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弋迪
摄影在日语里汉字写为“写真”,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时候被称为“光画”,虽然在1932年的时候确实出现过名为《光画》的摄影杂志,但是现在想要买一本摄影集的话,不能说我想要一本光画集,得说我想要“写真集”。之所以要在文章开头强调一下“写真”与“写真集”的名称,是因为“写真”在中文的摄影术语中也同样存在,而含义更多地被大家理解成人物的肖像,甚至会被脑补成泳装和裸体摄影。这里要和大家讨论的写真集是不折不扣的摄影作品集。摄影师作为摄影作品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的拍摄,摄影集制作出版无从谈起,而书店则是连接摄影师与读者的生命线。摄影师、摄影集与摄影书店—可谓是日版摄影出版的三个关键词。
各具特色的日本摄影书店
在日本,摄影传播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摄影集(像网上传播的扫描一整本摄影集发布的行为在日本几乎没有),而传播的线下场所就一定是各式各样的书店。普通人想要与摄影产生联系,去一家书店显然是最便利、最廉价的方式。虽然在日本的综合类书店中也可以找到满满几书架的摄影集,但是想要满足对于摄影的热情还是得去那些主营摄影的艺术书店看看。
作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部分优秀的书店自然是聚集于东京都内。最近國内知名度非常高的茑屋书店就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经营着摄影设计类书籍的同时,也将餐饮与摄影器材的经营完美地融入在了书店中,顾客们可以在书店中边喝啤酒边看自己中意的摄影集。而去年在东京银座新地标“GINZA SIX”开业的茑屋书店新店铺更是将展览甚至是奢侈品手表的展台加入进了书店。所以与其说茑屋书店是在销售书籍,不如说它是在贩卖一种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由于日本成熟的二手书回收机制,古书市场在日本也是非常的发达。摄影书籍一次出版的印刷量非常少,一旦绝版就很难再买到,多亏了东京数量众多的专业二手摄影书店,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早已绝版的写真集。如果说普通的摄影书店贩卖的书籍都大同小异的话,那去中古摄影书店一定会让你充满寻宝的惊喜。 中古摄影集行业中的翘楚就非小宫山书店莫属了。位于东京古书一条街神保町的小宫山书店是一家创办于1939年的老店,走进去会被老板惊人的摄影集收藏所折服,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稀有的日本摄影集,珍贵的初版欧美摄影集也是随处可见。当然你也可以轻松地选购到许多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古摄影集,不定期地大甩卖也是爱书人淘宝贝的好机会。所以不管是挥金如土的收藏家还是囊中羞涩的学生们,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摄影书籍的魅力。小宫山书店最早由于收藏有大量的三岛由纪夫藏品而闻名。而小宫山书店与摄影的结缘来自1963年出版的一本传奇摄影集—《蔷薇刑》,内容是细江英公拍摄的三岛由纪夫,初版的蔷薇刑则非常豪华地拥有着这两位大师的双签名,而小宫山书店正是从那时开始将精力投向了中古摄影集的贩卖以及收藏。如今的小宫山有着令人惊愕的藏品。荒木经惟1971年自费出版的《感伤之旅》,1970年代传奇摄影志《挑衅》,1986年苍穹社出版的深濑昌久的《鸦》。甚至传闻连荒木经惟传说中的复印机写真集《施乐写真贴》小宫山都有收藏。《施乐写真贴》是1970年荒木经惟使用施乐复印机手工制作,一套26册,一共制作了70套,并没有进行贩卖,而是寄给了当时的社会名流、杂志编辑等人,据说当时很多人并没有在意甚至是直接丢进了垃圾桶,导致这套摄影集数量极度稀少,现在可以考证到的是这套摄影集仅有两套存世。
提到荒木经惟这套《施乐写真贴》,不得不提一家同样位于神保町的中古摄影书店—喇嘛舍。对于这家书店,大部分人对于它知之甚少,现在走进店中也是一派萧条的气息,可是这家书店在上个世纪竟然奇迹般地集齐了一套《施乐写真贴》(直到今天,笔者也仅仅见到过一册非卖的《施乐写真贴》),当时美国的摄影收藏机构立刻前往东京想要购买这套稀世珍品,最后成交价格高达上千万日元,震惊了世界摄影集收藏圈。像喇嘛舍和《施乐写真贴》这样都市传说般的趣闻在神保町还有很多,等待着各位前去发掘。
不仅仅是传统的古书街,在东京年轻人爱去的涩谷、中目黑、下北泽等地,也很容易找到主营摄影集的中古书店,书店的设计以及经营的书籍范围也会和老板们的年纪一样更加年轻化。书店的聚集区甚至会印刷一张名为“古书散步”的手绘地图,来方便大家边散步边逛中古书店。在这里购买一本二手的摄影书,与买一件古着和挑选一张黑胶唱片一样别无二致。所以在东京买一本摄影书的过程有时候甚至会比摄影集本身更加迷人。位于高円寺的小书屋blind books,因为老板的视力非常低,甚至到要失明的程度,所以他把自己的书店带点黑色幽默又有些自嘲地命名为盲人书店。3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融入了书店、酒吧和展览场所。可能大家会有疑问,这么小的地方真的可以做展览吗?当你走进盲人书店仅仅2平方米的厕所中的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展场是在厕所里。可不要小看这间厕所展场,在这里甚至做过森山大道的摄影展!而每次展览的海报也会一丝不苟地贴在厕所入口。每次去盲人书店买书时,我都会打心底里惊叹:真是魅力十足的一家书店啊!
