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08-16 09:21张钟月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面板数据流通业

张钟月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2005-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根据流通业发展中专业化分工将其分为商业与物流业,研究专业化分工下,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物流业,这说明流通业内部商业与物流业分工提升了流通环节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流通业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其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此外,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研究流通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商业,而中部和西部商业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物流业,中部和西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对地区经济影响更大,物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流通业 区域经济发展 流通效率 面板数据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是由于投资和出口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开始出现下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流通产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流通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内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深化流通业改革,促进流通业专业化分工,提升流通环节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专业化分工

(一)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通业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8352.6亿元,2016年零售额几乎是2005年的5倍,达到了332316.3亿元。同时流通业的规模和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仅为47698个,201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上升到了183077个。从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的数据来观察,发现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93151.3亿元,2015年上升为515567.5亿元。从批发和零售业进出口额来看,201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了33943.6亿元、22719.5亿元。因而流通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为我国转型期经济增添了增长动力。此外,流通业的发展为新常态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带动就业人数是519.5万人,此后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了1173.6万人,由此可见流通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大。

目前我国流通业已经形成了多种成份的商贸流通主体,超市、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成为我国商贸流通组织的重要组成。全国连锁零售业总店数量由2005年的1416个发展到2016年的2690个,对应的销售额也由2005年的12587.78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5400.4亿元。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O2O、B2C、C2C和B2B等新电子商务模式,网络交易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最为熟知的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交易平台,促进了线上线下、卖家买家的良好对接。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交易量超过eBay和亚马逊的总和。阿里公司涉猎广泛,从云计算到数字支付,其拥有淘宝和天猫商城、阿里云、支付宝等多个子公司,实现了跨领域的多头并进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7.31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网购用户的增长带动了网络零售的迅速崛起,2016年其销售额达到了51555.7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网络销售总额的81.4%,达到了41944.5亿元。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以顺丰和“三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业,我国快递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2015 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6.7亿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增加值2005年为10668.8亿元,到2016年已增长为33355.3亿元。可见电商促进了流通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二)流通业的专业化分工

新兴古典經济学对流通问题的研究,其对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沿着交易效率的视角展开,而交易服务中间商在经济中的出现是经济演进的标志(庞春,2009、2010)。马强文和申田(2017)用理论推导出了流通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演进发展模式,认为流通效率不断改进时,将导致分工逐步加深,随着流通费用下降,流通服务的流通效率上升,流通中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流通中间商出现,使产品的流通效率上升,生产中的分工上升。最后,随着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流通中间商进一步分化成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批发和零售)的商人中间商,和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物流中间商。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说明与指标选取

本文以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研究流通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前文分析可知,随着流通业的发展,流通业中间商出现专业化分工,一种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另一种则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服务的物流商人,因而本文分别从商业和物流业发展两个方面研究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本文使用的具体数据说明如下: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本文使用各省份的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流通业(sy和wly)。本文为揭示流通业的发展正走向专业化,特别是物流业作为流通业服务的迅速发展其对地区经济的增长逐渐显现。所以本文流通业从两个方面衡量:商业与物流业。商业发展使用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表示,物流业发展使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来表示。

投资(invest)。投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而本文投资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表示。

劳动力(labor)。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体现为农村廉价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特征,但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数量增长缓慢、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部门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显现,本文中劳动力使用的是各个省份的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来表示。本文所选取的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注意到各个指标变量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为了避免数据时间序列的差异影响,在分析的过程中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处理,最终建立模型为:

lngdpit=α0+α1lnsyit+α2lnwlyit+α3lninvestit+α4lnlaborit+εit

其中,gdpit表示在t年i地区生产总值,α0为截距项,syit、wlyit、investit和laborit分别表示在t年i地区的商业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投资以及劳动力,εit为误差扰动项。

实证分析及检验

(一)流通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探究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我国2005-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tata12.0软件,分别使用混合模型(OLS)、固定效应模型(fe_OLS)和随机效应模型(re_OLS)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分别给出了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不论是哪种估计结果均表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商业和物流业的增长对地区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大于物流业。首先需确定三种模型哪一种更为合适,F检验结果显示其P值为0.0000,所以可以断定固定效应模型比混合效应更为合适。此外,由Hausman检验得知,拒绝了随机效应,综合以上报告的结果分析得出,固定效应最为合适,而且其拟合优度达到了0.982。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系数显示商业增加值每增加1%,地区GDP将会增加0.303%,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地区经济将会增长0.192%。由此看来,完善和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对“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应当改变,对目前流通业的专业化分工应有新的认识,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将会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因效率的提升而增长。除流通业相关变量之外,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弹性为0.331,目前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最为重要,劳动力对地区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正向积极的促进作应,这与既有理论的预期相符合,反映出了劳动力和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为确保本文分析的可靠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分别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考虑到行政级别对城市经济及发展的影响,所以将样本中四个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予以剔除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的前3列。由回归结果可知固定效应模型,如表2中(2)所示最为有效,且流通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依然十分显著,此外,回归系数表明商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依然大于物流业,与前述结论一致,说明回归结果稳健,模型有效。

本文选择样本时间窗口为2005-2015年,其中包含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样本,我国经济受到其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这会对样本数据的平稳性带来影响,为避免这一影响,剔除经济危机期间的样本即剔除掉2008-2010年样本,对数据进行重新估计,结果见表2的后3列。由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知固定效应,如表2中(5)所示最合适,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显著,且回归系数与全样本非常接近,商业对经济影响大于物流业,再次证明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二)不同地区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我国无论是流通业的发展,还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为了捕捉不同地区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哪种估计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择出最合适的模型估计,东部地区最优的模型估计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见表3中(2),中部地区最优模型估计为随机效应,估计结果见表3中(6),西部地区最优估计结果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见表3中(8),通过对比发现三大地区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商业与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总的影响来看,即商业与物流业每增加1%对经济的影响,东部地区最高为0.64,中部次之为0.591,西部最小为0.448。但商业和物流业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商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于物流业,这与全样本结果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物流运输业较发达增长迅速对地区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商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更显著,而且商业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物流业,说明中部和西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对地区经济影响更大,物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东部与中西部对比可知,随着流通业的发展分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且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影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来看,东部地区对地区经济作用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影响最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这既符合预期又与事实相符。

结论

本文运用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并将流通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分解为商业与物流业,研究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顯的促进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物流业,这说明流通业发展中专业化分工正在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还较小,其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研究流通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商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于物流业,这与全样本结果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物流运输业较发达增长迅速对地区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商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更显著,而且商业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物流业,中部和西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对地区经济影响更大,物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来看,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提升,流通环节也趋于独立化,流通业与生产部门的相嵌程度逐渐下降,流通业内部商业与物流业分工提升了流通环节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流通业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阳鑫.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孟立慧.基于经验数据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 (2)

3.赵霞.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0(4)

4.林宏伟,闫帅.商贸流通业规模和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5.马强文,申田.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理论与实证[J].宏观质量研究,2017(1)

6.庞春.为什么交易服务中间商存在? —内生分工的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8(2)

7.庞春.服务经济的微观分析—基于生产与交易的分工均衡[J].经济学(季刊),2010,9(3)

8.黄.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基于区域差异动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 (23)

9.俞超,任阳军.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面板数据流通业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