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芳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外伤性骨折多因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骨骼断裂,患肢多伴有肌腱损伤、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及关节脱位等,患者多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研究表明[1],伤后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睡眠障碍,诱发不良情绪,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康复效果有严重影响。因此,对外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对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临床的疼痛护理已经从单一模式向多模式镇痛过渡,但仍然存在镇痛不足的表现[2]。为此,该研究对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外伤性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外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91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02±3.43)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2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 19 例;年龄 19~68 岁,平均年龄(43.26±3.44)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21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外伤性骨折诊断标准[3];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18岁;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并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对创伤部位进行止血、包扎、简单外固定处理,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予以止痛剂,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急救记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1)建立疼痛护理小组:由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及娴熟操作技术的护士组成疼痛护理小组,首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分析引发疼痛的原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护理措施。(2)疼痛控制护理:①强化护患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通过分析既往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通过转移注意力和音乐疗法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轻度疼痛:可通过物理疗法,如针灸、冷敷、热敷等方式进行干预;中度疼痛:在轻度疼痛护理干预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如乙酰氨基酚;重度疼痛:在轻度疼痛的干预基础上,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干预,如可待因,吗啡等;多模式疼痛干预:嘱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减轻因体位不当诱发的疼痛。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放松训练,让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根据护士的指令让全身保持放松,呼吸平稳,通过舒张血管缓解患者疼痛感受。③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同时注意通风,保持病房安静,确保患者睡眠质量。④护士密切巡视,询问患者疼痛感受,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疼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记录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2、48、72 h的 VAS评分。
康复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质量,量表共包括环境、社会、生理、心理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2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康复质量越好。
护理依从性:①全完依从:患者可根据护士的指导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②部分依从:患者在护士的监督下完成治疗和护理;③不依从:患者拒绝按照护士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2、48、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12 h 干预后48 h干预后72 h观察组(n=46)对照组(n=45)t值P值6.84±1.51 6.88±1.53 0.126 0.900 5.24±1.36 5.89±1.43 2.222 0.029 3.17±1.05 3.94±1.39 2.986 0.004 1.86±0.54 2.53±0.89 4.352 0.000
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康复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质量比较[(±s),分]
组别 心理 生理 环境 社会观察组(n=46)对照组(n=45)t值P值13.45±2.71 11.67±2.43 3.296 0.001 12.79±2.66 10.85±2.33 3.698 0.000 13.35±2.85 11.37±2.18 3.717 0.000 12.91±2.31 10.43±2.04 5.424 0.000
观察组治疗及护理依从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及护理依从率比较[n(%)]
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疼痛是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研究指出[4],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镇痛护理可减轻其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高康复质量。近几年,随着国内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疗护理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也随之增强,术后无痛已经成为患者的基本需求。疼痛作为外伤性骨折的常见症状,若不及时进行疼痛干预,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肌肉萎缩、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
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建立疼痛护理小组,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疼痛护理措施,使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5-6]。通过强化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治疗信心,可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疼痛干预。研究表明[7],通过物理疗法能够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以镇痛药物辅助,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该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后12、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疼痛控制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质量,结果提示,观察组在心理、生理、环境、社会领域的康复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原因是通过饮食和肢体放松训练,可增强患者机体营养,促进骨折愈合,肢体放松训练可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及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患者休养,对于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观察组治疗和护理依从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表明疼痛控制护理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率。
综上所述,疼痛控制护理可减轻外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提高其康复质量与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