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

2018-08-15 00:24杨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文小学生情境

杨坤

部编版语文教材发生很大的改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有古诗文,整个小学六个年级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三分之一,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占整体课程五分之四,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篇幅有了很大的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全面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文有着非常大的责任担当,古文教学首当其冲发挥积极育人的作用,古文教学不仅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因而古文教学在传承文化底蕴及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生怎么学习及学习古文的效果如何,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一线教师的古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及提出哪些相应的对策,这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和目的。

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1.学生学习古文兴趣不足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害怕学习古文知识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生对古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了解,对古人的生活环境比较陌生,由于时代的原因,当代学生对古人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操不理解,没有语境与意境,古文教学更加僵硬化,因而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不感兴趣。

2.教师在古文教学的过程中呈现枯燥化及教学形式的单一化状态

小学教师对古文教学只是让学生简单背诵和朗读,之后再简单地逐字逐条翻译,破坏了古文的整体美感。教学过程枯燥与乏味,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聊,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古文文本的诗意,教师教授古文时候没有捕捉到古文中美好的意象,学生在学习古文过程感到枯燥与乏味。

3.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言堂,以教师自己的讲授为主,忽略儿童的主观感受,教师主观认为学生只要听就可以了,使得学生缺少与古文中作者情感的互动,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唱独角戏,形成一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照着课文下面的注释解读,学生觉得没什么新意,书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讲,缺乏创新与互动。

4.教师古文教学水平比较低

古文教学中包含很多知识,教师准备不足,教学就很难出教学效果,有的时候学生问的知识点,老师回答不出来。之所以回答不出来,是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不够,教师就会刻意回避问题,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再也没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量不够。

5.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古文教学仅限于书面字词的理解,没有对古文意境有很好的体验和感知,光有表面的文章,不会应用,也不会创作,更不會联想知识,知识也不会得到整合,没有知识应用与迁移,当看到类似情境的时候,脑海里面也不会有古文描绘情境的呈现。

针对古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学习古文浓厚的兴趣,课堂引入的时候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从成语小故事,还可以通过历史小典故引入。当然这都需要教师有诸多的知识,博学专精、博学多识的水平。教师还可以播放与所学知识的音乐或者视频,也可以自己唱一首相关的歌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继续往下听的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些方式可以对古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著名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的开始对学生的吸引显得尤为重要。哈曼也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的必备本领。这需要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和钻研的精神,还得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言而喻,只要学生产生兴趣,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就顺畅得多,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畅通无阻。几千年前的万世师表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地揭示出兴趣的意义,小学生学习就像小孩子吃饭,明明不爱吃菠菜,家长做好了非得逼孩子吃,不想让孩子缺少营养,最后是孩子即使挨打也不吃。怎么办才能让孩子既吃菠菜,又显得不那么反感呢?这就需要家长用智慧来解决,可以把菠菜打成汁放到其他的饭菜里,这就需要开动脑筋,花点小心思。类比过来,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变个花样,孩子产生兴趣,这样就能吸收到知识的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2.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收集多种教学资源,应用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模式

