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然 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经济趋同研究和消费研究的相关统计指标和计量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在测度区间内都得到了快速提高,初始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年均增长率更快。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似,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居民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整体比较落后,但在某一些商品支出类别上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有逐渐接近的趋势。
关键词:居民消费 消费水平趋同 消费结构趋同
引言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也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GDP总量连超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之相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却并没有获得相应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近几年来,消费增长主要呈现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消费总支出对GDP的贡献相比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来说偏低,二是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的地区差异可以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但是过大的消费差距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旨在拉动国内消费。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经济趋同研究和消费研究的相关统计指标和计量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相关文献综述
消费一直是经济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己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外对于消费的研究经历了从注重宏观消费函数到注重微观家庭消费行为、消费约束条件、个体特征及大样本家庭数据实证分析的转变,尤其是近些年对家庭消费结构更为关注。从1936年消费函数概念提出至今,西方经济理论相继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等一系列理论假说,在这之后的研究则进一步对这些理论假说进行可信度与实证检验。当前,随着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纷纷向微观家庭消费行为和家庭消费结构进行转移。这类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学者在Engel(1857)的研究基础上,以恩格尔定律为出发点,利用相对成熟的消费函数模型,研究各类商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随时间、地域和居民收入、商品价格变化而呈现出的差异。比如,Kindleberger(1989)总结了各类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恩格尔定律意味着不同类别商品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而各类商品(不仅是食物)的恩格尔系数长期都遵循恩格尔定律,即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随收入上升而下降;司津春(2006)选择了陕西、山东和江西三省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类外部因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杨明媚、李华林(2008)利用湖北省1996-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数据,以各项支出间的比例关系代表消费结构,研究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证明了收入等级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徐秋艳、李秉龙(2015)利用AIDS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2000-2012年的七大类商品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发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对价格的反应比较敏感。王利娟(2015)则基于ELES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居民除居住类之外,其他商品消费类别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低于城镇居民,需求收入弹性也均低于城镇居民。
另一类学者则主要对居民消费在时间、地域和结构方面的差异进行概括和分析。比如:樊茂清、任若恩(2006)利用各省市自治區消费数据,研究了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各类商品消费支出类别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刘辉煌、徐华亮(2008)则聚焦于服务消费,实证检验了价格和收入等因素对服务消费地区差异的影响;杨继东(2013)利用1992-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和原因,发现享受型消费支出的不平等程度上涨幅度更大,而临时收入之间的差距对消费不平等水平有重要影响;陈志刚、吕冰洋(2016)则发现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趋同性分析
(一)CT趋同检验
CT趋同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产出水平的离散程度不断减小,在本文中,就是人均消费支出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为检验CT趋同效应,计算2000-2014年29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在7大类商品消费支出上的对数标准差,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00-2014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在7大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上均不存在CT趋同,但是不同类别的商品消费支出有各自的变化趋势。食品、衣着和居住三类商品消费上的对数标准差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以认为这三类商品消费先呈现T趋同的现象,后又出现CT 趋异的态势;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正好相反,是先存在CT趋异,后又出现CT趋同现象: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的对数标准差整体来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CT 趋同检验存在自身局限性,由于标准差还要受到除了数据离散程度之外的数据平均值的影响,仅从这一结果很难判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差异性的变化趋势。因此,下文使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来进一步分析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在不同类别商品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化趋势。
(二)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
变异系数。本文根据变异系数的定义分别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在7大类商品消费支出方面的变异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变异系数在标准差的基础上消除了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对于分析地区之间各类商品消费水平差异更有实际意义。
由表2可知,城镇居民各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与对数标准差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第一,食品、衣着、居住和家庭设备及用品四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变异系数较小,说明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在这四类商品消费方面的差异不大,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变异系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后两类商品消费,表明城镇居民在这几类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受制于居民收入、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巨大差异性;第二,食品、衣着和居住三类商品消费上的变异系数在一段时间的波动后呈现出扩大趋势;而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则是在近几年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第三,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拐点,各类消费支出变异系数基本都是在这一时间开始呈现出和前一阶段相反的变化趋势,可见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2000-2014年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在生存型消费(食品、衣着和居住)和代表消费结构升级的享受型消费(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差距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正好相反的特征,后者的支出差距在近几年不断减小,表现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良好态势。
