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地理特征与非经济风险分析

2018-08-15 01:42李国洋邱阳方旖旎孙英男
市场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道国高端制造业

李国洋 邱阳 方旖旎 孙英男

摘要:文章基于企业国际化蓝皮书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高端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地集中于欧洲,行业集中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与医药制造业。非经济风险量化得出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非经济风险偏高,二级指标显示通过较好的对华关系规避较高的政治风险。子行业投资中,医疗仪器设备对非经济风险容忍度较高,而医药制造业对非经济风险较为敏感。基于上述分析进而给出不同领域的非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高端制造业;地理特征;非经济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1-136-02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被提出后,就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从政府层面上全面推进中国高端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2013—2015年问,中国高端制造业对“一带一路”(OBOR)沿线直接投资项目数增长超过150%,金额增长160.7%。近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集中表现出整体风险较低,但非经济风险较高的特征。因此文章尝试考虑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向外走,向上走”的背景下,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地理特征与非经济风险量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丰富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投资概况

自OBOR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流量与平均项目规模不断创下新高。2013-2015年间投资项目数与公布额年均增长29.1%与28.2%,仅2016年1-7月投资规模就是2015年全年的3.12倍,达126.78亿美元。已公布投资额的项目平均规模已由2013年2.85亿美元增至2016年3.52亿美元。同时基于自政府到企业全方位鼓励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的背景下,其在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地位也逐步提升。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项目数占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数比重由2013年12.38%提高至2015年21.14%,2016年1-7月占比进一步提高至26.72%。

高端制造業涵盖7个子行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新型材料。统计显示2013—2016年7月106个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中,66%的项目集中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3%)与医药制造业(7%),三行业合计占投资项目数的比重超过95%。从三大主要投资子行业的投资额来看,2013—2016年间,医疗设备与电信设备呈明显互补趋势,投资额波动调整,但仍占累计投资额三分之二的比重,同期医药制造业四年问投资稳步增长,自2015年期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2016年公布投资额占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15.20%。

二、对外投资地理特征

(一)整体地理特征

2013-2016年间,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地域覆盖以欧亚为主,占比约为3:1,且区域内东道国集中化与多元并存。如欧洲以德国为主,亚洲则以新加坡为代表。东道国多元化体现在2013年90%投资项目集中在中欧,现已逐步扩散至其他所有次区域,投资东道国由2013年3个,逐步扩散至2014年7个,2015年10个,2016年12个。其中德国占比不断降低,但仍保留首位。占比由期初90%降至30%一40%,由于中国企业投资了德国大量的“隐形冠军”,因此对德投资平均规模仅为对欧投资平均规模四成。整体而言,4年间持续投资的东道国有德国、以色列,3年持续投资的有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新加坡等。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他东道国均为发达经济体,经济体制完善,整体风险较小。

(二)行业地理特征

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子行业层面,以医药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主。其中医药制造业集中于以色列(63%)、德国(25%)与印度(13%)。与东道国相关产业竞争优势相关,其中以色列医药行业国际竞争力强,德国机械制造能力突出,而印度整体生物医药研发竞争力较高。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7个国家,与产业链各环节所倚重的竞争优势相关。其中印度、德国和新加坡累计占比超过73%,源于东道国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好。而马来西亚、俄罗斯与泰国等国则侧重于其政府支持或劳动力加工优势较为突出。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中德国一枝独秀,占比68.66%,其次为俄罗斯与新加坡,主要源自近年中国设备行业大规模对外投资,尤以其中运输设备流水线或配件为主。

(三)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投资的非经济风险

1.高端制造业对主要沿线国家投资非经济风险

据2013年至2016年已有的106个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及其公开投资额的项目统计得出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投资集中于9个东道国:德国、吉尔吉斯斯坦、以色列、俄罗斯、印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根据CROIC-IWEP数据库对非经济风险进行量化发现,9个主要东道国非经济风险指数均值5.9484(所有指标评分范围为0-10,分数越高代表风险越小),其中5个东道国非经济风险指数低于平均值,细分至二级指标后发现,在政治风险、社会弹性与对话关系三个二级指标评分中,均有6个东道国评分低于指标均值。整体而言,其中政治风险均值最低为4.4911,对华关系均值最高,为7.5278。赋权计算得出,中国高端制造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中,仅48.91%项目位于低的非经济风险区域,尤以德国与新加坡为主。说明中国对沿线国家高端制造业投资偏好较高的非经济风险,而在具体二级指标中,较高的政治风险通常与较好的对华关系相匹配,即通过选择对华关系较好的东道国弥补其较高的政治风险。

2.主要子行业对外投资非经济风险

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以设备仪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为主。其中设备仪器制造业集中于6个国家,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集中于7个国家,医药制造业集中于3个国家。对三大子行业面临的主要非经济风险量化得出表1,分析后发现,由于设备仪器制造业占比大,因此主导高端制造业整体非经济风险水平。同时,综合考虑设备仪器制造业对外投资中多以运输设备配件制造为主,医药制造业投资周期长,研发密度高等特性,因此医药制造业面临的非经济风险相对较高,且其集中的东道国对华关系的整体评分除德国外均低于其他子行业评分。因此,子行业中,设备仪器制造业对东道国风险容忍度相对较高,但对华关系较好,而医药制造业对风险更为敏感,考虑近年来该行业对外投资迅速,需额外关注。

在集中地行业中,医疗仪器设备、电信设备与医药制造三个子行业已有投资项目中低的非经济风险项目占比依次为25%、52.17%与73.14%。

三、应对策略

(一)在政治风险领域政企均需完善自身风险防控体制

分析指出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项目中,不足50%的項目位于低非经济风险区域。从政府层面来看,需继续完善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需建立多边谈判机制,遇到风险时优选谈判协商方式解决争端。对于中东、南、中亚等地区存在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投资前需针对项目进行政治风险专项评估。以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两国政府有效性和法制能力较差,可通过海外安保公司,保障人员和资金安全。

企业投资时,需考虑政治风险多层次性,先对东道国关键风险筛查,同时兼顾其他政治风险。以德国为例,研究数据显示,高端制造业集中于整体风险相对较低的德国,可近年,德国工会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不可忽略的存在。因此企业需针对东道国与行业特性,提高谈判能力,在出现分歧和争端时,积极开展对话解决问题。

(二)在社会弹性领域,中国高端制造业普遍面临较高的环境风险

2013年至今,东道国政府对跨国投资所产生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和容忍度有所调整,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法律与文化差异,以及近年中国企业相对较高的并购失败率,环境风险将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对外投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此,应该国家、行业与企业三方共同施力。首先,国家应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政府在推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尊重东道国环保主权。可参考世行做法,在具体项目上提出环保要求。要求企业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边环境协定,对于大型或典型类项目,给予额外的环保支持,构建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机制,推动履约技术交流。其次,在高端制造业与金融业领域给予行业引导。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应该相互抱团,通过行业协会等交流机制,及时对东道国的环境法规等基础性资料进行沟通,针对不同环境要求实施区分对待。另一方面,金融业在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走上去”的进程中通过更多的“绿色指标”引导或强制企业注重项目实施中的环境因素。再次,对外投资企业在输出成熟产能,引导国内缺失产业链回流时需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降低现有技术或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猜你喜欢
东道国高端制造业
跟踪导练(四)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