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钢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2260)
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主要病因,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传统治疗HP的经典方法为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联合2种抗生素的三联7 d疗法,曾因其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特点而被全球引为首选方案,常用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但因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HP耐药情况日趋严重,传统三联疗法的有效率已降至 80.00% 以下[1-2]。研究发现,根除HP的首次治疗成功率非常关键,因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HP的根除率会逐步下降[3]。HP耐药率存在地区差异,主要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有关,因此,明确当地的HP感染率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对于指导正确使用抗生素抗HP与防止HP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纳入标准:4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铋剂及抗生素;首次接受根除HP治疗。
排除标准:相关药物过敏史;消化道大出血和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消化道手术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及妊娠期;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疑有恶变。
病例选择与分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铜梁区、璧山县(现璧山区)、潼南县(现潼南区)等渝西地区2012年至2016年共1 000例门诊患者的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其中男546例,女454例;患者平均年龄 38.7岁,15~39岁 378例,40~59岁453例,60岁以上179例;经内镜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21例,慢性胃炎伴糜烂145例,胃溃疡1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0例;150例HP菌株均为我院门诊患者胃镜活检标本培养所得。选取其中4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例,分别口服标准剂量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每日2次,疗程10 d。
14C-尿素呼气试验:应用HUBT-01型幽门螺杆菌测试仪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患者检查前禁食或进食2 h后,吞服14C-尿素胶囊,静坐25 min,开启CO2集气剂1瓶,插入气体导管吹气直至颜色变为无色,在吸收剂瓶中加入4.5 mL稀释闪烁液,将待测样品瓶放入测量室,按测量键开始测量。判定值(UBT)>100 dpm/mmol为阳性。
HP培养和检测:胃镜下夹取患者两块胃窦部黏膜,一起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如为强阳性,则将另一块置于HP转送液中。将标本涂于加有抗生素添加剂的布氏肉汤血平板上,在 5%O2,5%H2,10%CO2,80%N2的混合气体中,37℃培养3 d。若培养基上长出无色透明、针尖大小、似露滴的菌落,则行革兰染色镜检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全部符合标准者,确定为HP。置脱纤维灭菌羊血中,-80℃保存。
药敏试验:生理盐水制备菌悬液,麦氏比浊为5个浊度(相当于 1.5 ×109cfu /mL),吸取 90 μL 菌悬液涂布于90 mm哥伦比亚琼脂培养皿,将甲硝唑(5 μg)、克拉霉素(15 μg)、阿莫西林(5 μg)、呋喃唑酮(15 μg)及左氧氟沙星(5 μg)标准药敏纸片(美国Oxid公司)贴在培养基表面,微需氧环境(5%O2及10%CO2)37℃恒温培养72 h后测量抑菌圈大小。耐药判断标准见表1。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方为根除治疗成功。对于前2种方案治疗失败者,随机应用后2种方案予以补救治疗。
表1 幽门螺杆菌耐药判断标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 2。耐药率克拉霉素为 21.33%(32/150),甲硝唑为 54.00% (81 /150),阿莫西林为 2.00%(3 /150),左氧氟沙星为 4.00%(6 /150),呋喃唑酮为 0(0/52)。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对HP首次治疗根除率分别为78.00%与52.00%,低于80.00%。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与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HP首次治疗根除率分别为92.00%与95.00%。对于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上述2种方案HP根除率分别为85.00%与90.00%。
表2 HP感染基本情况
全球约50%的人群已感染HP,中国作为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各地人口感染率差异较大[4]。渝西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自然资源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人口约1000万,占重庆市的1/3。本研究显示,该地区自然人群HP总感染率为54.60%,为HP感染高发区,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考虑可能与男性吸烟、在外用餐机会多、卫生习惯差有关。
研究显示,该地区各年龄段HP感染率均较高,说明HP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均普遍易感,且一旦感染,难以自然清除。40~59岁年龄段为HP感染的高峰段,因此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HP筛查与防治。60岁起HP感染率有所回落,可能与该类人群健康意识增强、饮食习惯改善、药物应用增多等因素有关。
目前,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伴胃黏膜糜烂已被列为需要根除HP的适应证。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患者与普通人群HP感染率相似,而慢性胃炎伴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HP感染率呈明显递增趋势,说明该三类疾病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但程度不同。HP感染应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胃溃疡、慢性胃炎伴糜烂的发生更具多因性。
HP耐药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耐药菌的产生,标准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霉素+甲硝唑)根除率已低于80%[5-7],其主要原因考虑为抗生素耐药。甲硝唑与克拉霉素是三联疗法中的一线用药,但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情况。HP对甲硝唑的耐药是全球性的,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成人为10% ~50%,发展中国家为77%~95%,我国甲硝唑的耐药率为60% ~70%[8-9]。克拉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早期资料显示其耐药率低(不超过10%),但随着该药的广泛使用,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欧洲国家为 0~28.3%[10],亚洲国家从 1987年的 0上升到 2001 年的 22.1%[11-12]。我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类似,耐药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由 1995 年的 0 上升到 20% ~ 38%[8-9,13]。
有研究发现,HP的根除应尽量在第1次治疗时取得成功,复治者的根除率会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因此,首次治疗方案应选用耐药率低且治疗失败后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地区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1.15% (11 /52,> 20% ),甲硝唑耐药率为 53.85%(>40%),属于高耐药地区,已超过指南推荐使用的标准[14]。而本地区HP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极低,尤其是呋喃唑酮尚未发现有HP菌株对其耐药。从治疗效果看,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对HP首次治疗根除率分别为78.00% 与 52.00% ,均低于 80.00% 。说明在该地区选用甲硝唑与克拉霉素,作为首次治疗方案抗生素用药治疗失败率高,且易产生耐药菌。因此,在首次治疗HP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原则上不应重复应用。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与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HP首次治疗根除率分别为92.00%与95.00%,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对于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上述2种方案也显现出了良好的疗效,根除率分别为85.00%与90.00%。
综上所述,渝西地区为HP感染高发地区,以中年患者为高峰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防治,且该地区对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率极高,属于高耐药地区,标准的三联疗法已不适合作为该地区首次根除HP的治疗方案。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可作为根除HP的优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