尾仲浩二与佐内正史的摄影集
得益于日本发达的出版行业与印刷行业,摄影集的出版变得相对简单。日本国宝级摄影师荒木经惟不光在情色摄影上闻名于世,疯狂出版了近500本摄影集的壮举也是堪称空前绝后,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继续上升,真是怪物一般的存在!不仅仅是自己的重要作品要集结成册,记录自己一年里大事小事的“摄影日记”也是每一年都会出版。而另一位国宝级大师森山大道于1972年出版的《写真,再见》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即使在自己准备要告别摄影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出版一本摄影集。虽然上面说的都是日本摄影集与出版业发达成熟的地方,但是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日本的摄影书籍产业在日益萎缩,像老牌的摄影出版社苍穹社,爱做摄影新人作品集的赤赤舍也是相继传出财政赤字的消息。我认为这与泡沫经济后,日本经济的一蹶不振还有日本多灾的地理环境有关,大家更加愿意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及时行乐的消费行为中去,而与传统艺术门类相比本身就更为小众的摄影艺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摄影书籍消费市场的日益萎缩也能够被理解了。但是即使是在这样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日本摄影师们制作摄影集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每年依然有着大量的摄影集被出版,放上摄影书店的书架,像荒木经惟与森山大道这个级别的摄影师想要出版一本摄影集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出版社和摄影机构都会争相合作。
大部分摄影师制作一本摄影集可没有这么轻松,接下来想要介绍两位日本摄影师与他们的摄影集给大家,分别是森山大道的学生尾仲浩二與荒木经惟的学生佐内正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战后摄影黄金年代的火炬正在以某种方式传递到他们的手中,他们会以自出版的方式出版摄影集,而在摄影集的制作上两位也是各具特色。
首先想要介绍的是摄影师尾仲浩二。尾仲浩二1960年出生于福冈县直方市,1980年代森山大道在东京写真专门学校任教,当时作为森山作品“粉丝”的尾仲浩二考入了东京写真专门学校向森山学习摄影,虽然崇拜着森山大道,可是为了摆脱老师黑白作品强烈的气场,尾仲在2000年后彻底摒弃了黑白摄影的创作,转向了彩色摄影以及彩色暗房的制作,之后创作出个人风格十分强烈的彩色作品,被人赞誉为“尾仲调”(オナカラー)。尾仲浩二目前在东京中野的一个地下室里经营着一家名为“街道”的画廊(这家画廊1988年在东京新宿创立,1992年倒闭,在2007年重启),不光展出自己的作品,还带着十多位摄影同好一起参加“街道”的摄影活动。自费出版“街道”系列的摄影作品集的同时,也为“街道”的成员们出版季刊《街道杂志》,以记录平时的摄影活动,不光是每个月的最新展览,平时大家的一次聚餐也能成为摄影杂志的内容。不管是严肃的摄影作品集还是略显轻松的摄影杂志,尾仲浩二都展示出了在摄影书籍制作出版上的极大热情。除了自费出版,他与出版社及图书制作机构的合作也并未停止。2017年来中国游玩时也是灵光一闪,与无锡的无像工作室合作,复刻再版了自己的黑白摄影集《慢船》(Slow Boat,这是第三版,首版于2003年由苍穹舍出版,第二版为2008年在德国出版),就这部作品,无像还在画廊空间为尾仲浩二举办其在中国的首个个展。而不管是彩色作品还是黑白作品,制作上尾仲始终偏爱于制作小尺寸的轻量摄影集。方便携带,易于传播,能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是尾仲浩二制作摄影集的初衷。
而第28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2002年)得主佐内正史的摄影书却是如同异类一般的存在。与尾仲浩二相反,佐内正史出版的摄影集大多尺寸巨大,拿在手中非常厚重。这在书籍尺寸原本就偏小的日本显得更加特立独行。佐内正史1968年出生于静冈县静冈市,24岁开始摄影。佐内正史与荒木经惟结缘于1995年佳能写真新世纪奖,当时作为评委的荒木经惟选择了与自己风格并不相似的佐内正史作为获奖者,之后佐内正史就一直称荒木经惟为老师。佐内正史早期的摄影集都是与各大出版社合作出版,但是为了制作自己真正喜欢的摄影集,2007年的秋天佐内正史上线了自己的自主出版品牌—“对照”。摄影集的内容的选择上,佐内正史也是非常任性,自己的红色轿车(摄影集《赤车》),咖喱和拉面的特写(摄影集《拉喱》),甚至是Eva(日本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主题的弹珠机,都能成为他出版摄影集的内容。如果说尾仲浩二的摄影集是为自己的“粉丝”与读者们设计制作的话,那佐内正史的摄影集制作过程更像是他自己一个人的狂欢,或许是因为这种略带偏执但又一鼓作气的精神,佐内正史的摄影集深受大家喜爱,销量也还算不错,但是有时候在书店里我确实会因为他摄影集的尺寸过于巨大而放弃购买。
写在最后
在去年9月份的东京艺术书展上,我看到了非常多的新人摄影师带来了他们制作的摄影集前来交流与贩卖,而更为让我欣喜的是,结伴前来参加艺术书展的观众年龄层都十分年轻,东京艺术书展俨然成为了一场文化园游会,之前对于日本摄影出版的担心也烟消云散,有着这么多努力的年轻摄影师,摄影出版社以及这么多年轻的读者观众,摄影界与出版业前辈们的光辉一定能够被继承下去。
(作者旅居日本,瞩目于日本的摄影集、展览以及原作)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