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卓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以增量改革的方式促进存量的调整,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经济和结构的形式提出的改革措施。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供给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扩大内需,释放消费需求,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显得十分关键。本文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发现消费需求释放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下消费需求结构变革的策略和路径。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实现消费需求的释放,达到拉动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 优化经济结构 消费需求释放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走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响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优化经济结构必然要对消费需求结构予以一定的改革。特别是在当下我国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调整消费需求结构、转变经济结构,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以调整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需求释放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消费需求释放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城乡消费结构优化的作用。这种基于供给侧改革以消费需求变革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非常大的实际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以在宏观上带动我国经济结构变革和经济的增长。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12-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总额在不断上涨,2016年达到了30万亿元,但是2012-2016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没有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反,2016年较2015年出现了12个百分点的下滑,说明居民的消费增长状况不佳,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状况有待改善。
(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增长率并不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对经济的贡献率低。表1为2016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比重的状况,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的贡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所占的比重也最高,相比之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最低,贡献率也最低,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较第二产业稍低一些,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也不如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高。但是根据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了解到,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要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因此,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海外投资的市场需求较弱、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和出口压力,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由于消费对于生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在投资出口明显不足的状况下,消费成为目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在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美国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一直处在百分之八十多的高位运行,消费对生产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处在36%左右,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物质消费在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占据一定的比重,2012-2016年中美两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图2所示。在我国GDP迅猛增长、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还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足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明显存在的问题,拉动内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才能更好地优化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
城乡消费差距大,农村消费市场亟待扩展。根据相关的统计可知,2016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8.9%,除去相关的干扰性因素之外,实际增长为7.4%。其中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相比上年度提升8.2%,减去相关干扰性因素之外,其实际增加幅度为6.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约为8.9%,扣除相关费用以后增长了7.5%。另外,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92元,增长率为7.1%,除去有关价格增长的因素外,实际增长幅度为5.5%。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仅为9223元,扣除相关影响因素外,农村实际增长幅度为8.6%。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消费总量在不断上涨,但是城市消费增长率明显低于农村,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农村在可支配收入总量上远低于城市,这就导致虽然农村消费增长率在不断上升,但是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存在着很大不足,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消费需求释放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消费需求的释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经济的增长。消费需求的释放通常也伴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相反,当消费需求遭到抑制,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没有了强有力的动力。因此,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定要把握好消费需求的释放路径,优化消费需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最优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消费需求释放趋势
研究表明,消费需求的释放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消费需求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是,无论产业发展链条有多长,产业发展的基础始终是市场,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此外,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形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当消费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之后,部分消费需求发生萎缩,甚至出现消失,厂商就会根据这种变化对生产要素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升级不统一的矛盾
根据表2所示,产业需求变化和投资结构变化互相存在着矛盾和不匹配的问题。第一产业需求比重在2013-2016年为-10.1,但是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却为-0.49,存在着较为不匹配的问题。第二产业在2013-2016年同期的产业需求结构和产业投资结构则较为平衡,说明第二产业在需求结构调整和产业投资结构方面比较平衡。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同期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结构失衡,产业需求增长1.8%个百分点,但是投资增长幅度不增反而出现了下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消费需求的变动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第三产业是朝阳行业,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但是投资却出现难以跟上消费需求变化的实际状况,出现了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
(三)消费需求释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状况
伴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加快的释放,会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相关学者利用 2002 年全国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表进行相关的测算和分析得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实际消费率就可以使得第三产业服务的比重提升0.26个百分点。因此,通过相关的测算,得到了发展型的消费需求比重,如表3所示。
建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矩阵并且对相关矩阵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发展型消费每上升1%,伴随着第一产业就会下降1.33%,第二产业将会下降 1.58%,但是第三产业则会提升2.89%。因此,可以看出,消费型结构的增长对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增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预测信息,2020 年,城乡居民发展型消费需求比重将会达到58% ,第三产业比重也会不断上升,达到将近57.53% 的比重。到2025年,发展型消费比重继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将上升到63.34%,而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下降,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第一产业,这也符合恩格尔系数中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即第一产业逐渐趋于下降,人们用于基本生活支出的量将会明显的降低。因此,加大基于消费结构方式的调整,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业进行相应的投资,有利于消费需求的释放,也会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供给侧改革下消费需求结构变革的策略和路径
