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兴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态,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点。微课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探究微课环境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点,切合学生自主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障自主学习的效度、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我进行一些关于微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学习与探究,收获很大。
1.课前预习——微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良好铺垫,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的学”。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的要强。但是,通常教材的知识一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使得他们预习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不能从教材知识的阐述提取要点,往往走马观花,不知所云。这样的预习只是走形式。而针对教学重难点、以视频播放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有效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特别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因此,老师在设计预习学案时,要找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使微课设计有吸引力、感染力、趣味性及新穎性。
2.课中学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对学生信息素养、技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千差万别,而课时有限,普遍大班额教学的现状,老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我校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实验校”,依托这一平台的深入应用,我们创建相对成体系的微课学习资源,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微型化、碎片化、移动化,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把教师从沉重的传统授课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有限的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提高了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探究、已有知识的巩固拓展、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在 “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微课”、“自主学习”等关键词的主导下,我们创建了这样一幅教学场景:师生都从传统“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随时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重复学(学困生梦寐以求)、重点学(针对重难点)、自主学、互助学,老师通过教学平台、极域电子教室、微信群、QQ群等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包、微课资源;组织课堂前测、后测;可以随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随时随地把握学情,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起到学生学习的“设计师”、课堂“主持人”的角色与作用。这样的课堂师生的角色真正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
3.课后复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反馈补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记忆遗忘曲线(H.Ebbinghaus)发现: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因此,我们强调学生课后要及时复习。课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微课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微课学习基础上完成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总结提升,并通过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提交的作业或测试情况,进一步掌握学情,为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依据。而部分学困生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可能存在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的问题,通过微课重复播放让学生有目的地重复学。学生课后微课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4.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案例
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微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微课无法了解具体的学情、班情,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把微课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辅助自己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而不是让微课完全替代自己。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要基于教师精心的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微课潜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斐.“微课”——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催化剂”[J].中小学电教,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