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贵
(辽宁省沈阳市原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辽宁 沈阳 110003)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资料研究显示,有约24%的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合并慢性肾病[1]。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对于术后出现的迟发性、急性、亚急性的血栓被临床医务工作者所关注。通常术后患者需服用氯吡格雷进行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于血小板的凝集具有抑制作用[2]。本研究对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探讨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其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狭窄情况≥50%,经全球急性冠状动脉时间注册危险评分为中危或低危者;已排除患者对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过敏者;有严重感染或肿瘤患者;存在血小板计数异常与凝血障碍者;在半年内出现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83~94岁,平均年龄(87.12±3.47)岁;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83~95岁,平均年龄(88.01±4.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具体为阿司匹林(厂家:天津力生制药有效公司;批号:H20143276,规格:100 mg×20粒)1次100 mg,1天1次。对照组服用剂量为50 mg/d的氯吡格雷,而研究组服用剂量为75 mg/d的氯吡格雷,其中氯吡格雷(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00542,规格:25 mg×20片)。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比浊法进行测定,而二磷酸腺苷抑制率使用血栓弹力图进行检验。②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具体为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心源性猝死、支管内狭窄等。③分析两组药物相关性的不良反应,具体包括皮疹、胃肠道出血、便秘、牙龈出血与食欲减退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药物相关性的不良反应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1 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均得到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t值 P值研究组 20 39.24±18.20 28.37±13.29 4.21 <0.05对照组 20 39.04±19.06 29.67±14.18 3.68 <0.05 t值 - 0.45 1.26 - -P值 - >0.05 >0.05 - -
表2 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t值 P值研究组 20 68.34±12.08 60.32±10.64 3.67 <0.05对照组 20 69.12±11.64 61.36±12.34 3.48 <0.05 t值 - 0.37 0.86 - -P值 - >0.05 >0.05 - -
2.2 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组中,经统计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者1例,再发心绞痛者1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2/20);对照组中,出现再发心绞痛者1例,支架内再狭窄者2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5.0%(3/20);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不显著(χ2=2.01,P>0.05)。
2.3 分析两组患者药物相关性的不良反应: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便秘,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其不良反应率为15.0%(3/20);对照组中,2例患者便秘,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患者食欲减退,其不良反应率为20.0%(4/20);两组患者药物相关性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98,P>0.05)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均有多种疾病,且患者年龄较高,随之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增加,高龄人的器官与组织功能易出现退化,表现为合并多种疾病,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因此,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差,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把握好治疗的剂量与方法,特别是高龄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有研究显示[3]:慢性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因慢性肾脏病出现肾性高血压使主动脉硬化,使左室肥厚与壁增厚,出现贫血,心脏代偿性扩大转化为失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功能恶化。当前临床使用介入治疗冠心病,然而至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支架置入导致血管壁受损,因胶原暴露而激活血小板,从而使血小板在破损的血管壁处聚集、黏附,造成支架内再狭窄,导致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引起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常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本文中两组使用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的使用剂量为75 mg/d;对照组的使用剂量为50 mg/d;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均得到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可知,75 mg/d与50 mg/d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方面,没有差异,该结果与李惠[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件比较,差异不显著(χ2=2.01,P>0.05);两组患者药物相关性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98,P>0.05);可知,两种给药方案在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效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采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进行治疗,在血小板抑制率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方面效果相似,且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相当,且都相对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