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华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 日渐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且我国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临床日渐重视疾病诊治研究[1]。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 且早期特异性不明显, 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而尽早诊断, 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因此临床日渐主张强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工作, 其中心肌标志物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4]。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 探讨了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进行早期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本院接受的健康体检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44~68岁, 平均年龄(56.12±4.0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0~120 min, 平均时间(80.55±29.9)min。对照组男35例, 女22例;年龄43~67岁, 平均年龄(55.44±4.15)岁。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全部受检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两组受检者接受心肌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 观察组患者于发作后1~4 h内抽取静脉血, 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利用肝素锂真空管收集血液, 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 并对血浆进行分离, 随后使用本院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使用化学发光仪进行, 检测试剂盒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具体操作均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受检者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 并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单独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7、17.690、13.833, P<0.05)。见表1。三项联合检测准确率高于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肌肌钙蛋白I(μg/L) 超敏C反应蛋白(mg/L) 肌酸激酶同工酶(IU/L)观察组 57 0.11±0.09a 2.34±1.29a 11.34±1.45a对照组 57 0.44±0.13 6.87±1.44 15.31±1.61 t 15.757 17.690 13.833 P 0.000 0.000 0.000
表2 观察组57例患者不同检测方式准确率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 是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具体发病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情况, 出现血供不足情况, 诱发心肌缺血, 严重时甚至造成心肌坏死,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 早期症状不明显, 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进而影响后续有效治疗, 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因此找寻一种及时准确的诊断方式尤为关键[5-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准确率高于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单独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肌钙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分子, 其可调节心肌收缩情况,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会释放至血液中, 导致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 当患者心肌受损时其水平明显升高,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 其在发作后8~12 h达到峰值;肌酸激酶时心肌损伤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且以肌酸激酶同工酶应用较为广泛, 可提示心肌细胞受损情况,但其非心肌细胞特有, 特异性不强, 三者联合检测准确性更为理想[8-10]。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 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联合检测准确性较高, 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 推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