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产业扶贫好声音

2018-08-17 07:48刘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牛犊塔尔牛笤帚

本刊记者 刘佳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贫困地区发展自己的产业,有利于由“输血”变为“造血”,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贫困户融入地区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持续增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可以说,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主要途径和根本之策。赤峰市巴林左旗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笤帚苗产业、特色优势养殖业、新型农牧业等,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唱响产业扶贫好声音。

小笤帚 大产业

一人高的大笤帚、巴掌大的小笤帚、精美的工艺品笤帚……走进“中国笤帚苗之乡”十三敖包镇,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笤帚苗产品让人啧啧称奇。

走到一个展区前,只见一把把笤帚的手柄上有着“富贵吉祥”“家和万事兴”等精美字样,用各色丝线由纯手工编织而成,很是别致。十三敖包镇镇长田晓辉说起这些笤帚苗产品来如数家珍:“现在笤帚苗的品种大约有20多种,制成的产品有地扫系列、床扫系列、家居饰品系列、厨房系列、文创工艺品系列等等,它们美观、实用、富有特色,不仅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畅销,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很受欢迎。”

十三敖包镇已有70多年种植笤帚苗的历史,目前有15万亩笤帚苗种植面积,每亩地生产笤帚苗220斤至300斤,笤帚年销售量4000万把。田晓辉自豪地说:“十三敖包镇是全国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和加工基地,笤帚苗产业年产值达到4.6亿元,直接带动2000多名贫困户参与其中。”

放眼整个巴林左旗,全旗笤帚苗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建有全国最大的笤帚苗产业园区,是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专门从事笤帚苗贩运的农民有4000多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年交易量超过4000万公斤;年笤帚制品加工销售7000万把件、产值接近10亿元,超过1万名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笤帚苗产业发展,已带动6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发展了,贫困户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了。走进十三敖包镇笤帚苗培训车间,30多名农户正在忙着学习怎样扎笤帚苗。他们每人面前放着一台编织机器,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一捆捆的笤帚苗,有专职老师手把手地教学。一位叫王金海的老师介绍说,培训都是免费的,包教包会。学成后贫困户可以选择去加工厂就业,也可以选择在家加工,政府免费赠送一套加工机器。“老百姓都是自愿来的,学员都招不开啦,好多人只能排到下期!”王金海说。

59岁的脱贫户张明英来这里加工笤帚苗已经6年了,她一天能加工20多把笤帚,按2块7毛钱一把的加工费来算,一天能挣70多元,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多元。她笑着说:“在这里干活挺好,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大伙有说有笑心情好,又挣着钱又开心!”

小牛犊 大作用

在牧区,牛羊是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牛羊养殖也是普通牧民重要的生产方式。如今,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畜牧业悄然兴起,优良的畜牧品种、标准化的养殖过程、精细化的养殖方式……要想脱贫致富,就要抓住市场规律,转变传统思维,搞好科学养殖。在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有这样一个合作社,靠自己“造血”带领牧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来到汪安池嘎查西门塔尔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的牛栏里,一头头高大强壮、棕白花色的西门塔尔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查干哈达苏木副苏木达德力根介绍说,合作社的西门塔尔牛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普通牛1天增肥2斤,西门塔尔牛1天能增肥4—5斤,普通牛养3年才能达到近350公斤,而西门塔尔牛饲养12个月就能达到350公斤。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该合作社的西门塔尔牛被誉为“北部旗县优质西门塔尔牛”,深受市场欢迎。

养牛怎样带动脱贫致富?德力根给记者详细地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的西门塔尔牛分为基础母牛和架子牛,基础母牛主要用于哺育小牛犊,架子牛也就是育肥牛,长到6个月后开始出售。1头架子牛的售价是1.2万元—1.6万元,1头基础母牛至少可以喂养4头小牛犊,按每头小牛犊最低能卖1.7万来算,除去饲料等成本,1头基础母牛创造的纯利润不低于6万元。换句话说,1头西门塔尔牛就能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

为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单户分散式饲养,合作社统一协调管理的方式,建棚圈累计达2.1万平方米,牛存栏1800多头,现发展社员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占整个社员的34%。德力根介绍说,纳入合作社的牛做到了统一改良优化、统一购买草料、统一防疫检测、统一出栏销售,这样既保证了牛的质量,又保证了合作社的信誉。他说:“去年,四川彭州地区向我们订购了3000头小牛犊,今年预计达到4000头。平均每头牛的售价能比市场价格高2000元,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

牛舍中,牧民巴雅尔图正忙着给食槽里添加饲料。他和妻子金梅在合作社打工将近1年了。家中有4口人,一位老人因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还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前两年被定为贫困户。他说,能来合作社干活感到很高兴,两口子一年干活收入能达到5万元,比去外面打工强。他还说,要在合作社好好学学怎样科学养牛,学会技术,等到明年也买一头西门塔尔牛,试试自己干。

小香菇 大梦想

来到十三敖包镇洞山村的鸣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偌大的园区里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在A区1号大棚前,一张绿色的“内生动力”示范户的铭牌挂在门口,上面清晰地标明租种该大棚的贫困户的姓名、致贫原因、识别年度等信息。走进大棚,3列架子整齐排列,架子上码放着一根根香菇棒。再过两三天,这一茬香菇棒就要开始出菇。据合作社老板王桂春介绍,这个园区里现有60个大棚,已吸纳12户贫困户。她给记者算了笔账:“1个棚香菇的成本价是35000元,1年能出5—6茬菇,1个贫困户在这里干1年,除了能归还成本外,还至少能净挣25000元。大棚是已经建好的,菌棒全部由我们提供,客户由我们对接,贫困户只需来注水、摘菇,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1年只在这里干7个月,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比上哪打工都强!”

贫困户刘芳和丈夫张国民今年5月份来到合作社,租种了2个大棚。短短2个月,已经收了2茬菇,不仅还上了1个大棚的本钱,还剩余了三四千块钱。她一边把香菇挑拣进篮子一边对记者说:“以前光靠种地收入肯定是不行,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年头庄稼人就特别难了。这种脱贫方式多好啊,有保障,除了注水和采菇那几天不能离人,剩下的时间都可轻松了!”她还说:“我都脱贫了,来年还想继续干呢。在自己家的地里置个大棚,好好干!干好了还想带动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脱贫、都富起来!”

小小的香菇,承载着大大的梦想。与此同时,在巴林左旗全旗,绿色蔬菜、中药材、特色花卉等农牧业新产业和休闲、旅游、采摘等农牧业新业态正方兴未艾。着力发展笤帚苗产业全产业链,积极将特色优势养殖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创新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和农牧业产业“1+X”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唱响产业扶贫好声音的巴林左旗,必将奏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凯歌。

猜你喜欢
小牛犊塔尔牛笤帚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一头带铃铛的小牛犊
亡夫转世
天价笤帚的秘密
天价笤帚的秘密
西门塔尔牛育肥技术
扶不扶
牧人和丢失的牛
西门塔尔牛与蒙古牛屠宰性能对比试验
刍议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的优势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