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结肠癌的临床策略探讨

2018-08-17 08:36陈继安赵波韦康来黄飞
中国肿瘤临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腹壁探查肿物

陈继安 赵波 韦康来 黄飞

结直肠癌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023%和0.011%,发病率上升显著[1]。临床上常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将结肠癌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多表现为消瘦、贫血、腹部肿物等;左半结肠癌多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肠梗阻等。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较为罕见。本研究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供临床医师参考。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左腹部肿物并反复疼痛1年余,加重4天”于2016年1月29日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患者1年多前剖腹产后3个月发现左下腹鸭蛋大小肿物,按压触痛,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4天前左下腹肿块增大,疼痛加重,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无好转,到本院就诊,彩超提示“左下腹部混合性肿块(脓肿或盆腔积液不确定)”,拟诊“左下腹肿块”收入院。查体示:体温37℃,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3/67 mmHg,下腹部见约有12 cm陈旧性手术疤痕,左侧中腹部触及大小约12 cm×8 cm×6 cm肿物,压痛明显,皮温稍高,质稍硬,边界不清,无明显波动感。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液化验示:WBC 13.32×109/L,N 0.86,Hb 57.6 g/L,ALB 21.2 g/L;肿瘤标志物均阴性;B超引导下左下腹壁穿刺出灰白色粘稠脓液。2月1日腹部、盆腔CT(图1)示:考虑左侧腹壁、腹腔脓肿累及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盆腔积液。入院诊断:左下腹脓肿。予抗炎、输血、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于2月3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左侧腹壁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左侧腹壁红肿变硬,可及大小约13 cm×10 cm×4 cm肿物,边界欠清,切开排脓后探查,可见直径约1 cm瘘管与腹腔相通,进一步腹腔镜下探查,腹腔内组织广泛粘连、水肿,含大量稠厚脓液样组织,未能分辨肠管外形及进一步探查其他组织。术后电子肠镜(图2)检查示:距肛缘30 cm可见环肠壁生长的菜花样肿物,肠腔狭窄,无法通过肠镜。病理(图3)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2月17日复查CT(图4)示:降结肠、乙状结肠上段肠壁不均匀增厚,考虑结肠癌(增生型),左侧腹壁、腹腔脓肿引流术后,病灶较前缩小,回、结肠管腔扩张,回盲部肠管环形改变,考虑肠套叠,腹腔、盆腔积液,肝、肺未见转移。拟行新辅助化疗,但患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表现,经保守治疗效果差,于3月2日全麻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置管外引流术。术中探查未见转移灶,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及髂内血管旁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乙状结肠,肿块型,大小约13 cm×10 cm,穿透肠壁全层,突破浆膜层。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2级,浸润肠壁全层伴化脓性感染及小脓肿形成,未见明显脉管癌和神经束侵犯,切缘无癌,肠系膜淋巴结无癌转移,腹壁平滑肌及纤维脂肪组织化脓性小脓肿形成,伴异物巨细胞反应,未见肿瘤。术后转肿瘤内科行辅助化疗。术后随访至2017年6月30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图1 术前患者腹部、盆腔CT检查情况

图2 术后患者电子肠镜检查情况(×200)

图3 术后患者病理检查情况(H&E×40)

图4 术后患者复查CT

2 讨论要点

1)本类病例临床病理特点。2)临床上常见误诊原因。3)辅助检查的选择。4)治疗方法及预后。

3 临床讨论

赵波(总住院医师):患者临床特点为女性,36岁,既往剖腹产病史,产后3个月出现左下腹肿物伴疼痛,抗炎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入院后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血常规、B超、CT、穿刺检查结果,考虑左下腹壁脓肿,按脓肿行腹腔镜探查,腹壁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探查考虑与腹腔相关,复查CT及肠镜才能明确诊断;充分准备后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效果良好。患者病史长达1年余,无法确诊,可能与患者脓肿表现典型,但没有出现肠癌常见症状有关;一般腹壁脓肿多与外伤、手术相关,迁延不愈应考虑异物残留、特殊感染(如结核等)、特殊体质(如结缔组织病等)及罕见疾病(如本例肠癌等)。