心理学表明:任何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很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现象,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根据古文故事改编的小视频、动画,还有诗歌吟唱的一些资料,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把古文知识以儿歌的形式唱出来。这样学生就觉得没什么压力,就勇于表现自己。比如在讲授小学的一首古诗《小池》时,配上音乐伴奏,学生两三遍就学会了诗句,然后就跟着一起吟唱,教学效果比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好得多。就这首诗来说,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该古诗的印象与感受,自己尝试画出心中的小池是什么样子的。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们远比我们大人更富有想象力。乌申斯基说过“图画一看,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古文的创作大多是有诗情画意的意蕴,要学生感受到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孩子们觉得古文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孩子们的内心觉得在课堂上受到了尊重,孩子一旦受到尊重,内部的力量就被激发出来了,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智慧。这种多种形式的创设为古文教学降低诸多的难度,拉近了古文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他们会想:原来古文还挺好玩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3.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悟古文诗意和内涵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主体,结合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主,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不能剥夺学生感受古文知识的意境与内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古文的习惯,让小学生爱上学习古文。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感受古文的诗意与内涵,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提到“非宁静无以致远”,怎样让小学生感受与体会宁静致远呢?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横排,老师在前面指出一个目标点,在相同的步伐下看谁先到达目标点,游戏的结果就是最中间的同学先到达,然后发问同学,为什么是中间的同学先到达目标。这时候就会有同学回答:“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教师再由此解读这种身体力行的方法,来感受什么是“宁静致远”,让学生感受与体会出来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理解与感悟古文的魅力与内涵。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文教学要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古文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注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拥有独特的体验。以学习《小池》为例,在观赏荷花的夏日美景,播放荷花的视频和音乐,从间接体验到直接体验的过渡,从而增加了对诗文更加深入的了解。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对古文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能力欠缺,在教授古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对着课本下面的注解来讲读,显得教学水平欠缺,而且教师也对古文知识比较轻视,没有重视古文知识的补充,好多知识,教师自身也是一知半解。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给学生更好的解读,教师应该把知识用学生简明且易于接受的方式演绎出来。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教师基本理念,教师要以能力为重;教师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善于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需要教师自己深入研究古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古文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模式。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作者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构成雄伟景观,对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景观的赞叹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对祖国山河的赞歌都需要罗列,列出来一个古诗文赞美祖国山河的系列:《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登太白峰》《望岳》《绝句》《山行》等等。要构建完整的古文知识主题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充足,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教师要构建系列主题:国家兴亡类、民生疾苦类、壮志豪情类、政治讽喻类、战争风云类、咏史怀古类、人生感慨类、情诗恋歌类、妇女形象类、母爱亲情类、友谊之歌类、相思离愁类、山水风景类、田园乡土类、日月雨雪类、花木鸟虫类、哲理寓言类、时序时令类、学习修身类、论诗论艺类等。这些知识体系的构架都需要教师孜孜不倦地归类整理,脑子里有一个思维导向图,只有教师掌握了足够多的古文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输出。知識构建足够充分,教师才能讲授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教课模式不再因为诸多知识漏洞而使得学生古文教学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这些能力不仅要求教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而且需要教师有职业理想,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师还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认同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尤其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口号的提出,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教师只有把古文知识准备得更加充分,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5.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当今社会对传统古文没有过多的了解,对过往的历史已经有太多的忘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故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来感知古文的意境的美感,让学生因为与现实的相关性而喜欢上古诗文。创设适宜的古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创设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环境、丰富的人文内容,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情境,创设可以传递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环境,为学生创设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古文学习环境。在小学古文知识带有很深的抽象性,正如维果斯基所说:“书面言语是口头言语的代数学。”在小学阶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有必要从抽象到具体,教师要用各种手段创造栩栩如生的场景和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这样才能接近儿童的生活,从而调动他们感知教材的兴趣和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感受诗情画意的古文美感。比如通过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必须借助具体的表象或形象的事物来形成思维,需要对古文的理解创设鲜明的情境性,将古文的历史背景和全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与赏析能力,例如在讲《悯农》这一课时,播放农民在太阳底下辛勤劳作的画面,配上古文的奏乐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从而得出要珍惜粮食、不能铺张浪费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穿着干农活的衣服朗读,有很好的画面感,从而感同身受地总结出适应于当今社会的有效应用道理。文以载道,让学生感知、理解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身体力行,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气节、爱国情结和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通过多种方式内化成精神生命的支点。例如在讲授《枫桥夜泊》的时候,可以先播放“涛声依旧”的歌曲,学生缓缓进入一种想象的境界,让学生观察江面钟声的画面,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发表心里的感受,随着音乐,品读古文的意蕴。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体会与感知古文的画面感与魅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对表面的形象进行感知,想象这种情景,充满了声音和色彩,是可以欣赏的,分析了古文的含义,再现了情境,唤起了对表达和体验的渴望,对美好情境的控制与感觉,激发了学生的美感和创作感。通过多种资源的统筹与整合,学生就能得到更好的体验,在生动的场景中,激起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加强对古文知识的理解与体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性情得以熏陶。

猜你喜欢
古文小学生情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