泰尔指数。泰尔指数常用来测度地区间收入差距,本文将其应用于衡量地区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作为趋同检验和变异系数的补充。将泰尔T指数应用于衡量地区消费差距,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我国城镇居民各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的泰尔指数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变小趋势(2013年之后可能因为统计口径问题,各类消费支出的泰尔指数都出现了拐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2006-2012年各类商品消费人均支出的泰尔指数变化幅度不大,地区间消费水平的差距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第二,衣着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的地区差距大幅减小,尤其是衣着支出,泰尔指数从2000年的0.18减少到2012年的0.11;第三,相对于其他类别商品来说,居住消费的泰尔指数波动较大,可能与我国各地区房价的巨大差异有关。
从上文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趋同检验、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各类商品消费上都不存在绝对的σ趋同,生存型消费和代表消费结构升级的享受型消费的地区差距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区别。同时,用不同指标衡量的地区消费支出差异也有所不同。其中,各地区消费支出的对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呈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而泰尔指数相对于前两者来说变化较为稳定。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趋同性分析
(一)趋同检验
同样,为检验σ趋同效应,计算2000-2014年2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在7大类商品消费支出上的对数标准差,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2000-2014年整个时间段中,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在7大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上均不存在绝对CJ趋同,但是不同类别的商品消费在不同时间段内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或者趋异现象。第一,食品和衣着消费的对数标准差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大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农村居民在这两类商品消费支出上存在趋异现象,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开始从食品、衣着等必需品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品牌和档次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方面的差异;第二,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信3类商品支出的对数标准差尽管可能在某一时间点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不断減小趋势,可以认为在2000-2014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在这3类商品消费上存在一定的σ趋同现象;第三,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服务的对数标准差波动较大,农村居民在这两类消费支出上的差异没有特定变化趋势,也不存在σ趋同或趋异现象。
(二)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
变异系数。2000-2014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在7大类商品消费支出方面的变异系数的测量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波动更大,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规律性较弱,但是从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中,还是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居民在各类商品消费支出上的变异系数要普遍大于城镇居民,说明同城镇居民相比,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更大;第二,和城镇居民类似,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和家庭设备及用品四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变异系数也较小,而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农村居民在更高层次的消费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第三,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ci趋同的检验结果有相似也有不同,食品和衣着消费的变异系数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异系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近几年不断减小,文教娱乐服务的变异系数在考察时间段的前期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近几年开始出现下降,而交通和通信的变异系数波动较大;第四,和城镇居民以2008年为明显拐点不同,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拐点,金融危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如城镇居民显著。
总的来说,和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居民在各类商品消费的支出差异波动更大,在享受型消费方面的支出差异巨大,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更甚,与城镇相比,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有更大升级空间。
泰尔指数。2000-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各类商品消费支出的泰尔指数测算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各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的地区差距变化趋势并没有城镇居民明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农村居民各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的地区差距要显著大于城镇居民,尤其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方面,泰尔指数普遍在0.3以上,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距要大于城镇居民;第二,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的泰尔指数变化幅度不大,地区间消费水平差距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第三,2005年之后,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服务支出的泰尔指数逐渐减小,地区差异有所缓解,交通和通信支出的泰尔指数在近几年也有所降低;第四,和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居住消费的泰尔指数波动幅度也较大,可能与房价波动有关。
结论
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σ趋同分析,利用多个衡量不平等的指标测度了2000-2014年间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分别利用对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在各类商品消费上都不存在绝对的σ趋同,食品、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和交通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服务等享受型消费的地区差距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别,生存型消费的地区差距较小,但近几年呈现出扩大趋势,而享受型消费的地区差距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同时近几年也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拐点,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地区差距基本都是在这一时间呈现出和前一阶段相反的趋势,可见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各地区农村居民在各类商品消费上也不存在绝对的a趋同,并且以不同指标测度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都要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且波动较大,变化趋势不存在一定规律性。
参考文献:
1.刘鹏,邓凯文.中国省际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差距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4)
2.张红历,梁银鹤.中国省域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差异分析[J]. 情报科学,2016(2)
3.杨中卫,胡浩,范金.基尼系数视阈下中国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1)
4.石美.因子分析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5.田晓佳.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商论,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