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心”一词,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曾做过这样的阐释:“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作为农村教育的坚守者和耕耘者,我们的“初心”就是要办好学校,尽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近年来,大孙各庄中心小学切实贯彻落实市、区各级文件,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科学完善、内容丰富的“好吃有营养”七彩课程体系,让师生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最特别、最优秀的自己,也使学校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好吃又有营养”是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美好愿景。大孙各庄中心小学努力构建“好吃有营养”的七彩课程体系,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要“喜欢吃”,并且要“吃得消”。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切忌揠苗助长。我们力求通过丰富的、多元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进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的成长锦上添花。二是学校要“吃得消”。作为农村小学,我们在生源、师资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和不足,因此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来建构课程体系,否则过犹不及。
基于上述考量,我们秉承“内涵发展,稳中求进”的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现在,着眼将来,通过课程与课堂的深入改革,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站在时代前沿,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长足的进步,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
学校加大课程供给侧改革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和教学主任及学科教研组长为主体的课改实施小组,为改革的持续、顺利推进做好保障。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和《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等文件,将相关制度写进学校计划,加大宣讲力度,使教师树立“改进意识”。建构基于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课程管理与课程实施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为教师的改革实践指明方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培育“有爱国之心,有理想追求,脚踏实地,勇于奋斗的新时代美少年”的育人目标,倾力构建“好吃有营养”的七彩课程体系。该课程由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基础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我们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种课程,并通过多种改革举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其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实施项目引领,落实因材施教。学校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抓手,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开展小班化教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课堂文化,力促“人人都精彩”,确保教学真实高效。
在三年级开展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及日常学业表现为分班原则,实施动态监控,确保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在四至六年级开展分科教学项目,通过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化发展,推动学生学业的进步。此外,学校还实施了分类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语、数、英三个学科开展培优补差,各年级学科教师创造性开展辅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研修方式,促进团队共进。抓实年级集体备课,集中团队力量每单元精备一节课,教师互相听课,注重课前准备和课中、课后反思,要求教师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完善外出教师教研活动汇报制度,要求教师将学习所得在年级组中进行分享汇报,以便全体教师学习最新理念,贯彻落实最新要求;积极打造团队研修文化,以语、数、英三个学科为突破点,成立了三科自主研修团队。三个团队每周都要把网络研修的内容与其他教师分享,推广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形成了“学科教师做课—本学科教师联动—本年级组教师磨课—青年教师研修—学科教师参加”的研修模式,定期举行成果分享会,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带动了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考核评价,加强年级督导。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学校引导教师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只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建立科学系统的课堂评价体系,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时时评价等,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给他们以积极的正向引导。
为更全面客观地检验改革成果,推动改革进程,学校建立了年级督导制度。课改小组通过约课、推门课等方式,关注常态课质量,掌握师生真实的课堂情况。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全年级督导,实行质量监控,测评后及时召开研讨会,查找问题,确定改进措施。通过作文竞赛、专项能力检查等进行教学效果考核,及时查漏补缺。
借力自主平台,强化培训提升。作为全国自主教育基地校,我们充分利用全国自主教育联盟的专家资源培养优秀教师团队。学校已经组建了两届“自主教师发展共同体”,研修教师在自主教育联盟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实践,每周完成两篇文章批注,每周填写行动记录表,每次活动填写学思反馈表。研修教师自觉地把研修内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不定期开展集体研讨交流活动,在课改中很好地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近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专家进校20人次,开讲座30余场,名家上示范课10余节。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勇敢地“走出去”。学校15位教师先后参加了在西安、无锡、成都等地举办的全国教学课改现场会。在“第六届全国自主教育成都论坛”上,李珊珊老师执教的《移动的地图》获一等奖,刘畅老师的英语说课获二等奖,孙秀春老师被聘为英语组评委,教师的6篇课改征文获一等奖。2018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自主教育峰会上,我校教师的上课、说课、论文共获5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在自主教育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我们正由参与者逐步成长为展示者,亮出自己的风采,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校的“好吃有营养”七彩课程体系的拓展课程部分包括必修课程(学科类+德育类)和选修课程(社团课程)两大类。学校力求通过多元课程体系的打造,让学生各美其美,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
七彩阅读课程,点亮智慧之光。由于地域和观念所限,农村孩子在阅读方面还有很大欠缺。为此,2017年初,学校在专家研讨和干部教师座谈的基础上,基于文化传承与现实需要,提出了“农村小学提高学生阅读量的策略研究”这一区级“十三五”课题,旨在多角度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继续巩固已实施了多年的“21分钟”午阅读活动, 开展语文阅读“一篇带多篇”课例研究, 开发“经典名著阅读”项目。同时,成立了多个阅读类社团,并通过家校联动,共同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润泽学生心灵,播撒智慧种子。
艺体实践课程,丰富人生体验。除七彩阅读课程外,我校拓展课程的学科类必修课程还包括七彩健体课程、艺术体验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校坚持“跳绳课课练”,一至六年级每节体育课都安排五分钟跳绳内容。与区人防局等社会单位合作,开展二年级武术进课堂,三年级和四年级太极进课堂教学活动,每周一节,以此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一至四年级聘请专业舞蹈教师进班授课,让学生健体修身,怡情养性。学校设置了长短课时,保障了10%的课时用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游学活动,到乔波滑雪场、梦东方未来世界科技馆等地学习体验。还开展了消防、防空演练等活动,让学生丰富知识,习得技能。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争星夺章课程,追逐美丽梦想。学校的德育课程即“逐梦”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举措。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包括科任老师、班主任、相关干部等,都有责任从探究、自主、合作、公益、才艺、文明、健体、好学、阅读等九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落实全员育人和全面评价。教师平时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为其发星,每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逐梦少年,为其颁发奖章。学校此举不仅能督促学生养成美德雅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尽享成长喜悦。
社团活动课程,张扬个性特长。学校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兴趣特长,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体育、艺术、科技等几大类,组建了30余个学生社团,开设了多门特色校本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3D打印、科学用脑等前沿课程,使农村孩子的视野更开阔;独轮车、空竹、书法、泥塑、火绘葫芦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大增;快板、笛子、口风琴等艺术课程,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感受生活之美;自然拼读、英语课本剧等课程和社团,让学生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每周三、四、五下午各安排一个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社团项目每年调整一次,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取舍。孩子非常喜爱并对其成长有利的,我们就纳入课堂,使之成为必修项目,让学生大面积受益。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师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了,合作更加积极,讨论更加热烈,课堂上经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师上课敢于放手了,更加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评价也更加多元化。多位教师被教研员点名参加区级教研活动,并上全区研究课。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收获颇丰,学校被全国自主教育联盟评定为“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验校。
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孙各庄中心小学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夯持续发展之基;各美其美,启七彩梦想之航”的办学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好吃有营养”七彩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完善,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把学校建成“有梦想、有品位的京郊最美乡村优质学校”,助力农村孩子圆梦,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