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特约记者
郭家铭
15岁学习钢琴,曾求学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并获国内外多个钢琴奖项。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主演的个人首部电影《我自己的德意志》获得艾美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在海岩作品《新永不瞑目》中饰演男主角肖童并以出色的钢琴演奏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形象。
在公众面前,镁光灯下的演员和钢琴手总是光鲜亮丽的。在光鲜背后,他们对艺术卓越的追求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却无法体察。艺术教育是一条怎样的路?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青年演员、钢琴家郭家铭,试图从教育的角度探寻其艺术追梦之路。
记者:家铭你好!我们知道学弹钢琴非常不容易,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家庭的教育对您学钢琴有什么样的作用?
郭家铭:我来自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母亲是位教师,父亲则是普通工人。我在5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有人在弹钢琴,就问我妈那是什么,强烈要求她也给我买一台。结果,像其他舍得投资教育的中国父母一样,我妈过了一个星期真的给我搬回来一台,钱还是跟亲戚朋友东借西借凑齐的,一共花了2800多元。从此我就开始了钢琴这门艺术的学习,由于家里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初始的学习全靠自己的摸索。学习弹奏钢琴需要很强的耐力和自觉性,学琴这段时间妈妈的监督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在中学时,我就考取了钢琴十级,还在当时哈尔滨钢琴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因为外公是当地有名的中医,考虑到工作的问题,中途差一点改学医,然而,命运还是将我和钢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哈尔滨一家酒吧弹琴的时候受到别人的欣赏,那位朋友建议我去国外深造,从而开始了我人生的新一段历程。
记者:谈到国外深造,您为何选择了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郭家铭:出国学习是我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可以说充满了艰辛。我的父母为了支持我的音乐梦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可以说完全毁了他们的生活。当时我留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俄罗斯海参崴音乐学院,另一个是乌克兰的名校——乌克兰国立柴柯夫斯基音乐学院。海参崴距黑龙江省比较近,但当时我想,人要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多多经历风雨,才能获得成长,因此选择了路程比较远的乌克兰所属的名校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记者:通过亲身经历,您认为国外学校的教育方法有何特色之处?
郭家铭:到国外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交流问题,俄语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好在我的指导教师是一位意大利的老太太,她嫁给了这所学校的一位音乐家。她本身会说英语,看到我非常苦恼的样子,她开始让我和她用英语对话。当时我15岁,英语知识也不是十分牢固,“文曲星”就成了我必备的物件。一年的英语交流学习,对我之后的演员生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电影《环太平洋2》的拍摄中,我因英语水平不错,与剧组方面沟通完全无障碍。英文台词等方面得到了导演斯蒂文与合作演员伯恩格曼的欣赏,导演也因此将本来为该角色设计的中文台词果断改成了英文。
在钢琴学习方面,这位意大利的老师崇尚个性自由式教学方法,在耐心细致的业务指导之余,不断地鼓励我,说我是一个“钢琴天才”。通过她的帮助和指导,加上我的不断训练,后来我夺得了美申科夫斯基音乐周国际大奖。
记者:您认为钢琴这门艺术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各个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郭家铭:首先就是锻炼了意志,磨练了心性。弹奏出的乐曲是美妙的,但是成功之前的历程却是极端乏味的,需要不断地反复训练。我在这方面磨练出了“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的性格。直到现在,我每天仍然坚持音乐创作,今年年初还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了首张个人原创钢琴音乐专辑《旅程》,专辑中的《天使》这首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作为关注听障儿童群体的公益推广曲。这张专辑在海外也很受欢迎,我还因此收到了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邀请,参加了他们举办的室内音乐会,为外国友人弹奏了我的作品。对我来说,弹钢琴是一种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我被日常喧嚣扰乱的心灵得以宁静。我遇到钢琴的每个瞬间都是欢快雀跃的,我更是一直致力于创作出更现代、更轻松的钢琴流行音乐,放松地在音乐中抒发所有的情绪。我也从不后悔这份执念,我每次听到自己的音乐时都很骄傲,觉得实现了最大的梦想——终于可以让你们听我弹琴了,对母亲来说也是最大的幸福与安慰。
另外,艺术之间是触类旁通的,学习钢琴使得我艺术天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2002年我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从钢琴手向演员转型;2007年我中戏刚毕业就主演的《我自己的德意志》得到了艾美奖最佳男演员提名,这也得益于演出角色与演奏现场的完美结合。后来我又出演了《老妈的三国时代》《我的儿子是奇葩》等多部影视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钢琴演奏虽然现在似乎已经不是我的主业,但是对我一生各个方面都有塑造作用。当然,那段留学的经历更是开拓了个人的眼界和视野。
记者: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潮流。据我所知,现在也有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智慧型钢琴,不用老师在现场教学,您如何看待这一教学方式?
郭家铭:非常巧,我前些天作为青年代表在甘肃兰州参与了“2018‘一带一路’青年成长与发展系列活动”,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老师相遇,他的演讲就包含钢琴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在陪同他参观相关信息化钢琴教学设备的时候我确实大开眼界。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教育部门也提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我想钢琴教育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我始终认为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钢琴教育的入门阶段,这种手段的使用能够让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抵消初始阶段的枯燥。但是,钢琴要想真的弹好,走上专业的道路则必须在老师实地指导下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达成。
记者:现在国内艺考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学生想通过艺考来改变命运,您认为这些学子们应该如何做?
郭家铭:我认为每一位艺考的学子都非常不容易,他们走上这样一条路要经历很多常人不知的艰辛。我对他们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勇气还是鼓励的,但是从学习到考试到学成,这条路上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当然,即使最后学成也不一定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我认为,艺考首先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在这条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即使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记者:您刚才说您作为青年代表参与了“2018‘一带一路’青年成长与发展系列活动”,您认为青年应以怎样的面貌迎接中国的新时代?
郭家铭: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青年艺术家群体作为公众人物更是如此。我是一个演员,同时也是钢琴家,16岁时我赴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与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我就深深觉得,音乐无国界,更多充分的交流才会诞生更伟大的作品。
2007年我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第二年我受邀成为国际艾美奖的评委。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青年层面交流,迸发出的灵感火花,及其对个人发展与成长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参演了十余部电视剧及数十部电影作品,拍摄期间往返各国,在对不同国家文化学习及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各国优秀文化间存在共通性,以及共存的普世崇高价值。我相信这是各国青年对话的坚实基础,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合作的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提出五年了,我认为中国青年应奉献自身力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施展抱负。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通过展现自己的风采,凝聚各界的力量,汇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