陈继安(主治医师):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罕见。经以“结肠癌and腹壁脓肿”为中文检索词,“colonic cancer and anterior abdominal absces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中英文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篇[2-17],其相关临床病理特点见表1。其中男性比例为52.9%;女性47.1%,年龄33~81岁;发病部位上回盲部癌为最高,达38.2%。发病到确诊时间从1周到1年余,甚至经4次住院才能确诊,大多在发病后半年左右确诊。诊断方法包括:B超、肠道钡餐造影检查、CT及肠镜。其中3例CT仅提示腹壁感染性病变,未能提示结肠癌;1例电子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结肠癌诊断,剖腹探查后才确诊。术后病理示:病理类型中黏液腺癌及中高分化腺癌占64.7%,无淋巴结转移者亦高达64.7%,仅17.6%存在转移扩散。总体预后良好。

表1 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结肠癌病例临床病理特点[2-17]

黄飞(主任医师):腹壁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体内组织与器官的感染及慢性炎症(如憩室炎、急性阑尾炎、Crohn's病等)、肿瘤、腹腔内异物、创伤、肠梗阻、手术操作、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穿孔等均可以继发腹壁脓肿[18],但结肠癌侵及前腹壁形成前腹壁脓肿较为罕见[15]。因此,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易误诊。本例患者1年多时间内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左下腹脓肿,经抗炎治疗后“有效”,但反复发作;入院后CT检查考虑左侧腹壁、腹腔脓肿累及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盆腔积液,未提示结肠癌的诊断;脓肿引流后复查CT才考虑结肠癌的诊断,最后肠镜检查确诊。目前,针对腹壁脓肿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B超及CT,大多数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文献报告[2-17]34例中31例经CT检查就能明确脓肿与结肠癌相关;进一步电子肠镜检查确诊(文献报告中仅1例患者电子肠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可能与肠镜检查中存在视觉盲区、操作者经验有关)。因此,对于前腹壁脓肿的诊断,特别是治疗后久治不愈者,不应局限于诊断的确立,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建议常规行CT平扫+增强扫描,对可疑者行电子肠镜、肠道钡餐造影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上,文献报告中34例患者因诊断不明确或中毒症状较重,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后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的为30例,直接根治性手术4例。如术中探查无远处转移,可行包括脓腔在内的结肠癌整块切除(根治性)[8,17];如因肿瘤及脓腔巨大,技术上困难或已出现远处转移,可行姑息性切除,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8]。结肠癌预后与TNM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Jackson等[13]认为结肠癌并发腹壁脓肿提示预后很差。然而,White等[15]总结美国麻省总医院1938年至1970年的9例病例,认为结肠癌侵犯前腹壁形成脓肿并不意味不可切除,而是潜在可治愈。随病例的积累[2-4,5,8-9,11,15-16],对此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病变部位可分布在全结肠,以右半结肠为主;病理类型上以黏液腺癌及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生长缓慢,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可形成巨大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合并细菌感染形成前腹壁脓肿,但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潜在可根治性。文献报告中34例黏液腺癌及中高分化腺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均占64.7%,远处转移仅占17.6%。本例患者病程长于1年,肿瘤大小约13 cm×10 cm,脓腔大小13 cm×10 cm×4 cm,但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行整块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效果良好,随访至今已超过15个月,无复发转移表现。

综上所述,以前腹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临床罕见,易误诊;对不明原因或久治不愈的腹壁脓肿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CT平扫+增强扫描结合电子肠镜检查能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此类疾病病理类型大多为黏液腺癌及中高分化腺癌,较少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及联合脓腔的结肠癌整块切除可提高根治的可能。

猜你喜欢
腹壁探查肿物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腹壁缺损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