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秀
(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海 海北 810299)
为了在高寒地区发展青稞产业,青海省各青稞育种单位加大了黑粒青稞新品种选育力度。并在海拔3 200 m的海北州海晏县青稞产区对新育出的黑粒青稞新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鉴定,确定其适应性以及在当地生产中的利用价值及生产力水平。
该试验区为高海拔农牧交错区域,工业发展比较缓慢,为山清水秀的无污染青稞生产区。试验区域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0.7~-0.3℃,最高气温29.0℃,最低气温-39.0℃。年平均降雨量500 mL,无绝对无霜期,适宜作有机黑青稞生产基地。
试验地前茬为油菜,土壤肥力中等,秋翻地,播前进行综合整地,每667 m2施尿素8 kg、磷酸二铵12.5 kg/667 m2,在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次。
参试品种共5种,分别是13-1032、13-1035、13-1036、13-1047和13-1048。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区面积4.8 m2,8行区,行长3.0 m,南北播向,行距0.2 m,区间0.4 m,重复间走道为0.6 m。2016年4月9日,人工开沟手溜条播。
翻地时间2016年4月10日,翻地深20 cm,整地质量好。播种前施基肥:施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87.5 kg/hm2。于2016年4月23日采用人工开沟、手溜播种。生育期间中耕锄草2次:第1次在2016年6月1日,主要是中耕、除草,同时喷施苯磺隆以防除阔叶性杂草,并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37.5 kg/hm2;第2次在2016年6月15日,以除草为主。
于2016年9月13日收获完毕。各小区单收、单脱,分别计产,对小区产量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收获前对每个小区取样进行室内考种,最后对考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1047产量最高,折合667m2产量为245.4kg,13-1048位于第二位,产量为218.5 kg,13-1035产量最低,折合667 m2产量为144.9 kg,其余两品系的667 m2产量分别为207.4 kg和178.5 kg(见表1)。
分析供试材料生育期结果发现:生育期最长是13-1048,生育期111 d,其次为13-1032、13-1035、13-1036,生育期分别为111、110、110 d,13-1047生育期最短为109 d(见表2)。由于2016年试验播种期比往年有所提前,从总体上看,成熟期比2015年提前了10 d,种子的饱满度、色泽、产量等都好于2015年。从抗逆性来看,5个供试材料在2016年的气候条件下均未出现条纹病、黑穗病、云纹病(见表3)。所有品系的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加强,适宜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较高的肥力和充足的热量条件下更易获得高产。
株高在(98.70±7.56)cm~(91.57±7.01)cm,其中株高以13-1035最高,为(98.70±7.56)cm,属于粮草双高的黑青稞品系,备受高寒地区农牧民认可。13-1048最低,为(91.57±7.01)cm,产草量低,其余3个品系平均株高为(98.18±8.90)cm~(93.55±6.73)cm,经济系数相对合理(见表4)。
在(6.35±1.16)cm~(4.49±0.68)cm,穗长最长的是13-1032,最短的是13-1-48,其中 13-1047、13-1035、13-1036等材料的穗长均超过5.00 cm(见表4)。
在(38.97±9.23)粒~(32.95±11.67)粒,13-1036的穗粒数最多,位于第二的是13-1035,为(38.54±7.56)粒。其余3个品种为32~34粒(见表4)。
穗粒质量在(1.43±0.38)g~(1.18±0.26)g。13-1036穗粒质量最重,位于第一位,位于第二位的是13-1032,穗粒质量最低的是13-1035,2016年黑青稞试验穗粒质量与往年相比都比较低(见表4)。
千粒重在37~33 g,其中13-1047最高,为37 g。最低的是13-1035,千粒重为33 g。其余3个品种的千粒重在36 g以上(见表4)。
通过对以上5个品种(系)综合性状的观察和分析。13-1047产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为245.4 kg,13-1047生育期最短为109 d。2016年试验由于播种期比往年有所提前,从总体上看成熟期2015年提前了10多天,种子的饱满度、色泽、产量等都好于2015年。从抗逆性来看,5个供试材料在2016年的气候条件下均未有条纹病、黑穗病、云纹病倒伏发生。收获、打碾后种子籽粒饱满、色泽好,产量比较理想,从这几个品系的品间表现来看,抗病、抗倒伏、穗长,但存在一定的空穗现象,籽粒饱满度差,有待于进一步筛选优异的穗系来提高产量。
表2 生育期表
表3 抗逆性表
表4 经济性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