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地方特色 张扬文化自信
——以《汕头特区晚报》专刊副刊为例

2018-08-15 02:33刘小萱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潮汕人花会汕头

□刘小萱

(汕头日报社,广东 汕头 5150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方文化特色宣传,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措施。作为地方报纸,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弘扬地方文化的责任,深入挖掘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让地方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进行再生再造、凝聚升华,永葆蓬勃生机活力。这不仅可以充实地方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更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地方软实力。

突出“潮”字,做“潮”字文章,大力弘扬潮汕文化,也是广东潮汕综合性地方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整合新闻资源,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属下日报、晚报、都市报三报合一,广东《汕头特区晚报》于2017年底转型休刊,但其在挖掘和弘扬潮汕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可圈可点,受到读者和行家好评。笔者多年来从事《汕头特区晚报》副刊文化版面的编辑工作,对其在深入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有一些心得体会。

做“潮”字文章打造“潮”文化品牌

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素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说法,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精神交融的纽带和载体。弘扬潮汕文化,能提升海内外潮汕人对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从《潮汕文化》《侨乡潮人》到《文化花会》《城市记忆》……《汕头特区晚报》副刊版面始终坚持突出“潮”字,做“潮”字文章,努力打造“潮”文化品牌。

《城市记忆》版坚持“以潮汕人笔说潮汕事”,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朴实真切的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那些描述汕头旧时风物、往事人情、老街老厝的文章勾起读者回忆,引起共鸣。

《潮汕文化》副刊是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办的一个版面。二十多年来,一批潮汕文化研究者在这块园地辛勤耕耘,为潮汕文化的研究传承默默奉献。2008年,《文化花会》副刊重磅推出,这个《潮汕文化》的姐妹版对历史的生动鲜活演绎,让读者与鮀城有了一次次美丽邂逅,更凸显了传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的宗旨和力度。它钩沉百年商埠的历史故事,讲述古老潮剧之百年沧桑,描摹潮汕风物的独有神韵,探究老汕头各行各业的兴衰变迁……千方百计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丰富潮汕的历史人文底蕴,潜移默化地把优秀潮汕文化的基因密码传承下去。

挖掘一手材料丰富潮汕文化

随着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意义,弘扬潮汕文化渐渐成为潮汕媒体的共识。如何在众多同类宣传报道中独树一帜,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培养一支给力的作者队伍。尤其是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喜欢潮汕文化研究的年轻作者,为潮汕文化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队伍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潮汕文化研究传承后继有人。主动与作者沟通探讨,多视角、多渠道、多侧面地挖掘和拓宽有关潮汕文化的题材,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对于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题材,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汕头海关关史是汕头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花会》副刊仅2012年就相继发表了三篇相关文章,各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2013年,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馆长周修东先生的《集益银庄纸币上的潮海关钟楼》视角新颖独特,从一张纸币上潮海关钟楼的图案,见证潮海关在当年汕头埠经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而他的《郭沫若曾任潮海关监督》一文,通过5份郭沫若签发的潮海关监督档案,无可辩驳地证明其曾任潮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的史实……这些文章切入点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不同,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使这段历史更丰满、更立体。

潮汕文化研究专家曾旭波先生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汕头埠旧报的广告中挖掘题材,在《文化花会》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视角颇独特,题材有新意,材料较翔实。如,《清末民国汕头的照相业》《曾经鼎盛的汕头罐头业》《清末汕头埠的煤油进口》《昔年汕头埠肥皂业的兴衰》《民国时期潮汕的火柴业》《民国时期汕头的航空业》等。文章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助于人们对清末民国时期汕头各行各业的发展沿革有所了解,对现有史料有补充和更正作用。尤其是《〈鮀江辑译局日报〉汕头最早的报纸?》一文,根据自己发现的一份清末报纸《鮀江辑译局日报》,经过有理有据的推算,提出《鮀江辑译局日报》比《岭东日报》早出版40多天,应是汕头创办最早的地方中文报纸的观点,溯源汕头报业,见报后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

完整的历史记录需要影像,它能让人直观地了解过去。一代代前辈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时代的色彩和历史的记忆。2017年《文化花会》推出的“汕头埠老相馆”栏目,独辟蹊径地从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将汕头埠老相馆和老摄影师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栏目文章讲述着照相从奢侈到平常,从高雅到通俗的百年变迁历程,同时,从一张张泛黄的旧照里,可窥见汕头这个百载商埠的时代风云和历史变迁。

一篇篇视角独特、材料翔实的文章,推动着潮汕文史工作的发展。

拓展宣传形式“活化”潮汕文化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现代化时代,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传承古老的潮汕传统文化?《汕头特区晚报》副刊积极拓展宣传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策划、主题征文、文集编辑出版等,让潮汕传统文化与时代与现实接轨,与市民读者互动,“活化”潮汕文化,为其注入生机活力。

为进一步弘扬潮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2010年,《汕头特区晚报》副刊从“开放”“开拓”“开怀”“开花”四个方面梳理潮汕文化精华,推出“汕头历史文化名片”专题策划,引起极大反响,从而推动了2011年“汕头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扩大了潮汕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了潮汕人对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2014年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读者活动日特刊,晚报副刊又从景观、人文、人物、美食、特产、工艺等方面对乡土文化作一次搜集整理,推出《汕头人文历史宝典》专题策划。在此基础上,2015年成功举办了“汕头文化符号”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收集、整理、挖掘汕头开埠的重要历史资料,做好文化保护工作,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2013年《文化花会》副刊举办了“图说汕头埠旧事”征文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读者重温昔日汕头埠的辉煌时光和历史风貌,同时也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宝贵历史资料。

为保护和传承具有潮汕基因和汕头特色的地名文化,发掘和丰富地名的文化内涵,2017年,《文化花会》副刊举办“寻找汕头美地名——讲讲你身边的地名故事”征文活动。通过宣扬优秀潮汕文史内涵的地名故事,展现了汕头地名深邃的文化魅力,激发了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子的爱乡之情和地域归属感,增强汕头人的凝聚力、光荣感和历史责任感,营造了更好的城市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汕头城市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

除此之外,还有“潮汕名贤”评选活动,《汕头埠旧影旧事》《汕头文化符号》等图书的编辑出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发掘汕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海内外潮汕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爱国爱乡之情。

笔者认为,在这个各类媒体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时代,鲜明的地方特色应是一张地方性综合报纸努力涵养的气质。《汕头特区晚报》虽已休刊,但对于潮汕地方媒体而言,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应该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潮汕人花会汕头
北京花会与年味儿
那些人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嗜甜的潮汕人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延庆花会闹元宵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诗画汕头
潮汕人的生意经