(一)利用供給侧改革,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供给侧结构改革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调整经济结构,使得要素资源得以实现最优化的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关系面对着非常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供需不匹配”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阻碍性因素。此外,中国供给体系和需求侧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中低端产品明显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但是却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的供给侧效率低,因此要通过供给方面改进供求关系,从生产、供给端开始,调整供给结构,打开内需,提高经济的数量和质量,使得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最大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该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生产更多符合居民消费需要的产品,增加中高端优质化产品的供给,转变消费模式,不断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兴起的对于新兴消费的需求。因此,在市场化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下,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动消费市场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产品的供给和消费得以最好的匹配,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最优配置。
(二)利用市场的力量化解产能过剩,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市场经济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经济形式,利用市场化的力量化解产能过剩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和机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不是产业结构内部的简单调整,更不是产业的此多彼少的过程,其实质是同一产业在不断优化过程中更好地实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际是一种供给和效率的提升。利用市场的力量化解产能的过剩就是在进化中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供给的质量和供给的效率,或者可以说是用新的产业代替老的产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这种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也是依靠市场力量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另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是在具体购买中实现的,即在现实的市场中得以完成。消费者需求必须和市场经济的供给结构相适应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面对我国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许多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但是有的商品供给却出现了明显的过剩,这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改变供给的方向,利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以消费者需求为对象,化解过剩产能,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与供给得以匹配。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新型“强”政府
供给侧的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实实现转变政府的职能,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状况予以一定的转变,建设新型责任型政府,使得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既要切实可行,也要不违背市场经济对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不断转变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下必须遵循的。但政府在消费者需求释放的过程当中,政府需要不断地转变具体职能,政府应当扮演具有建设性和行动性的新形象。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实现消费需求的释放:
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减轻城乡消费者后顾之忧。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积极改进基本医疗,提高就医供给环境;提高教育在公共服务方面中高端的供给,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升文化和物质的需求。相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的工资以及低保标准,提升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收入,利用相应税收政策降低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政府通过相应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解决城乡居民消费的顾虑,从而带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通过政策扶持,扩大第三产业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经济增长长效发展。
支持和提升文化服务性第三产业的消费,增加居民在相应教育文化服务方面的消费,提高文化服务消费的质量,政府支持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着力提升和满足城乡居民在第三产业方面的消费需求,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意义。逐步提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供给环境,逐步扩大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中高端服务供给,努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改变要求,使居民消费由低端消费逐步向高端消费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努力挖掘更新的消费热点,政府要创新金融供给,不断发挥政府在资金上的供给导向作用,不断将政府投资方向逐步转移到公共服务以及民生项目上,改革和优化投资供给的方向和结构。通过不断探讨PPP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投资模式,推动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满足居民不断上升的经济文化消费需求。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共同努力,发现居民消费当中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努力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当中新的需求和新的内需,更好地实现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
用创新科技实现消费需求的提升和转变。当今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带动着人类的进步,也不断推动着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升级。政府应该积极地提升创新供给方面的支持,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满足人们对于新科技需求,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政府也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在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实现更好服务于企业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發展,当前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扩大消费方式拉动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响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以及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目前的消费结构下消费需求释放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消费需求的释放和扩大内需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供给侧改革下消费需求结构变革的策略和路径,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以优化经济结构:利用供给侧改革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用市场的力量化解产能过剩,调整消费需求结构;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新型“强”政府。通过这种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的消费需求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敏,胡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J].山东社会科学,2016(6)
2.岳立,杨帆.新常态下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基于产能、结构和消费模式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6(10)
3.贾康,苏京春.论供给侧改革[J].管理世界,2016(3)
4.李毅.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现实路径—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J].开发研究,2016(6)
5.匡贤明,蔡文龙.释放消费: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0(1)
6.苏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白酒产业新型增长路径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1)
7.汤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现象分析[D].安徽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