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霞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健康教育科,广东 深圳 518102)
1.1 研究对象:本文于2016 年10~12月期间抽取街道内高中、初中、小学各2所,在按各年级4∶1比例,抽取高中生 453名、初中生 421名、小学生326名,共计1200名学生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89份,有效率为99.08%。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设计:本文组织相关专家统一设计《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调查表》,设计依据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健康素养 66 条》[1]等。其中,健康知识知晓部分包括灾害与急救、生活习惯、基本疾病认知、传染病、慢性病等5个部分,健康行为形成共计5个观察指标。
1.2.2 统计分析:采用 EpiData3.0 建立数据库双盲录入,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基本情况:本文共统计小学生326人,占27.17%,平均年龄为11.03岁;初中生421人,占35.08%,平均年龄为13.56岁;高中生453人,占37.75%。其中男生642人,占 53.52%;女生558人,占46.48%。
2.2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本文调查学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7.51%,其中小学生为81.75%,初中生与高中生分别为85.72%及89.17%。学生在五个部分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67%、84.31%、90.26%、75.23%、81.58%,学生对传染病及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对欠缺。具体体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清楚,总体知晓率仅为65.10%,这可能与学生家长及教师对相关部分知识亦不清楚相关,大部分学生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了解不够,但是对糖尿病饮食了解程度较高,这可能与其他家庭成员患病有关。同时,在生活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正确刷牙的方式了解不够,学生中仅有72.12%选择正确答案。见表1。
表1 健康知识正确应答情况
2.3 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被调查学生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88.75%,其中小学生为92.78%,中学生为88.14%。中学生在健康行为形成上较小学生低,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家长对中学生的健康行为监督下降造成的。在调查项目中,中学生在“看书45 min休息10 min”以及“每天锻炼1~1.5 h”明显较小学生低,这可能与中学生学习压力增大有关。见表2。
本次调查发现,街道内学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7.51%,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88.75%,这已经达到了国家的相关标准[2],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认识不足的地方,并且随着目前我国生活以及教育水平的发展,城镇地区的学生应该要求更加严格的健康知识普及水平[3]。
表2 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情况 n(%)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明显高于小学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中学生接受健康知识途径增且接受能力更强。但是,在对比健康行为形成时我们发现小学生反而高于中学生,特别是在平衡学习与休息以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上,小学生明显优于中学生,这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家长的监督减少,可能与学习压力增大关系更密切。我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文要求学生每个学习日平均锻炼时间不低于1 h,而在笔者调查时发现,街道内特别是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低于这个标准,有的甚至不足半小时,这与发达国家的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差距明显。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实际推广每日1 h体育锻炼的平均标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