替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生石灰等消毒水体。一旦发现有病鱼、死鱼,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表2 养殖起捕情况

表3 养殖收获情况

6.起捕情况

养殖过程中遵循“捕大留小”原则,1号流水养殖槽养殖至2018年1月17日清塘,2号流水养殖槽养殖至2017年7月20日清塘。具体情况详见表2。

二、结果

(一)养殖结果

养殖结果表明:1号流水养殖槽太阳鱼产量为7405.6kg,起捕规格为0.13kg/尾,单产为38.2kg/m3;2号流水养殖槽太阳鱼产量为4590kg,起捕规格为0.125kg/尾,单产为23.7kg/m3,详见表3;另收获鲢2500尾(规格0.15kg/尾)、鳙800尾(规格0.3kg/尾)共2500kg。

(二)效益分析

平均售价按28元/kg计算,养殖成本中塘租、人工等费用按流水养殖槽分摊。具体的成本、产值、利润见表4。

(三)水质情况

根据全年水质监测数据来看,水质总体情况良好。pH、氨氮和溶解氧均处于正常水平,但也发现高温季节(6月~10月)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氮含量出现偏高(>0.2mg/L)的现象。此时应通过加注新水、加开增氧机、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等措施及时改善水质。

表4 养殖效益分析

三、小结与讨论

实践证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太阳鱼是可行的,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试验过程中,对太阳鱼放养规格、密度、投饲进行优化对比,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数据,该模式解决了太阳鱼传统养殖生产中个体差异较大,需多次分养的难题;养成的太阳鱼规格大致相当,提升了产品上市优势,且为错季订单式水产养殖提供了实践依据。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体现了该模式的技术优势,符合现代渔业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该试验池塘面积14亩,流水养殖区面积占比为4.7%(440平方米),大大超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推荐的比例2%~3%。实际生产中,监测到生长旺季集污区底部附近水体的亚硝酸盐氮浓度达到0.45mg/L,对太阳鱼的生长、摄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能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大量加水来调节水质来救急。建议严格按规范建设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设施,在水质净化区适当种植蕹菜、莲藕等水生植物,并适当增加大规格鲢、鳙的放养数量。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高密度、高风险,多种系统共同协作的生态养殖模式,迫切需要从业人员根据季节气候、存塘量、投饲量的变化,适时调整集排污频率、时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调整投饲量,切实提升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养殖区鱼种流水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长荡湖围网养殖区长时序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流水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流水有心
冬放鱼种技术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